APP下载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居民公交出行行为研究

2016-10-13权,梁坤,栾

西部交通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意向公共交通公交

戴 权,梁 坤,栾 琨

(淮阴工学院管理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居民公交出行行为研究

戴权,梁坤,栾琨

(淮阴工学院管理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文章在阐释计划行为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剖析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的基本原理,分析影响居民公交出行的因素对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作用机理,解释居民公交出行决策过程,揭示居民公交出行的基本规律。在对居民公交出行的计划行为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居民公交出行的行为特征,从加强政策引导、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对居民出行行为进行干预的建议,为合理引导居民优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提供参考。

计划行为理论;出行行为;公交出行;行为态度

0 引言

当前,人们的时间效率意识不断提高,日常出行中期望能在较短行程时间内准时到达目的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的普遍问题,由于交通拥堵带来的不确定性已严重影响居民出行行程时间的可靠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部门在改善道路基础设施的同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居民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希望通过发挥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优势,改善城市交通运行状况。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指在城市里承担实现人与物空间位移的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系统[1],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般包含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快速公交、出租车等模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运行规律较为复杂。

当然,有效引导居民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充分利用现有公交系统,离不开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的出行特征的研究。而计划行为理论能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的出行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

因此,本文首先介绍计划行为理论内涵,在分析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基本特征基础上,结合居民出行行为特征,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研究工具,分析居民改变自己出行行为的心理需要,揭示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网络的态度影响其行为的作用机理,以行为理论模型分析结果对居民出行行为进行干预,为合理引导居民出行提出改进建议。

1 计划行为理论

1.1计划行为理论的概念与起源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从信息加工的角度、以期望价值理论为出发点解释个体行为一般决策过程的理论[2]。

计划行为理论起源于多属性态度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态度决定行为意向,预期的行为结果及结果评估又决定行为态度。Fishbein等人在多属性态度理论基础上提出理性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不仅受行为态度影响,主观规范也决定行为意向,行为意向是决定具体行为的直接因素[3]。Ajzen于1985年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初步提出计划行为理论[4]。

1.2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要素

计划行为理论主要包括主观规范、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和行为五要素。

行为态度反映个人对可能发生行为的喜好程度,个人自身特征通过行为信念作用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反映个人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对其行为决策的影响,一般外界的观点通过规范信念对个体施加影响,进而影响个体决策;知觉行为控制反映个人感知到某种具体行动受控的程度,也是完成某种具体行动难易程度的体现;行为意向是综合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因素的结果,体现个人执行特定行为的动机,是行为产生的直接驱动力,它反映个人对于某一项特定行为的执行意愿[5];实际行为是指个人最终付诸实际的行动。

上述要素中,主观规范、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三要素是外界影响因素的直观体现,这些要素直接决定行为意向,进而得到将要发生的行为方案,在具体方案发生时,通过知觉行为控制因素的评判,实际行为可能发生改变,因而知觉行为控制也会直接影响个体行为[6]。

1.3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由以上对计划行为理论各要素的分析可知,外界影响因素通过作用于行为信念、规范信念、控制信念的方式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生成,后三者是行为意向形成的依据,行为意向指导实际行为的发生。

计划行为理论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2]。

图1 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模型图

Fishbein和Ajzen的态度期望价值理论指出,个体受众多因素影响,可形成不同行为信念,小部分行为信念在特定环境中突显出来,该类信念即突显信念。行为信念既包括对行为结果发生可能性的判断,也包括对行为结果的评估。

规范信念和顺从动机共同影响主观规范。规范信念体现他人或其他社会团体对个人行为的期望;顺从动机体现个人在感知到外界期望时顺从这种期望的意向。

知觉强度和控制信念是知觉行为控制的两项基本内容。知觉强度体现个体感知到外界对可能行为的影响程度,控制信念体现个体感知到的影响可能行为发生的因素[2]。知觉行为控制不仅直接影响行为意向的产生,当知觉行为控制预测准确时,它可以直接预测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当行为态度对某项实际行动越积极,外界对该项行动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时,行为意向越大。

2 居民公交出行行为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

计划行为理论指出,行为意向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三要素直接影响。这里将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方面对出行者选择公交出行的行为进行分析。外界因素通过行为信念、规范信念、控制信念影响实际行为发生的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

图2 居民公交出行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图

2.1居民公交出行中的行为态度

由计划行为理论可知,行为信念是形成行为态度的基础,当个体认为某种行为能满足自己的喜好,能带来积极的结果,其将更倾向于支持该行为的发生,由此产生了实施该行为的行为态度。

据此分析,在居民出行活动中,影响出行者使用某种公共交通工具的行为态度的因素包括:

(1)个人及社会文化因素。个人及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在相同的社会文化因素范围下,个体的因素相同或相似,则个体形成的特定群体行为偏好也相似,针对不同居民群体的特点引导使用公共交通,有助于促成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意愿。

