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

2016-10-12王惠娜

考试周刊 2016年75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教育方法初中语文

王惠娜

摘 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并且语文教学又是基础学科,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范本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本文从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出发,探究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感恩教育 教育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包括孝道、诚实待人、爱国等感恩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了解我国的文化,相比其他学科,语文教学中更容易实施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帮助孩子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种教育,通过情感共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亲人、社会和大自然的恩惠。目前,在中学生中存在感恩缺失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1.语文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容

在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自然的感恩、对父母的感恩、对祖国的感恩和对社会的感恩。其中体现对自然感恩的有《黄河颂》《观潮》《济南的冬天》等,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给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体现对父母感恩的有《背影》《我的母亲》等,告诉学生,无论你取得什么样的成功,都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教材中从多个角度描述了亲情的伟大。体现对祖国感恩的有《芦花荡》《中国石拱桥》等,通过描写祖国的恩情,让学生感受到广阔的领土和中华儿女是祖国的一部分,从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为祖国贡献的事迹中感受祖国强大的凝聚力和厚重的恩情。对社会的感恩体现在:在教育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全面的人才,让他们关爱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

为了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在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已成为必然。首先,语文课堂教学是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在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处于领导地位,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应该形成和谐的氛围,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乐于接受感恩教育。然后,感恩教育符合语文教材与语文学科教与学的特点,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的性质,因此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感恩教育很有优势,在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感恩方面的文本,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感恩之情,不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现,进而将感恩教育铭记心中。最后,感恩教育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在感恩教育中可以给中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和较多的感恩体验,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应当成为当今社会中学生为人处世的准则,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构建和谐社会。

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3.1善于运用课外实践活动。

如果只依赖语文教材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这就需要将语文教材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利用阅读与写作活动,阅读是一种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领悟感恩的精髓,写作是学生表达情感的一种方法,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对自己的情感进行反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用这种形式进行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感恩的意识,对感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开展演讲和辩论比赛,让感恩落到实处,通过这些比赛,学生可以说出感激之情,通过辩论、讨论和查资料让学生更加投入,对感恩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3.2教师要发挥带头作用。

只有学生“被珍惜”了,才会发挥认知作用,进而学会珍惜,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信任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灌输感恩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可以通过采用正确的评价方式,表扬学生的长处,从多角度分析肯定学生,当学生出现失误时,老师要鼓舞学生。

3.3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感恩”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很好的感恩素材,如胡适在《我的母亲》中有些句子是描写他对母亲培养的感恩之情,从中可以让学生明白老师、父母的严格是对学生的爱。朱自清在《背影》中同样描写了父亲的爱。像这类文章,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样学生可以用心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从中真正体会到恩情。

3.4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践行的机会,让其体会感恩之道。

非理性因素在感恩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中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将学习延伸到实践中,利用实践活动强化教学效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强化感恩意识。只要在实践中,就能将感恩的思想转化成学生主观意识。感恩教育并不是不存在的,它存在于中学生的生活中。把单纯的说教课堂转换成实践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会感恩,是感恩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感恩、如何感恩,就太抽象,让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评判性思维。实践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中非常重要。在实践中要融入感恩教育,注意在行为中多进行锻炼,教师应该注意到道德思维的养成需要道德主体有较强的道德实践能力,一旦道德思维与道德行为不一致,那么学生心理上就会怀疑,对原来已经形成的道德思维进行否定。再者,实践学习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因此,在学生感恩理念形成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的感恩思维与行为相一致。

4.结语

感恩教育可以弥补学生行为的不足,教师要抓住各种机会,从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让学生学会感恩,使感恩教育延伸到学生心中。感恩作为优良的文化传统,每个中国人都必须学习和继承。初中阶段是中学生三观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语文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积极运用教材中的经典文章,深入解析文章所蕴含的情感,还要创造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要让感恩只流于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感恩的领会,让学生学会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汇报社会。

参考文献:

[1]苟昌革.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张婧.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3:100-101.

[3]高羽清.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6,20:79-80.

[4]李占芳.感恩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青海教育,2016,Z1:23-24.

[5]张文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感恩教育[J].知识窗(教师版),2014,08:38.

[6]王春梅.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的感恩教育[J].中学语文,2014,36:122-123.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教育方法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