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回归育人才能减负

2016-10-12陈志刚刘芳

考试周刊 2016年78期
关键词:社会发展减负教书育人

陈志刚 刘芳

摘 要: 学生的负担过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什么是负担?学习为何会产生负担?为什么需要减负?如何减负?本文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讨论这些问题,分析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家庭等角度提出部分减负的个人观点。这些观点的核心是只有真正教育的目的回归育人才能减负。

关键词: 减负 教书育人 社会发展

一、什么是负担?为什么学习会有负担?为什么需要减负?

负担是一种让人感觉累赘的东西或事情。学习本身应是好事,为什么学生学习会有负担呢?

马克思告诉我们:人要追求自由。只有通过学习,人才能变得自由。学习是通往美好自由前程的过程,是自我解放的过程,应当是心情愉悦的、兴奋的过程。

为什么学习会有负担呢?学习变味了。对于学生来讲,很多学习成果并没有成为工作时的基本能力,而只是为了一纸文凭;对于社会来讲,在校学习变成了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工具;对于家庭来讲,孩子学习变成了家长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工具、相互攀比的资本;对于学校来讲,学生获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才能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任务……这个学习不是马克思所讲的学习。现实背景下,学生成为一个制造分数的机器,被填进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只为了产生分数。既然已经是一个机器,就谈不上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不是为了学生个体成长所需要,但被生生加进去的东西当然是负担。

学习被异化是负担产生的根本原因。不仅是学习,而且与学生教育相关的群体被异化了。相关的群体包括社会上的教育评价者、政府的教育决策者和管理者、家庭、学校施教者,当然还有主体学生。

减负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最需要做是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价值观,然后是改革教育的政策,使之与人的发展相适应,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教育规律相适应。没有减负就没有人的教育。

二、什么会成为学习的负担,需要减少?

必须做的事情即使是负担也不能减少。人每天都需要吃饭,吃饭是人的基本需要,是维持人基本生存所必需的,即使你不喜欢吃饭,视之为负担,但这种负担也不能减少。

本来不是必需的你可以选择的事情,变成必需的没有选择的事情,可能会成为负担。有些人休息时喜欢看书,有些人喜欢运动,如果非要改变这种情况,让喜欢看书的人运动,让喜欢运动的人看书,那么无论对于喜欢运动的人,还是看书的人都是负担。如果你让喜欢看书的人多看几本书,或让喜欢运动的人多运动一会儿,他们就可能是非常高兴的,不认为你的安排是负担。当然如果你让喜欢看书的人也喜欢上了运动,让运动的人喜欢上的看书,那么你的任意安排都不会成为负担,因为看书和运动其实都是人发展必不可少的。好的教师是让人喜欢上他必需的但是原来不喜欢的东西,并乐意为之。也就是说,好的事情可能成为负担,关键是心理体验。“牛不饮水强摁头”会成为负担,“久旱逢甘雨”就是喜悦。

有些事情的确是负担,本身无益,但还不得不为之。你被通知开会了,其实会议的内容与你无关,目的与你无关,过程与你无关,你只是充当一个木偶,浪费了时间,耗费了青春。有些学生就是这样:想当工人,但上完中学,家人让上大学,不上大学家长没面子;上完大学,想去工作;考上硕士了,还要考博士,有人说不考博可惜了。其实这个学生只想当个工人,觉得工作挺好,但为什么大家提到工人会有异样的表情与眼神?因为现实的人生离学生的自由越来越远,该学生只能庆幸自己还没成为博士后……

三、怎么减负呢?

百度百科对减负作了如下解释:“‘减负即减轻负担,多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不是不要教学质量。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但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减负的同时要增效,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①该解释对于减负的过程和目标解释得比较清楚,但这种完美的解释过于教条,不足以解决在减负中遇到的根本问题,只是现实操作层面的革新罢了。这就像是人们出行,你可选择更便捷的出行方式,也就是说,通过技术手段增强选择性从而减少负担,但这种选择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你的出行目的地的活动内容是相同的,那么你为什么需要到那么远的地方活动,你能不能在近一点的地方活动呢?

1.取消高考?

很多观点认为负担就是因为高考引起的。高中就是为了高考。一切都是为了考得好,考得好才能上到得好大学,上到好大学才能工作好,工作好才能……教育就是应试教育。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就应当取消高考。

这种推论表面看起来逻辑清晰,无懈可击,事实上是漏洞百出。考试是一种选拔方式,高考也不例外。由于需要上大学的人多于大学能提供的位置,这就需要选择。既然是选择,就需要有一定选择标准。随着时代的不同,选择的标准也会变。但有一个点是相似的,就是最后都会以一个分数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现代测量方式所带来的几乎必然的结果。

高考是需要改革的,而且的确在改革。从古代科举与现在高考,这么多年发展过来,这种人才的选拔方式目前还没有其他更好的公平方式可替代。因此,目前取消高考是不现实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既然存在考试,就必然有应试。为了实现应试目标,追求高分本身没有错。分数越高,说明考生越接近选拔要求。如果说存在问题,就是目前的一考定终身,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单一等问题需要解决。从目前看来,高考改革正在进行,仍需要大力进行改革。

从宏观角度看,高考存在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为较合理分配优质资源而产生的选拔模式。历史表明,大规模采用其他方式如推荐等会产生更多的不公问题。

