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苏区金融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2016-10-11张贤军吴雄斌张金锭
张贤军 吴雄斌 张金锭
闽北苏区金融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张贤军吴雄斌张金锭
在火红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曾是闽北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闽北苏区金融机构的所在地。这个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有影响的苏区创建于1930年5月,后为赣东北、闽浙赣和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块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
闽北苏区是由方志敏的亲密战友黄道主持全面工作的。黄道在领导闽北苏区经济建设中,把建立金融机构和财政制度,作为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的重要任务,作为是支持和取得革命胜利的主要条件。实践证明,闽北苏区金融机构的建立与发展,在推动苏区经济建设,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闽北苏区金融机构的建立与发展,其主要经验与做法,体现在下列七个部分。
闽北苏区金融机构的筹建与形成
1931年7月中央苏区闽北分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后,闽北苏维埃政府即从5个方面着手筹建闽北金融机构:1、在各级苏维埃政府中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负责苏区财政经济的领导工作;2、建立工商企业机构,形成由国营、合作社、私营三种经济成份组成的商业体系;3、兴办信用社组织;4、整顿财政,对收入和支出实行统一的管理;5、建立预决算制度。上述机构和制度的相继建立,使创办闽北金融机构的条件日趋成熟。1931年底经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批准,“赣东北银行闽北分行”在崇安县的大安正式成立。1932年,赣东北省改为闽浙赣省,赣东北银行闽北分行也改为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
闽北苏区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和革命形势的发展,隶属关系曾几度演变。在这种情况下,闽北苏区银行在行政上不归赣东北省和闽浙赣省银行领导,仅是业务上接受其领导。闽北苏区银行设有行长和各类工作人员20人,行长先后为徐福元、邓文才、林汉卿、夏兴、梁池齐、查瑞旺、元金山、徐罗福。
闽北苏区银行行长徐福元遗像
闽北苏区银行的基金与基本任务
闽北苏区银行备有充足的基金,为发行货币、开展业务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基金是以财政资金为基础,向群众集股则是另一个重要来源。
一、由财政核拨基金。闽北苏维埃政府财政部在闽北苏区银行成立时,核拨3万银元给银行作基金。这笔巨款,是红十军入闽攻打赤石时缴获的。
二、群众集股,扩充银行基金。闽北苏区银行成立后,即在苏区范围内开展招股工作。1933年7月,闽北分区委扩大会讨论了此问题,强调“特别是招股工作,最近更加消沉,应用极大的力量去转变过去,对白区的招股也应积极进行。”随之,在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的重视下,各级苏维埃政府均将银行招股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在招股工作普遍开展起来之后,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要求各县、区苏维埃政府对银行招股工作要进行登记,从制度上健全、完善和推动招股工作。
为了加强银行的建设,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对银行曾提出以下5项任务:(一)统一货币发行,控制现金(指金银)出口,充裕战费;(二)吸收资金,发放贷款,支持工农业生产;(三)发行兑换券,沟通内外贸易,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四)代理金库,支持财政。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决定,将财政部的金银全部拨给银行,由银行代理金库;(五)领导信用合作社,实行低利信贷,消灭高利盘剥。
