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观念与职业素养探索

2016-10-11陈锐钊黄尔敬

科技视界 2016年24期
关键词:微时代职业素养大学生

陈锐钊 黄尔敬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微时代”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微招聘的模式也逐渐被广大大学生所接受。本文通过调查146名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了解他们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素养现状,了解微时代背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项认知因素、情感投入和行为动力因素,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微时代的到来持认可和接纳的态度。但只有35.62%的学生对自我适合工作有清楚的认知,对职业的评价主要停留在外职业生涯的因素,对把握微时代快速变幻的环境和高效的知识获取优势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方面有较大潜力。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职业观念;职业素养

随着以微信等新媒体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微时代”的悄然而至成了不争事实。大学生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使用的主流人群,据北京团市委与中科院心理所、新浪微博联合,发布《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报告提到,截至2013年6月底,仅仅是新浪微博的大学校园用户数已经超过3000万,高校日使用用户超过1000万。很多企业也通过新媒体的特点开展了微招聘。与传统招聘相比,微时代招聘以其“零成本”、“方便快捷”、“良好互动”以及“绿色环保”的优势特点。高效的招聘模式,快速的传播路径,广泛的知识掠取范围,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给大学生职业生涯模式提出了心得考验。

为了更好的提升就业效率,为高校就业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为高校大学生求职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开展了针对微时代特点的调研。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以不同高职院校14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大一37人,占25.34%,大二42人,占28.77%,大三67人,占45.89%,具有较广的覆盖面和较强的代表性。

2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结合文献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抽样调查,共分成7类:经济类、软件类、语言类、理工类、计算机类、工商、医学生。通过问卷网共收回有效问卷146份。

调查问卷包含20道选择题,其中客观题19道,主观题1道,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包括①学生的基本情况,②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念调研,③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研,④微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情况与影响因素调研。

3 调查结果

3.1 “微时代”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情况的调查

本次调研“微时代”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查采用赋值法,问卷题目设计为:“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网络思想改变了我对就业的看法”共设有5个选项,A完全正确,B正确,C不清楚,D不太正确,E完全没影响,根据正态分布定律对各项进行赋值,A为90%、B为60%、C为50%、D为40%、E为10%。调研结果显示,选择A的有10人,占所有比例的6.85%;选择B的有61人,占所有比例的41.78%,选择C的有56人,占所有比例的38.36%,选择D的有18人,占所有比例的12.33%,选择E的有1人,占所有比例的0.68%。通过赋值计算得出认为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网络思想改变了其对就业的看法的指数为55.41±12.06。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广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网络思想改变了其对就业的看法的作用,其中软件类影响较高。各个专业的学生对以微信为代表的新网络思想改变了其对就业的看法认同指数大抵相同,不存在显著差异。

3.2 “微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念调研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学生选择朝九晚五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一般企业的领域就业,整体偏向追求稳定的心态。但同时也有超过20%的学生选择进行创业。在地域方面,大部分学生偏向于经济发达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从生涯发展角度调查发现,大学生考虑就业的前三项因素是:工作环境、经济收入、个人发展空间。

3.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研

3.3.1 自我认知与就业前景态度

当代大学生对自我适合工作的认知达到清楚的只有35.62%,整体上看对自我认知不足,职业定位不清晰。且对就业前景信心不足,只有42.46%的学生认为可以主动选择就业单位,而更多的学生把选择权利交给用人单位,为展开针对性的就业教育,提高就业前景信心提供依据。

3.3.2 微时代下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因素调查

在调查大学生对企业态度预判的调查上,整体大学生认为在就业中胜出的优势是专业技能,专业成绩和学习成绩;而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条件有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发展潜力等。比较两者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把提升就业效率的期望寄托在社会和学校,认为要加强校区合作平台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办,以便更好的解决当前就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就业心态上存在着调整的空间。

4 思考与启示

4.1 进入“微时代”,人们对知识获取的能力大大提高,大学生是接触科技的前沿人士,对微时代的到来持认可和接纳的态度。

4.2 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充分发挥微时代的优势,通过互联网可以不抓到更多的就业信息与相关政策,对就业渠道有更多的选择。

4.3 微时代同时也带来了就业形势的激烈竞争,对没有相关的就业经验的大学毕业造成了威胁。应当引导大学生及早涉猎不同的职业领域,及早做出选择,避免学习资源的浪费。

4.4 微时代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日常主流,但职业发展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与选择,引导大学生关注内职业生涯的相关因素,将微时代背景下的各种有利条件利用起来,可促进大学生有效就业。

5 建议方法

5.1 针对微时代的微群体,建立一个具有系统性的就业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优质量的就业服务系统,提供丰富可靠的就业信息,为大学生提供机会,以便解决微时代下存在的各种就业问题。

针对微时代下对微群体的利与弊,发展其利,规避其弊,大学生可以更为方便地利用手中的移动终端通过这些媒介来获取最新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等,同时,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大学生慕课更是为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提供了各种就业信息的宝贵机会,有效地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学习渠道与就业渠道。

5.2 针对个体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展开针对性的就业教育。

在对微群体进行个性化差异区分后,针对不同群体的特质结合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指导,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取得预期效果,从而提高就业质量和数量,更好的为学生就业服务。

5.3 整理完善网上就业信息,建立系统性的管理制度,为学生就业的安全更有保障。在对微群体进行区分的同时,也要多网上诸多就业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完善,并建立系统性的管理制度,让微时代下学生在“微”中找就业资源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赵京娟.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观念与职业素养探索[J].消费导刊,2014,11.

[2]张媚.“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

[3]滕远杰.大学生基于职业观的导向作用培养职业素养的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2.

[4]武林波.基于职业素质与技能培养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J].商情, 2011,8.

[5]湛霞英.浅析就业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时代教育,2016,10.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微时代职业素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