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声灯影里的绝唱

2016-10-11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勤政亮子窑洞

公孙欠谀

八月天,黄土高原热辣的阳光下,车子艰难爬上一段陡坡,扬起一路灰尘,一拐弯,勉强挤进一道窄门,王姓百的“夜明珠道情皮影传播有限公司”就坐落在环县城外环江东岸宋代古塔后面的这个院子里。

院子里堆着些生活用品,几眼窑洞和一排简易屋,既是公司的演出场地,也是经营和展出场地。平时来这里参观的人并不多,窑洞里供演出的台案上积了一层薄灰,几本供人传看的介绍和唱词是1982年手抄的。王姓百说:“有客人要看皮影戏,就会联系县里的戏班子来演出。”稍停,他又补充:“当然是那些最好的戏班子!”

史呈林的班子就属于最好的,老人是本地非遗传承人,平日里在家忙农活,有时来这里演出,唱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戏。

“亮子”和“城”

史呈林和他的几个徒弟坐在“城”里。

陇东一带把表演皮影时用来投影的白色幕布叫“亮子”,把“亮子”后面演员活动的用麻绳围成的区域叫“城”,“亮子”一般长2米,宽1.1米。史呈林把一个个皮影小人和道具拿出来,晃晃悠悠地挂在“城”边的麻绳上,老人自言自语地说,要先准备好,袍子类、翎子类、旦角类,唱什么戏要把什么角儿先挂出来,要随手就能取到。唱戏用的皮影不仅有人物,还有场景,例如花瓶、桌椅、门窗、房屋,甚至还有山水虫鱼、牛马牲畜。徒弟们各自调试着自己手上的家什,有二胡、锣、镲、梆子、鼓、唢呐等,一阵叮叮叮当当过后,史呈林把头从“亮子”后面伸出来:“想听出啥戏?”

《白蛇传》是史呈林经常演出的段子。“一不该奔西湖曾把景玩,二不该离峨嵋下了宝山,三不该我不听仙兄相劝,四不该收青儿作为丫鬟,五不该饮药酒真身出现……”史呈林一个人唱,一个人演,这些戏词不知唱了多少遍,徒弟们操持乐器,偶尔帮腔吼一两声。

皮影戏一唱就两三个小时,一个人在“城”里,生、丑、净、旦,走、坐、跑、踢,像是演绎缩短了的人生。《白蛇传》中有段最精彩,史呈林挥舞着两根挑杆,一条青蛇就在“亮子”上奔腾起来,时快时慢,口技发出的声响也时急时缓。

年近古稀的史呈林生于皮影演唱世家,7岁随父学艺,16岁独自登台,唱了一辈子皮影。“80年代初期皮影红火了一阵子,那个时候,大家是真喜欢,现在找活很难,过去每天都有演出,现在每个月也就一两场,远不如从前了。”演出结束后,史呈林把一个个小人仔细拆开,用牛皮纸分类包好,整齐地夹在拳头厚的书册里,再放进两只大木箱子里。“这些皮影可贵了,要找别人买的,最差的也得三百多块钱一个……”

徒弟们把木箱搬出窑洞,放在一辆农用车上,史呈林最后一个出来,坐到车上,徒弟开着出了院门。车厢里,褪了皮的旧箱子上依稀可见5个毛笔大字:“惟有戏是真”!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史呈林有着很多的无奈:“说是我徒弟,其实也不是,因为我年纪大了,大家尊敬我,甘愿说是我徒弟。因为唱皮影不挣钱,原来的徒弟都打工去了,现在打工都比唱皮影收入高,人家就不干了,走了!我也就能唱到啥时候就到啥时候,再唱不了几年就要到阎王爷那里唱去了。”

说话的当口,史呈林的几个徒弟就在旁边,听老人说话,他们有的收拾自己的家什,有的坐在一旁抽烟,脸上没表情,也不接话。老人停了停,瞥眼看看他们,“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都看电影看电视搞电脑去了,没有人来看皮影,也没人愿意搞皮影。”

