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研究

2016-10-11罗丽君王爽

科技视界 2016年24期
关键词:同学大学生学校

罗丽君 王爽

【摘 要】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创业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方式。作为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有的同学在校期间已经加入了这个新的浪潮,开始了创业;有的对创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则无动于衷,那么原因何在呢?大学生对创业怀有怎样的情怀?如何能促进大学生创业健康发展?本文对大连大学学生创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创业;地方高校;大学生

1 调查方法与样本结构

本文的调查对象是大连大学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与研究生,调查方法主要通过在大连大学校园采用拦截式问卷调查法,一共发出问卷 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458份,辅助运用深层访谈法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想法和认知,调查内容包括已经创业的大学生和未创业的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

本文的样本结构由性别、年级、专业变量构成。在回收的458份问卷中男生占51.3%,女生占48.7%。按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分布,比率分别是25.8%、33.6%、35.4%、4.4%、0.9%。调查中为了能够相对全面的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创业的情况及想法,因此调查了多个不同学科。

2 数据分析

2.1 对已经创业的学生调查

对于已经创业的学生,主要关于在大学期间创业的时间、合作伙伴、前期准备、启动资金方面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已经在大学期间创业的同学有67人,所占比例只有14.6%,开始创业时间大多数集中在大一、大二期间。有26.9%是没有合作伙伴,自己单独创业的,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自己一起创业。在创业前准备工作中,有32.8%的同学有过相关领域的实习经验,29.9%的同学有朋友的资源积累,也有14.95%的同学在创业前期没有做准备,直接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创业。关于初始资金问题,有37.3%的初始资金来源是从家人那里得来的,这也说明了现在家长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不在少数。

2.2 对创业态度的调查

2.2.1 创业目的

在对大学生创业目的调查中,29.7%的人认为是赚钱,18.6%的人认为是解决就业,20.3%的人认为是积累经验,28.4%的人认为是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还有5%的人认为是其他。由分析可知,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目的除了赚钱以外,大部分人认为是积累经验和实现自我价值。

2.2.2 制约因素与应具备的素质

在创业的制约因素调查中,有69.2%的同学认为缺乏经验是创业的最大的制约因素,有21.1%的同学认为是缺乏资金和社会资源。在大学生创业所需的素质调查当中,有27%认为要有强烈的挑战精神,有17%的认为要有发现与把握创业机会的能力,在面对一个项目的时候,创业者如果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就会让这个项目完成的更好。有25%的人认为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的支撑下对创业有一定的优势,在这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有15%认为要有出色的沟通、交际、管理及领导能力,有16%认为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由此看来,创业者仅仅具备某一个素质是往往不够的。

2.2.3 选择创业领域

在选择创业领域的调查中,有40.4%的人觉得创业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感兴趣的行业中,创业者对会对自己的选择做出努力,也更有精力去做每一件事。有22.9%的人愿意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选择与自身专业有关的行业不仅有理论方面的积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会让创业更容易成功。有19.7%的人觉得应该选择自己熟悉、了解的领域,则有17%的人觉得应该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

2.3 对创业环境的调查

2.3.1 对政策的了解程度

调查发现,有78.2%的学生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偏低,即使已经创业的学生,对政策也知之甚少,完全依赖学校创业就业指导相关部门,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创业组织规模都很小,还无法实现正利润,因此对一些减免政策也不太关心;另一方面,可见很多大学生只是空有创业的理想,还无法把其当成一份事业认真来做,玩票性质居多,最后也有可能是各级部门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

2.3.2 学校对创业的关注度

学校对于创业的关注度调查中,发现有81.4%的同学认为学校还是关注创业的,在学校举办的众多的比赛中,关于创业的比赛还是占有很大的比例,参加比赛的同学很多,在比赛的过程中学校会有一些关于创业的培训,这就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学校对于创业的关注度,同学们在参加比赛的时候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创业的知识。如果有人感兴趣就会和相关比赛的主办方联系,获得更多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加深对创业的了解程度。

2.3.3 学校的创业氛围

在学校的创业氛围调查中,发现有66.4%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氛围一般,不是特别浓厚,虽然地方高校目前都把支持大学生创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普遍大力宣传与鼓励,但是学生们的创业意愿还是不够强烈,整体创业氛围较差,面临毕业时,学生们首要选择的依旧是就业、考研等常规方向,还很难对创业坚持不懈,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3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有很多同学对创业有兴趣,但是觉得就业比较稳妥,创业的风险太了,需要承担的心理压力太大,创业也成为了一个少数人的选择。面对这样局面,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改善:

3.1 创业者应该学习多方面的课程,提高创业综合能力

大学生应当积极掌握课程涉及的有关创业的内容,并珍惜非创业类课程机会,通过实践锻炼部分有关创业需要的能力。还应通过多种途径,广泛的自学有关创业其需要的知识,通过不断学习、自主学习、自寻渠道来弥补学校服务机构和政策的不足,尽力保障创业的有效进行。

3.2 学校应该加强创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

学校对于大学生课程的相关安排可以适当进行调整,或对有创业需要的大学生可进行协商、调整,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创业时间来保证其创业精力,提高创业的成功性。对于创业类课程,学校应注重安排的实用性,例如课程内容的改变和实践内容的增加,内容多安排经济、管理、法律、心理辅导类实用性较强的相关课程内容,并增加实践内容让大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充分保证创业类课程的质量。

3.3 学校增强创业的氛围

学校应该邀请已经毕业并且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回到校园进行创业分享,进一步宣传创业,激发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提高创业动力,为大学生创业做正确的引导工作。但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创业引导的同时也要告诉同学们有创业失败的案例,并不是所有创业都是成功的,要让大学生全面的了解创业、认识创业。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关于创业的比赛,让更多的同学可以参与其中,了解创业,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创业项目成为一个真实的项目,真正地感受创业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韦志江.大学生创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谭英秀.大学生创业制约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5.

[3]文亮,欧阳丽.高校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03).

[4]李贵平.体验式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评论,2016(06).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同学大学生学校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学生之歌
学校推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