(2)使用公交的经验。过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经验会作为再次乘坐的参考。如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过程中,出行者感受到的安全性、经济性、方便性、舒适性等情况,会在出行者心中留下印象,如果这些公交出行特征相较于采用其他出行方式特征效果更好,则出行者更易产生支持公交出行的行为态度。

2.2居民公交出行中的主观规范

(1)政府的政策导向。政策是外界给予个体的行为指导,合理的政策可引导居民优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其既可促进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也为城市交通改善作出贡献。个体对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意愿,也是居民公交出行中主观规范的体现。

(2)家人、朋友、同事的期望。在公交出行行为决策过程中,对决策主体有影响的个体主要包括:家人、朋友、同事以及有相同公交出行需求的人。这些人构成与公交出行相关的社会网络,对公交系统提供的服务评价和建议,这些评价和建议既体现了自己对公交出行的意愿,也体现了对他人期望的回应。

2.3居民公交出行中的知觉行为控制

(1)公交出行中行程时间可靠性。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某种行为时,其执行该行为的意愿更强烈,从而产生支持该行为发生的行为意向。如在某次乘坐过程中,由于道路养护造成局部交通通行不畅,会在出行者心中留下印象,当再次乘坐或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出行者会根据以前经验对当前出行的行程时间进行预估,如果总行程时间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即表面完成活动是可控的,则知觉控制行为更倾向于继续执行该次公交出行行为;如果总行程时间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则出行者会通过改变当前出行行为的方式完成出行活动。

3 居民公交出行行为的引导策略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文中分析了居民公交出行行为的决策过程,构建了居民公交出行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以上模型分析中指出的影响因素可以明确居民公交出行行为的干预方向,为引导居民优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提供参考。

3.1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层面完善或增加支持公共交通发展的规定,保证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制度化、常态化。如地方政府对公共交通系统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开拓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落实补贴和其他各项补贴、规范专项经济补偿等。

3.2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

出行者在出行过程中不仅在乎金钱的花费,还在乎出行时间和舒适性。改善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可从增加运力、缩短发车间隔、降低票价、提高车辆到站准点率、提高行程时间可靠性、改善乘车环境等方面来实现。

3.3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通过微信、微博、短信、贴吧、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对使用公共交通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对政府政策中引导出行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相关规定进行介绍,营造全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氛围,打造优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规范信念,激发出行者使用公交出行的行为意向,最终促使使用公交出行的实际行为发生。

4 结语

近年来,计划行为理论已成为行为领域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研究居民公交出行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因素与出行意向的关系,能够预测居民公交出行的行为。文中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工具,揭示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网络的态度对其行为决策的作用机理,更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公交出行行为的特征;同时提出对居民出行行为进行干预的建议,为合理引导居民出行提供参考。

[1]胡启洲,邓卫.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化模型与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社,2009.

[2]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18(2):315-320.

[3]Fishbein M,Ajzen I.Belief,attitude,intention,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M].MA:Addison-Wesley,1975.

[4]洪贞.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休闲旅游顾客行为意向研究综述[J].重庆与世界,2012,29(12):19-22.

[5]Sonja E.Forwad,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he role of descriptive norms and past behavior in the prediction of drivers’ intentions to violate[J].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09(12):198-207.

[6]Ajzen I.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self-efficacy,locus of control,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2002,32(4),665-683.

[7]鲜于建川,隽志才.出行链与出行方式相互影响模式[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44(6):792-796.

[8]明士军.多元化公共交通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9]戴权,曹更永,刘恩全.TransCAD中OD矩阵反推方法在道路交通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09(6):9-14.

Study on Residents Travel Behavior by Public Transport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DAI Quan,LIANG Kun,LUAN Kun

(Management Engineering School,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Jiangsu,223003)

On the basis of describing the connotation of planned behavior theory,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lanned behavior theory model,analyzed the impact mechanism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idents travel by public transport on the behavior attitudes,subjective norms,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explained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residents travel by public transport,and revealed the basic law of residents travel by public transport.Based on overall analyzing the planned behavior of residents travel by public transport,and combining the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s travel by public transport,it proposed the intervention advises for residents travel behavior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policy guidance,improving the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service levels,and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etc.,thereby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for reasonably guiding the residents to use the public transport as preferred travel vehicle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ravel behavior;Travel by public transport;Behavior attitude

U491

A

10.13282/j.cnki.wccst.2016.08.023

1673-4874(2016)08-0089-04

2016-06-01

戴权(1983—),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居民出行与交通仿真;

梁坤(1978—),讲师,研究方向:交通控制;

栾琨(1977—),讲师,研究方向:交通行为分析。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2SJD63000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13-K5-25);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3SJD630005)

猜你喜欢

意向公共交通公交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等公交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基于NB-IOT技术的公共交通显示牌设计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