据统计,县里唱皮影的班子虽然有五十多个,但随着演艺人员逐渐老化,水平逐渐退化,剧目陈旧,皮影表演正在一条越来越窄的胡同里艰难地行走。照此下去,一定会有那么一天,在某一个胡同的尽头,皮影将结束它的历史使命。

“画纸”和“刻皮”

在没有电影电视之前,皮影是土电影。它起源于“为人民大众服务”,如今依然还在民间,却已经被人们冷落。一些喜爱皮影的人还在努力,刻了一辈子皮影的王勤政说得好:“没有哪一种艺术造型永远只看得到侧面,只有皮影能做到。”

王勤政过去收藏了不少老皮影,为这,老伴还跟他生气,因为他花的都是吃饭的钱。后来他就想了个辙,跟戏班子换皮影,用自己刻的新皮影换人家的旧皮影。王姓百夫妇也从民间收了不少旧皮影,放在公司的窑洞里展览,一看标题:《天堂》、《地狱》、《游春图》、《皇恩浩荡》,很符合“道情”的意义。王姓百说,窑洞里湿气重,并不是保存皮影的适合场所,但没有办法,条件就这样。

王勤政做这个行当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到他是第四代。王勤政手里拿着一条白色的小毛巾,不时擦擦额头上的汗,笑着说:“民国十八年,环县三年没有下雨,我二太爷(曾祖)带着老婆儿女逃荒走了,二太爷原来是塑佛画佛的,逃荒到陕西就跟人家学了刻皮影演皮影,打下手,干了几年后回来,就自己刻自己演了。到我父亲的时候,原来家里还有一套唱皮影的箱子,可惜‘文革中毁掉了。1979年,政府要把老的东西保护起来,把老艺人集中起来,唱的、跳的、做手上活计的都得到了保护,皮影也在其中,我又做了一副箱子,唱了几年,唱得不好,后来就专刻皮影了……”

59岁的王勤政语速很快,不像是个做精细活的人,一旁的老伴则一言不发。他拿妻子调侃:“早年,就是这个婆娘反对我做皮影,后来可以增加点‘经济,她才闭嘴了,现在她还帮我涂色呢!”老伴一脸不悦,依然没开口,毕竟王勤政卖皮影小人所产生的“经济”对这个家很重要。卖皮影的钱都由老伴收了,放在卧室一张桌子的抽屉里,上面加了锁,钥匙在她手里。

王勤政有四十多把雕刻工具,都是他自己做的。他把小毛巾一抖,擦了一把汗,拿起一把剪刀,随手剪下一小块牛皮,用笔描画了一下,放在案上,操起一把刻刀,两三分钟,一个皮影人头就基本成型了。

除了有深厚的制作功底,他还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他的作品里除了传统人物外,还有“金陵十二钗”、“益寿延年”等内容。

当别人欣赏其作品时,王勤政总是一脸得意地笑,那条白毛巾时而“抖”在手上,时而“爬”在额头,天气热,心里更热。而更令王勤政欣慰的是,祖宗传下的手艺有了传人,儿子的作品更精更细,现在在市场上已经卖得比他的贵了。

从环县街头走过,到处都可以看到皮影,即使是一个卖土杂的小铺子,也有作为工艺品出售的皮影,这些皮影有的制作粗糙,却价格不菲。除手工制作外,还出现了机制皮影,甚至有人用非天然皮革制作皮影,一度对手工皮影冲击不小。

有一段时间王勤政的皮影销路很成问题,手工制作不能承担大批量的生产,而且制作成本高,机器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但手工作品“没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王勤政相信这一点。果然,很快人气就又回来了,现在,他所做的皮影被人买去演出的很少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艺品、装饰品买去收藏,收藏的东西肯定要买最好的,手工最后还是占了上风。

猜你喜欢

勤政亮子窑洞
俞泖全、齐菁禹、蒋萌珂、高盈盈作品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虚假勤政”应矫治
省植保站 举办『倡导勤政廉洁、弘扬孝行家风』道德讲堂
锁王
做勤政廉洁的工会人
诅咒
诅咒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
习近平谈《平凡的世界》我和路遥住过同一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