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布病流行情况及防治现状
2016-10-12许西奎
许西奎,张 森
(1.山东省滕州市畜牧兽医局,山东 滕州 277599;2.山东省滕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山东 滕州 277599)
滕州市布病流行情况及防治现状
许西奎1,张森2
(1.山东省滕州市畜牧兽医局,山东 滕州 277599;2.山东省滕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山东 滕州 277599)
简介滕州市人、畜间布鲁氏菌概况及特点,指出2011~2015年间开展布鲁氏菌调查的抽样与检测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提出防治措施。
布鲁氏菌;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在家畜中羊、牛、猪最常发生,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B类传染病,《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随着滕州市畜牧业不断发展,布病的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散发布病阳性动物数量逐渐增加,对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危害。市畜牧兽医局连续五年在全市开展畜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布病流行状况,判断畜间布病流行趋势,针对性采取防控措施。
1 滕州市人、畜间布病概况
1975~2010年,无新增人感染病例发生,2011~2015年,滕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生101例,畜间染病羊只273只(表一)。
表一 滕州市2011~2015年人、畜感染布病情况
2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2.1采样检测
结合我市出现人间病例和畜间布病阳性情况,制定具体调查方案。抽样参照发生疫病地区的抽样方式进行。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TB)和试管凝集试验(SAY)方法。
2.2检测结果
共采集动物血清16131份,其中奶牛血清1378份,RBT检测结果全为阴性(-);肉牛血清3940份,RBT检测结果全为阴性(-);肉羊血清10519份,RBT检测结果有294份阳性(+),阳性率为2.79%。对RBT检测结果有294份阳性肉羊血清进行SAY检测,检出273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59%。
3 分析与讨论
3.1人间染病情况分析
在101名布病患者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49人,40~50岁的35人,40岁以下17人,其中1个少年,2个儿童;从性别上看,男性74人,女性27人;从职业上看,1人是兽医,1人是农民,1人为公司职员,13人参与屠宰加工行业,85人为养殖户,占总数的84.2%。由此可以看出,患病与年龄和性别无关,有明显的职业性,因中年是主要劳动力,接触病畜多,感染布氏杆菌的机会就多,符合布病传播流行特点。有亲密接触史的属于高危人群,极容易感染该病,需要加强防护。
3.2畜间染病情况分析
经检测发现我市感染布病动物仅限于肉羊,畜间布病感染率不高,在我市21镇(街)已有19镇(街)发生布病,布病由点状散发逐步向片状多发发展,呈扩散状。发生疫病养殖场多为散养户和小型养殖场,防疫措施不到位;大型养殖场各项制度健全,没有发生疫病。
3.3个案调查情况分析
共调查养殖场(散养户)63家次、羊只2693只,大都有从外地购进史,购进地有山东济宁、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以圈养饲喂为主,辅以放牧,有17户发生过母羊流产,患者在未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均与染病羊只或其产品有过亲密接触。
3.4染病原因分析
由于部分养殖户对布病危害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不强,主要是通过与感染布病羊只、染病羊只产品、染病羊只使用物品近距离接触而感染布病;个别患者是由于饮食不注意,食用未煮熟的羊肉产品而感染。
由于羊只交易频繁,以及跨界、交叉、混合放牧等原因,羊间染病扩散情况比较复杂,(1)由于内蒙古等疫区病畜输入,导致部分羊只感染;(2)由于部分染病羊只与健康羊只混养或在未检测前进入流通环节,导致布病扩散;(3)养殖人员消毒不及时、处理羊只流产物、排泄物、分泌物不规范,屠宰加工人员在加工羊肉、销售皮毛、内脏等过程中不注意防护消毒,导致污染物随意丢弃,病菌长期存活于生产、生活环境中,进而导致羊只感染持续发生。
4 防治现状
鉴于滕州市肉羊养殖集约化程度不高、肉羊消费量较大、布病发生较多,输入性感染和交叉性感染布病风险较大。面对严峻的布病防治形势,滕州市局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群防群控”的方针,加大知识和法规宣传力度,提升相关从业人员防范布病意识,强化检疫、消毒、扑杀、净化等综合措施。
4.1强化信息共享,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与卫生等部门定期沟通、及时通报,形成联防联控机制,落实人畜布病协同防控措施。强化疫情上报制度,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疑似疫情,限制动物移动,及时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4.2强化行政手段,消灭病原阻断流通
做好人员、技术、物质和设备等方面储备,一旦发现确诊染疫动物,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对患病动物进行强制性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监督畜主隔离患病动物同群畜实施,并对患病动物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严格进行消毒,彻底消灭病原。同时,严格检疫监管,严禁对患病动物出具检疫,督促养殖场及时落实报检并隔离外来动物,杜绝疫病传播。
4.3加强疫情监测,及早发现染病羊只
建立健全布病监测机制,及时对患病例进行流调,适当扩大流调范围;坚持做好常规性流行病学调查,确保辖区覆盖性;根据布病发生情况,开展针对性疫情监测,对重点镇街、重点养殖场进行高频次抽检,做到疫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及时处理布病突发疫情。
4.4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布病防控水平
采取发放宣传单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布病的防控知识,尤其要加强对牛、羊等养殖户以及从事畜产品运输、屠宰、加工、销售等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交流,结合实际工作,提升基层专业人员和养殖从业人员布病防控水平。
[1]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6-81.
[2]马杰等.布病监测净化过程中阳性畜流失的原因与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2:40-41.
[3]滕州市志[M].滕州市地方史志编委会办公室,2010:5-14.
[4]刘秉阳主编.布鲁氏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5]朱维.2011-2014年滕州市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的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291-292.
[6]吕锐利等.河南省汝州市布鲁氏菌病高发乡高危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及行为习惯调查[J].疾病监测,2013,28(7):564-566.
[7]于思庶,徐秉锟主编.中国人畜共患传染病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98-308.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