2.增加学生的出路选择

在没有地铁、没有私家车的时代,人们出门只能选择公共汽车。当所有人都去挤公共汽车的时候,众生相就如高考,在此之下人们对公交的要求十分高,就如当下人们对高考的要求。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增加学生教育方向的选择,增强人们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可以减少人们对优质资源获得的焦虑。假设你每次去乘公交,不用挤车,上车就有座,你还会连跑带颠地赶车吗?再或者你除了乘公交外,你还可以乘地铁、乘出租,你还会担心达不到目的地吗?再或者你有了钱,有了私家车,不限行时你开车,你更可以自由地选择出行方式。

目前由国内的学生教育看来,高考仍然是最主流的选择。尽管现在有很多职业学校,这些学校有国家的政策支持,但要发展成主流仍需要时日。

目前有一种趋势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那就是放弃高考。放弃高考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国内高中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有一部分学生初中就出国留学。出国是学生的一种主动选择,该选择除了国际化大潮的趋动外,也有对国内教育优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不满的因素。出国的学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国内高考竞争不占优势为了发展出国学习,另一类是在国内高考竞争中优势明显主动选择更好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这和在人们购车出行有点类似,有些人是因为公交系统无法达到出行目的,有些人是因为公交系统出行质量不高,追求更高的出行质量。还有一部分人放弃高考就十分令人担心了,因为他们是出于对大学毕业就业形势的悲观,直接进入就业行列,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希望继续学习。

事实上,增加学生的出路选择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显然,学生目前的选项增加主要是学生家庭的努力,国家教育政策在分流方面做的工作仍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加大力度:

第一,提高高等学校优质资源的质量,增加数量。质量和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提高质量是首要任务,增加数量要根据情况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第二,努力促进职业学校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事实是起伏不定的。国家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可以满足很多学生基础的学习需求。

第三,加强对学生获取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指导。目前的国际教育发展迅速,这是需求促进的。国际教育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乱象丛生,很多学生走了弯路。加强指导可以减少学生的负担,也可以减少家长的负担。

3.学生减负是一项综合工程。

升学压力是学生负担产生的直接原因。家庭是学生负担的隐形施加者,学校是负担的直接施加者,而社会压力则是学生减负挥之不去的阴影。

目前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只有进入大学(最好是名牌大学),才可能获得好的工作,才能有好的收入,才能活得有尊严。要进入大学(好大学更是如此),就要走竞争激烈的高考。对于普通学生来讲,“拼爹”“拼钱”都拼不过,只有高考一条路。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讲,只有高考考得好才能拼得过“富二代”。如此说来,家庭为了学生的将来要求学生考上好大学没有错,学校帮助学生考上好的大学,实现家长的期望,又何错之有?

要求家庭放弃自己期望和非理性需求是不切实际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让学校给学生减负无论是标本都无助,只是存在负担形式的变化。目前很多地方都限制学校补课,在领导的监督下,学校很快就实施了。这急坏了家长,很多家长都需要费更多的财力和物力在外面找家教。很多一线教师被家长请到家里或是在外面办班被课。这是减负还是增负,事实是“越减越负”。

事实上,家庭对学生的非理性期望来自于社会的压力。没有高的学历就意味着生活没有质量没保证,意味着生活尊严的缺失。现在的现实情况是有了高的学历并不意味着就会生活质量有保障,生活有尊严。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提升对普通人群基本生活保障,增加劳动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使普通人都生活得有尊严,可以根本改变家庭对于教育的目标与追求。

社会的急速发展,必然会产生一些新问题,分配的不合理使人的功利心强烈。要求人去除功利心是不合理的,社会需要的是改进分配制度。如果工人、农民等各个社会群体生活都有保障,活得有尊严,愿意做农民的、愿意做工人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

总之,减负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试想有多少家庭会让自己的孩子干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试想有多少学校老师愿意放弃自己的家庭没日没夜没有周末地在校辅导学生,试想有多少学生会努力考自己不愿上的学校,试想有谁不想活得有尊严。

4.各司其职,协调发展,减负终能成功。

学生减负的根本工作在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层层推进。在国家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社会的和谐发展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可喜的是,最近国家已经开始努力推进社会基本保障的完善和社会分配机制的合理化。在此条件下,学生减负的大背景大趋势逐渐向好,学生减负依赖社会发展,更依赖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直接施加者,是减负努力的主战场。首先是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设立合理的家庭教育目标需求。差异化、多样性的需求可以促进学生个体成长,引导家庭的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其次是学校加强体制建设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体制建设包含了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教师培训等多方面,使学校的教育体制更加合符学生的生长发需求。再次是学校要改革教育的方法、手段,提高教育能力,使之与学生的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是有规律的,循序规律,用好规律,按规律办事就能事半功倍,能提高效率,就能达到减负的效果。

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努力配合学校再定位,对于学校的评价方式需要改革。只有对学校的评价方式改革了,学校才可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能减负。

政府需要在解决学生的教育选择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减小学生的升学压力。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学生主体地位,还学于生,可以使减负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学习本不是负担,应是人对知识的渴求,对自我实现需求的愉悦的追求过程,尽管这个过程需要努力与付出。学习之所以产生负担,是教育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各项影响因素中社会是根本原因。这些原因使得学习过程背离了原有的目标,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畸形发展。当习惯定势与利益集团形成后,这种负担越来越重。减负依赖社会的改革,需要与教育相关的同仁共同努力。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推动之下,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减负就实现了,也就是说教育回归育人才能减负。

注释:

①[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282.htm,2016-3-1.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4.

[3]闫玉双,李奕.反思教育习惯[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

[4]韩敏海.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马克思[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4.

本文获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项目组专题征文一等奖。

猜你喜欢

社会发展减负教书育人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教书育人
篆刻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试论民办高校教书育人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