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俊武:一生求索未得闲

2016-10-12计红梅

创新时代 2016年9期
关键词:流化催化裂化炼油

计红梅

短短5年间,由陈俊武等人开发的DMTO技术就在国内近20家企业落地生根,不仅成功开辟了烯烃生产的非油技术路线,而且促进了我国甲醇制烯烃战略性新产业的快速形成。

2016年7月15日,九朝古都洛阳,记者在位于闹市区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一幢朴素的办公楼里,见到了被誉为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

前不久,这位年近90高龄的老人刚刚度过自己的生日。为此,中石化洛阳工程公司特意召开了一个技术发展座谈会,为老人送上祝福。会上,陈俊武说:“雪泥鸿爪,人生如斯。一生未得闲固然是有所遗憾,但毕竟是有得有失,无怨无悔。”现场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此次记者见到他时,他又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总结:“回顾自己的经历,我一直在前进,创新的思想一直没有停过。”

金花灿烂开放

至今,中国石油抚顺石油二厂北催化车间门前仍立有一块碑石,书有“中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1965年5月”字样。这座号称中国炼油工业“五朵金花”之首的装置凝结了许多石油工作者的辛勤劳动,而陈俊武就是中国流化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开发的奠基人。

催化裂化是炼油厂最重要的二次加工手段之一。由于具有投资少、操作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等特点,催化裂化装置一直是炼油厂利润的主要来源。

1961年底至1962年初,石油部组织的科技工作座谈会在北京香山召开。会议针对我国大庆原油产量急剧上升、炼油厂技术落后、产品不合格的现状,决定抽调科研、设计、制造、基建和生产等方面的骨干力量,自力更生开展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及有关的催化剂、添加剂等五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由于当时一部名为《五朵金花》的电影正在全国热播,与会代表就把刚刚列入攻关课题的五项炼油新技术形象地比喻为中国炼油工业的“五朵金花”。当年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了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

当时全国正处在“大跃进”后的困难时期,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陈俊武和参加项目攻关的同事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几乎每夜都加班到十一二点,夜以继日地进行技术对比、方案论证。在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他又利用赴古巴实地考察的机会,如饥似渴地搜集国外最先进的技术资料,及时修改项目的相关设计。在为期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和考察组的几名中青年技术人员一起,利用一切可能的线索,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分散在对方炼油厂各处各人手中的图纸、规范、手册、准则、报告、文件和记录,还拍了400卷胶片,搜集了几万页资料,密密麻麻记满了20多个笔记本。

陈俊武说:“在古巴这个阶段我们的收获很大,学习和了解了大量流化催化裂化的资料,做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我们几乎把各方面的资料都看到了,不仅能够解决流化催化裂化技术问题,而且上世纪60年代几乎整个炼油工艺相关技术均有所涉及。回国后石油部又组织人进一步整理和翻译,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炼油工业的技术水平。”

历经4年多的艰苦攻关,1965年5月5日,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投产,催开了我国炼油工业新技术的“第一朵金花”。

在陈俊武等几代人的努力下,如今我国催化裂化工艺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有150余套不同类型的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年加工能力接近1.5亿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催化裂化大国,在商品汽油构成中,催化裂化汽油约占70%,柴油占30%左右,而且30%以上的丙烯也来自催化裂化工艺。催化裂化技术,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煤化工到碳减排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国良与陈俊武交往了30年。让他感受颇深的,是陈俊武不懈创新的精神,以及经常“从战略的角度看战术”的前瞻性眼光。优秀的科学家一定是哲学家。陈俊武以自身的努力印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20世纪90年代,面对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原油对外进口依存度逐年递增的现实,陈俊武开始默默地关注起国家能源战略问题。他联合中国科学院的十多位院士和专家展开了关于中国中远期石油补充与替代领域的研究,与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上海石化院的同行一起承担了中国石化“煤或天然气制低碳烯烃”软课题研究。

