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内涝问题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2016-10-11路程

科技视界 2016年24期

路程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引发城市内涝的几点原因。分析了水文资料如实报道的意义;讨论了城市硬化路面对地面径流产生的影响;研究了城市排水不畅的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详细报道降雨资料,建立一个由降雨资料、城市道路硬化率(降雨径流系数)、城市排水管路系统(承载能力)构成的模型;尽量增加透水路面面积;整修或重建城市排水系统等措施。

【关键词】城市内涝;水文资料;硬化路面;排水管路

1 研究背景

城市内涝是由于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导致城市内部排水不畅,道路积水,从而引发财产损失的一种现象。每至夏季汛期,便会出现大量“水城”:2010年夏,济南、长春等城市遭遇严重积水;2011年夏,连续强降雨导致武汉市内80几处路段严重积水;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暴雨,很多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受损,近80人遇难;2013年9月13日,上海遭遇连续强降雨,市内多个路段积水严重。2014年深圳两次遭遇暴雨,城市积水严重,近2000辆汽车被淹,2人死亡;城市内涝出现的广度和深度正在加大。

城市内涝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路段积水影响交通,破坏人们出行、工作计划;损坏公共建筑设施,导致国民经济的损失;威胁并直接损害人们财产、生命安全。可见,城市内涝问题是一个愈发严重且亟需去研究解决的大问题。

2 城市内涝问题的几点思考

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内涝却愈发严重,由此引发的现象及人们的思考愈发增多。对于城市内涝问题,谈论以下问题:

2.1 公开的降雨资料是否真实

“(2016年)7月9日,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新乡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降雨。截至当日19时,新乡监测点雨量普遍超过400mm,卫滨区平原乡最高数值达到了450.2mm。据了解,24小时降雨量达到250mm即为特大暴雨,新乡此轮降雨突破了当地日降水历史最高值”。以上报道是关于河南新乡的一则降雨资料报道。由该报道可思考以下问题:

2.1.1 降雨量的描述不清

24小时降雨量达到250mm即为特大暴雨,以上提到的400mm及450.2mm均没有强调为24小时降雨量,容易混淆。上述:“监测点雨量普遍超过400mm,最高数值达到了450.2mm”:究竟有多少点雨量超过了400mm,所占比例是多少;最高数值达到了450.2mm,仅仅是一个点,还是很多点达到了这个数值。这些表述不清楚,使人们对降雨量模糊不清。 “24小时降雨量达到250mm”是指所有监测点平均降雨量大于250mm。上述报道没有说明白平均降雨量是否大于250mm。降雨资料的描述不清很大程度上混淆了人们对“内涝原因”的认识。

2.1.2 水文资料的真实

我国各地城市水文资料由水文部门监管,想拿到相关水文资料很难。这很大程度上质疑了水文资料的真实性,如上述降雨量的报道,属于“模糊不清”的报道,无法传递真实信息。水文资料真实与否直接反应了内涝“责任人”是谁的问题。

2.2 城市内涝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1]

城市内部道路积水直接原因是排水管路系统不畅,这是“工程技术问题”。城市的“前身”是农村,农村的“前身”是荒郊;荒郊很难发生内涝。结论为:城市建设过程中,内涝出现了;近年来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内涝问题亦愈发严重。显然是“人为大于天灾”。城市建设过程中,以下因素加剧了城市内涝:

2.2.1 城市的硬化路面

荒郊生长着花草树木,暴雨降落后,雨水一部分快速下渗,一部分,由植被吸收,下渗、吸收饱和后(蓄满产流)才会产生径流;据有关数据,暴雨强度为10mm/s时,有9mm/s左右降雨下渗或被吸收,仅有1mm/s产生径流,下渗系数为0.9,径流系数为0.1,这种情况很难产生径流。城市建设改变了一切:为了出行方便,清除了花草树木;道路变成了不透水的“硬化路面”,据有关数据,暴雨强度为10mm/s时,只有1mm/s左右的降雨下渗或被吸收,有9mm/s产生径流,下渗系数仅为0.1,径流系数为0.9。结果是“人为”的提供了“自己”方便、改变了“天然蓄水库”、产生了地面径流。

2.2.2 城市排水管道的不达标

我国目前现状,老城区排水管路年代久远,管道腐蚀、堵塞及设计标准等导致排水达不到效果;近年来,由于房地产业的火热,很多投资商为了利益大兴土木,楼房拔地而起,赚取利益,地下的排水管道对房产商则是“有损无利”,所以用户增多了,排水增多了,路面硬化增多了,排水系统却原地不动,必然导致内涝的加剧。可见:是“人为”导致了排水管道的不畅[3-4]。

3 基于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方案

3.1 水文资料应公开

水文资料反映了降雨强度,公开水文资料可以让百姓、让科研工作者真正了解气候、降雨,认真分析水文现象;对于百姓生活、天气预测都有好处;且水文资料公开可以避免由“人祸”向“天灾”的“转嫁”,真正去面对问题,然后才是解决问题。

3.2 减少城市地面径流

可考虑以下途径:

1)尽量增加透水路面的面积:比如停车场可采用透水停车场;尽量加大渗水路面的建设比例[4]。

2)将道路两边绿化带改建成下凹式[4]:目前的绿化带均是上凸式(即高于路面),改建成下凹式,路面形成的雨水径流会有部分汇入绿化带,发挥对雨水的下渗、截留、滞蓄的作用。

3)加强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推进绿色建筑、生态小区建设,加强城市雨水调蓄工程建设[5-6]。

3.3 加强城市排水管道建设

1)加强对老城区排水管道的维修、维护工作:对于很多老城区,排水管道因腐蚀或堵塞等问题导致排水不畅,要加强维修、维护工作,要有专门工作人员进行长期的监管与定期的维护。对于不能满足排水要求的排水系统要重新修建,以适应城市排水量[2,6]。

2)对于很多新兴城市,要用政策将排水系统的修建纳入强制范围或与投资商利益挂钩。以政策的形式规定,每个新建小区所增加的排水量、或是增加的道路硬化面积对排水管道带来的影响,将这种影响量化为货币形式体现在排水管路的维修或是修建上。这需要一个排水管路影响评价体系的建立。

3)建立一个由降雨资料、城市道路硬化率(降雨径流系数)、城市排水管路系统(承载能力)组成的模型,随时记录各量变化对城市内涝产生的影响变化,并在网上公开,以供老百姓查阅,同时成为一个监管部门[5]。

4 结论

本文主要讨论了城市内涝问题的现状,及引发城市内涝的几点原因:强降雨(水文资料报道)、城市的硬化路面、城市排水管路问题。针对水文资料数据不清、城市路面硬化率过大、城市排水不畅等问题:提出了详细报道降雨资料,建立网上公开模型以供监督;尽量增加透水路面面积;整修或重建城市排水系统等措施。

【参考文献】

[1]邓锡海.城市内涝问题管理研究[J].管理视野,2011(9):109.

[2]鲍庆,刘剑锋.城市内涝问题分析及建议[J].水工业市场,2011(7):21-23.

[3]屈楷轩.城市内涝控制与排水管网规划问题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6,32(5):63-64.

[4]白璐.城市内涝问题的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2,31(2):124-126.

[5]符博渊.城市内涝问题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5(1):12-14.

[6]张悦.关于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10,26(16):41-42.

[责任编辑: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