闽北苏区银行的制币机构
根据闽北苏区银行的基本任务,苏区必须有自己的货币。闽北石印厂和铅印厂作为银行的制币机构,这两个厂建在崇安县大安境内的磨石坑和下东坑,各有工人三四十人。1932年下半年,石印厂与铅印厂合并,先后由连福生、胡通担任该厂主任。
一、印刷钞票。印钞票的机器,是打仗缴来的,钞票图案由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直接提供,印钞票的纸张一是从白区购买,二是自己生产。印钞票需经7道工序:1、刻版面;2、印刷;3、上颜色(一种颜色印一次,共印4种颜色);4、磨光;5、断光(按票面规格切开);6、捆扎;7、入库。纸币的票面值,由赣东北省发行的有一元、五角、二角、一角4种;由闽浙赣省发行的有一元、一角2种。每印完一次钞票,印钞的版图都要送银行保管。印钞不定期,每次开印均要经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批准。
二、铸造银元。闽北铸币厂建于1932年9月,1933年1月投产,厂址在大安的大南坑,有11名工人。铸币厂的整套设备是从建阳县一家造银元厂转来的。铸币工序:1、熔银;2、制银饼模;3、锉光;4、冲压。月产银元计4000块。银元的图案有两类:一类是统称红洋,印有苏维埃标志有两种:一种正面铸有列宁侧面头像,背面铸有“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字样,重量为26.3克,成色94%;一种正面铸有“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临时军用币”字样,背面铸有“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字样。重量为26.6克,成色88%。另一类是按民国银元式样铸造的有三种:1、大人头;2、小人头;3、龙番。铸币银子的来源:1、战争缴获;2、打土豪没收;3、动员群众用银子兑换纸币。
闽北苏区银行发行的五角纸币
闽北苏区银行的存款业务
闽北苏区银行在建立了自有基金,创办了制币机构后,便积极开办存款业务。存款业务有7个方面:
一、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有零储零取、零储整取、整储长取、整储零取、短储长取、长储短取。储款的期限分为2个月、3个月、10个月至12个月和活期共13种。闽北苏维埃政府要求银行鼓励群众踊跃参加储蓄,以扩充银行基金。
二、机关和商店存款。闽北苏区的企事业和机关单位收入的款项,都存入当地银行。
三、工业存款。随着闽北苏区和各县工业生产的发展,不仅赢得了利润,也增加了银行存款。
四、筹款存款。筹款主要靠打土豪。当年红军每攻打一个集镇,均向土豪筹款。筹款入库要经过3道手续:1、苏维埃政府政卫局(裁判部)查实物;2、监督人员和经办人员点数;3、银行核实收帐。
五、税收存款。正常收入的税收项目有:营业、进出口、烟叶、酒、屠宰等税,还有房产税和水礁、榨油、制糖等租金。仅这几项税款收入的总额就占苏区财政预算收入的76.6%。
六、发行公债和募捐存款。闽北苏维埃政府多次发起募捐和发行公债,作为筹集战费和经济建设的资金。1933年9月,闽赣省作出决议,规定闽北苏区银行发行经济公债20万元。1934年7月,闽赣省发行了“粉碎敌人五次围攻决战公债10万元”。
七、节约经济及其他存款。闽北苏区银行从以上几方面努力开办储蓄吸收各种存款,既增强了银行的财力,又做到了财政收支的平衡。
闽北苏区银行的贷款种类
闽北苏区银行拥有资本的重要部分,是用于发展苏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商业合作社事业,同时也贷款给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贩,以扶持和帮助他们发展各项生产。闽北苏区时期的贷款种类4种:
一、农业贷款。苏区实行土改后,在春耕、夏种和冬季生产时节,银行及时给申请贷款的生产合作社和农户发放耕牛贷款和农具贷款。这些农业货款利率很低,利息不超一分五厘。农业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生产,促进了粮食增产,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工业、手工业贷款。苏区的工业、手工业生产,在1932年至1933年间,进入了兴旺时期,生产中急需的资金也随着增加。银行对这些急需的资金,均及时发放贷款,使苏区的各类工厂、特别是新办的工厂,以及手工业厂家能按计划投入生产,确保苏区工业的发展。
三、商业、小商贩贷款。苏区有消费合作社、工农商店、工农药店等商业部门。银行对它们中的公营企业的贷款办法是,购货时到银行贷款,销货后将收入归还银行,利率为3厘。经营点心、米糖、谷酒、米粉等小商贩中所缺的资金,银行也给予贷款支持。