煤制烯烃曾是煤化工行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1997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专家到洛阳交流甲醇制烯烃中试技术成果,希望借鉴流化床技术经验开发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陈俊武敏锐地觉察到随着原油价格的节节攀升,煤基甲醇制烯烃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于是促成了公司与大连化物所的合作。

在他的指导下,该项目完成了从实验室、工业中试到工业示范装置的“两次一百倍”工程化技术开发,于2010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建成了世界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DMTO工业示范装置,在煤制烯烃领域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短短5年间,由陈俊武等人开发的DMTO技术就在国内近20家企业落地生根,不仅成功开辟了烯烃生产的非油技术路线,而且促进了我国甲醇制烯烃战略性新产业的快速形成。

2015年1月,DMTO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与此同时,他把目光投向了温室气体排放、碳减排等热点领域,并率先提出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年不应该超过2030年排放量100亿吨的科学论断。

“从炼油到石油化工,从煤化工到碳减排,乃至新能源,陈院士一直在不断地跨领域创新,一直保持着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说,创新是他一生的乐趣。”王国良说。

平易近人的超级“学霸”

谈及陈俊武,他的“关门弟子”、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刘昱最深刻的印象有两点:一是平易近人,二是绝顶聪明。

1992年1月,离开企业领导岗位的陈俊武为培养催化裂化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先实验创办了公司催化裂化高级人才培训班。刘昱正是从此时开始近距离感受陈俊武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的。

后来,在此基础上,陈俊武又先后开办过4期中国石化高级人才研修班。学员们要按照教课中的方法对自己所在单位的装置做出工艺和工程计算,作出针对性分析研究。这项任务被学员们称为“大作业”,大约一到两年才能完成。

由于学员所在装置情况各异,审阅内容很少雷同,陈俊武不得不加班加点,甚至牺牲春节休假时间一对一地审阅批改作业。有时,为了给学生讲明一个数据,陈俊武所演算的数据、所列表格比学生作业还要多。

回忆起自己与陈俊武的师徒情,刘昱笑言:“我们既是师徒,也是战友。”“无论是讨论问题,还是一起做项目开发,我跟陈院士都可以畅所欲言,既不怕说错话,也不怕有分歧。”刘昱说。

有时候,作为后辈,刘昱也会忍不住跟陈俊武发发牢骚。“这时候,陈院士也不会说我不对,而是告诉我,‘我像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想法和你一样。”

另外,陈俊武绝顶聪明是刘昱和王国良的共识。中学的时候,陈俊武不仅以各科名列前茅的优等生条件始终免交学费,而且还赢得了同学们对他“神童”的赞誉。那时的他,对化学、药物学有浓厚兴趣,且又精通英语,他还用中英文自编了4种分期分号的杂志,累计50多万字。工作后,为了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他还先后掌握了俄语、日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几门外语。其中,为去古巴考察学习,他仅学习了两个月就能用西班牙语进行阅读和会话。德语学习也是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看原文资料了。

令刘昱惊叹的,还有陈俊武非凡的心算能力。“经常发生的事是,我们用计算器还赶不上陈院士的心算。”陈俊武告诉刘昱,这要归功于他的“童子功”,因为他小时候背过100×100以内的口诀。

“志向高远、绝顶聪明加不懈努力,是陈院士能够取得辉煌成绩的主要原因。”王国良如此总结。

而陈俊武却是这样认识自己的:“要说我有什么长处,那就是勤奋,勤能补拙嘛。”“我从20多岁就开始搞创新,一天也没有安静过……”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猜你喜欢

流化催化裂化炼油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催化裂化装置外取热器筒体泄漏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高温流化糙米储藏稳定性的研究
烘焙林业废弃物生物质与煤粉不同配比混合颗粒的流化特性
提高催化裂化C4和C5/C6馏分价值的新工艺
催化裂化装置掺渣比改造后的运行优化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工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