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浅谈
2016-10-12董正琼
董正琼
文言文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应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但实际上,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并不浓厚,理解能力也不强,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深入挖掘各种教育资源,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趣,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途径。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一)高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1.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
大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的原因是出于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或者文章的语言优美,或者教师的讲解生动;不少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的原因是迫于考试的压力。再加上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力气用在讲解文言实词、虚词、句式上,文言文教学变成了背诵和默写文言文解释。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阅读文言文的体验,更不要说多角度创造性地阅读,学生逐渐对文言文失去阅读兴趣。
2.学生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有一部分教师延续初中时“逐字逐句串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势必养成学生的依赖思想,使之被动学习文言文,无法养成利用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和在阅读中思考质疑的习惯。
3.学生缺少文言文的积累
教师教学文言文重在讲,学生学习文言文重在记,文言文学习成了古汉语知识的学习,学生缺乏对文言文的整体感受,缺乏对诵读的高度重视。由于文言文考试只考查文言名句,因此有的学生把背诵名句当做学习文言文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文言文积累。
(二)高中教师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访谈调查,有如下分析:虽然多数教师认识到了文言文的巨大价值,但由于考试方式、评价机制的限制及自身局限,教学文言文的方法基本上是只求微观理解,往往只着重于字词串讲、句子翻译,而不注重把握文章意蕴,分析文章内容,更谈不上评价、鉴赏。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开阔,没有实现对教材的再创造。对课文的讲析仅限于对诵读、积累等的教学要求,由于在考试中作用不明显,因此多数教师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和实施。
二、对文言文教学的解读和思考
要改变高中文言文教学令人担忧的现状,一味地归咎于学生,怨天尤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该学习新课标的理念,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的选编取舍、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及教学方法上精益求精才是当务之急。因此,深入挖掘各种教育资源,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趣,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途径。
(一)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文言文学习空间。
由于文言文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由此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距离感。教师可以把课文内容结合现实,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时,联系到孔子学院、联系到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集体宣言;学习到《崤之战》联系当前的热播电影《赵氏孤儿》等都会调动学生情绪。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了,把历史和现实感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创造文言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由于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具有历史久远性的特点,学习起来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加重要,在教学中应尽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意境,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在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有较深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的情感调控能力。生动的教学语言的运用对课堂氛围的营造显得十分重要。
(三)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学习为主,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课堂不应只用讲述法、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方法。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学习模式,小组合作、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都会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文言文学习。在学生中举行每天讲一个历史故事活动,如春秋系列故事,战国系列故事等,这样就为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些史传性文章的学习夯实基础。
(四)重视语文作业的创新,引导学生阅读延伸。
作业是巩固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科学而有效的习题,特别是认知性习题、开放性习题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媒体,是学生阅读体验和想象的延伸,是学生对历史与现实感悟的拓宽并加深。例如:在一部分有情节的课文中加上了表演这一环节,即在将课文改写为课本剧后,进行表演(《勾践灭吴》、《鸿门宴》等都是适合表演的),表演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作业有效地锻炼并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张扬他们的个性,由此可见,改革语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赋予语文作业更多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参与性,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
总之,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深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路还很长,只有积极探索文言文教学的空间与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