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用航空器验证试验管理浅谈

2016-10-11席敬泽

科技视界 2016年24期

席敬泽

【摘 要】通过结合验证试验的实际管理经验,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部分不合理之处,对其进行总结,力争建立出最优的管理流程,为后续工作提供保证,使项目节点保质保量完成。

【关键词】民用航空器历史;验证试验现状;设计保证系统

0 前言

随着中国民用航空器的发展,以新舟60、ARJ21-700、C919为代表的国产机型逐渐走入人民大众的视野。根据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目标,国内民用航空器按照中国民用航空总局(CAAC)制定的民用航空规章以及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制定的FAR25部条款的要求进行相关试验、试飞验证,以最终获得型号合格证(TC)为目的。验证试验作为满足条款要求的重要环节,主要在工程发展阶段通过地面功能试验检验设备、系统功能的正确性,其结果影响试飞安全以及型号合格证的获取。

1 验证试验管理现状

验证试验(以下简称试验)指当航空器处于悬停地面或悬架于空中状态,为了验证其耐久性、环境、温度、功能等内容是否满足适航条款规章要求而进行的必要测试,也是为了保证飞行安全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之一。

试验一次性通过率是我们的目标。一次性通过率不仅表明申请方对于系统知识的正确理解、试验方法可行,也增强申请方对于项目成功的信心。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在试验开展早期由于缺乏相关管理经验,容易在试验前期、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导致试验无法顺利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构型评估报告

构型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用于表明满足试验开展的核心系统架构单元,描述飞机实际构型状况,并对相关偏离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实际构型是否支持试验的开展。在报告的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报告中的构型描述不准确。部分报告纳入构型的设备、系统过多,对一些无特殊要求的公共系统也纳入构型范围,例如电源系统、显示系统等。

2)报告描述与实际构型存差异。试验前,配合操作单位通过编写制造符合性声明检查出飞机实际构型与报告中描述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由于报告编制部门非飞机实际构型归口管理部门,全面了解实际构型情况效率较低且较困难。

1.2 需求理解不充分

民用飞机的发展已充分考虑客户、审定方及条款、时代环境、合作单位等相关干系人的需求,也逐渐将相关需求转换为实际产品。产品最终需遵循、符合规章,但由于对部分民用航空规章条款理解存在片面及不足,因此产品存在缺陷,试验无法顺利通过。

1.3 供应商问题

目前借鉴国际主流航空器生产公司的管理运行体制和商用飞机的发展模式,按照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相结合、产品研制与产业化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中国民用航空器的研制已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即主制造商负责产品集成,并将对产品的相关需求提供给供应商,由其负责制造,体现了主制造商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供应商负责部分产品、系统的开发,但部分供应商存在人力、商务等原因,进展缓慢,导致了产品交付推迟或出现质量问题。

1.4 协调关系复杂

验证试验试飞,不仅需要在适航当局的监管下进行,也需要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密切配合,包括了设计、制造、机务、后勤、档案等部门,甚至在进行某些较为大型或者严苛条件下的试验时,还需要涉及环境、气象观测员和特殊测试设备操作人员。因此,验证试验试飞具有涉及单位部门多和参与人员复杂等特点,在协调沟通的及时性存在风险。

2 建议的解决措施

2.1 对于报告的管理优化

1)强调报告中主要对公共系统信息简单描述,确定核心系统架构构型并详细填写相关信息,最后评估核心系统架构构型是否满足验证试验要求;

2)报告增加配合操作单位会签,并由配合操作单位确定机上工作是否引起报告构型的变化。

2.2 需求的理解

从立项论证阶段就试验需求进行全面梳理,针对问题开展国内外专家咨询工作,相关结果及时与局方沟通,达到满足条款的目的。

2.3 供应商管理措施

1)加强与供应商高层间的沟通,强调项目的重要性,注重需求的完整性,正确性,设置产品分阶段的工作及验收计划,重视产品开发过程的监督、控制;

2)以合同为依据,根据项目的分工,制定完成计划,督促供应商加强团队资源调配完成相关工作;

3)建立国外供应商综合代表室,向主要系统供应商派驻代表;

4)鼓励创新、争取不要受制、迷信供应商,寻求国内解决渠道。

2.4 试验前需加强过程控制、细节检查,形成专项问题状态跟踪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申请人内部的预试验;开展试验前检查工作,防止百密一疏,包括文件局方批准情况、设备相关合格证、构型报告与机上构型的一致,参试设备的校验记录、参试人员资质、试验进行中的分工、应急预案等内容。要求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和统筹,同时建立畅通的协调沟通机制。例如建立工作微信群、实现分级对口管理制度。

3 验证试验管理体系

民机设计师不断加强技术知识的学习,填补国内空白的同时,相关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管理体系作为平台支持。根据试验特点及现状,管理部门优化制定出了相关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流程,实现了验证试验设计保证体系的建立。具体流程及分工如图1所示。

图1 机上地面试验流程图

4 结束语

国内民用航空器是一种独特的产品,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庞大工程,具有高科技、大投入、长周期、高风险、低回报的显著特点,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民用航空器研制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管理标准和技术难题。通过借鉴和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建立科学、合理和高效的设计保证系统,在实践中结合我国自身特点对流程优化,注重强调技术上从设备、系统研制初期需求、影响等方面的综合考虑,统筹全局,确定上下游地位、输入输出关系;管理上开展积极有效的过程控制、检查及各方面问题跟踪协调。通过加强相关措施,优化流程,为项目成功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最终达到增强我国在民用航空影响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型号合格审定程序[M].2002.

[2]王维翰.难忘的运10-中国第一架大型喷气客机研制纪实[M].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

[3]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王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