四、个人贷款。因受到自然灾害及其它影响而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银行也视情发放贷款,及时为受灾和生活困难者排忧解难,有效地密切了苏维埃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闽北苏区银行建立的规章制度
闽北苏维埃时期,虽然处在战争环境里,但仍根据银行的职能,建立起较健全、完整的规章制度,使得各方面都有章可循。
一、会计制度
1、基本制度。苏维埃银行的会计核算单位分为两级,省行及分行为独立会计核算单位,配备会计,设立帐务进行核算。各县兑换所为省行附属会计核算单位,不设会计,其业务收入并入省行核算。记帐的方法,以现金收付为主,逐笔登记流水帐。赣东北省银行时期用的是中式簿记(单式簿记),上收下付;闽浙赣省银行时期改用西式薄记(复式簿记),左方记收入,右方记付出,收付双方必须平衡。
银行日常操作必须遵守的几条规定:(1)会计管帐,出纳管钱,帐钱分开;(2)财政与银行的帐务,每月核对一次,双方相符;(3)每月检查银行帐目,特殊情况随时抽查,还要检查一次库房的保卫情况;(4)错钱或失钱,由当事人负责赔偿;(5)分行每月要到省行领取或上交钞票一次,当天赶到,不准中途住宿;(6)当日记帐,当日结帐。总帐与分户帐要核对相符。
2、帐务组织及帐务核算。赣东北省银行时期使用的老式帐簿,设流水帐(日记帐)和分类帐(总帐)2本帐簿。闽浙赣省银行时期设日记帐、分户帐、总帐3种帐簿。
3、会计科目。银行设立的科目如下:(1)股份部,记载银行股金;(2)发行部,记载发行钞票和兑换券的数字;(3)往来部,记载省财政部的往来;(4)兑换部,记载兑换金银的数字;(5)储蓄部,记载储蓄存款,机关、团体单位的临时性款项也记入本科目;(6)放款部,记载各项放款的数字;(7)利息,记载存款、放款的利息收支数;(8)费用,记载银行各种开支等帐户。
4、联行往来关系。省行对闽北分行是指导关系,业务各自独立。会计也是独立核算。
5、会计报表。银行会计报表都是月报表。赣东北省行2张报表:(1)进出月报表;(2)费用表。闽浙赣省行3张报表,除上述2张月报外,加了1张统计对照表。
二、财务管理制度
1、利息收支。闽北苏区银行的存、放款利息一律为月息。计算方法:(1)定期存、放款的利息,已满月的按月计算,零头天数按日计算;(2)活期存、放款的利息,按逐日存、放款余额乘占用天数求得积数,乘以日息计算出利息;(3)财政往来不计算利息。
2、费用开支。闽北苏区银行的费用有两大部分。经常费用分设4个帐户:①伙食费,按每人每月2元8角列支;②文具费,列支办公用纸笔墨和购置帐簿等费用;③灯油费,列支办公及出差用灯油、蜡烛等费用;④津贴费,按每人每月4至5角列支,银行干部遇有临时困难,经行长批准,每人可借支2至3元。特种费用:指列支印钞票的费用开支。
三、业务培训制度
培训以短训为主,由省和分区财政部负责组织实施。参加培训的对象由各县财政部负责输送。每期有3个月或半年两种。内容有:金融专业的基本常识、银行的基本业务,还有学珠算、点钞票、写字课程。每期结业,要进行测验。
闽北苏区金融机构的历史作用
在闽北苏维埃初期,市场上主要使用民国时期铸造的银元、银毫和铜板。随着革命战争的迅速发展,红色区域不断扩大,闽北苏区建立起了统一的金融体系,在政治、经济诸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一、遵循货币发行原则,保障币值稳定。
闽北苏区发行货币的原则是以金银和粮食为基金,有多少基金发行多少货币;有目的、有控制地发行,保障了苏维埃时期的货币稳定。例如闽北苏维埃政府征收的谷子,拆价印成红票子,即谷值多少钱,只能印多少红票子。打土豪交来的金银和打仗缴获的金银,也都拆价印成红票子。
二、集中现金,支援战争。集中现金,充裕战费,是这一时期金融机构肩负的头等任务,其主要来源有5个渠道:
1、集中战争缴获。仅1931年4月和1932 年9月,红十军两次入闽作战,攻打崇安赤石就缴获10万银元,打浦城筹款50余万银元、黄金1000多两,还有大量物资。
2、向富农借款。曾镜冰、黄知真撰写的1933年2月10日《闽赣青年近况》报道:“闽北崇安、铅山少年先锋队,他们知道与敌人作长期艰苦斗争,必须立足苏区经济和红军战费,粉碎敌人的封锁。……计崇安少年先锋队,向富农借款大洋1393元,铅山少年队向富农借款大洋149元。”
3、向白区推销股票和公债,1934年夏,发行的粉碎敌人五次“围剿”决定公债,不仅在苏区内推销,还向“白区推销”,以便集中现金,充裕战费。
4、收购旧银。尽量动员群众将家中的旧银拿到银行兑换纸币。
5、厉行节约。苏维埃政府把节约作为挖掘财力、稳定金融的重要措施之一。
6、发行兑换票、沟通对外贸易。闽北苏区银行发行的兑换票,票额为50元和100元两种。这种兑换票,允许在苏区与非苏区贸易中流通。
7、打击破坏金融者,维护货币信誉。闽北苏维埃政府对苏区货币给予法律保护,对拒用或伪造货币者予以惩办。
闽北苏维埃政府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还通过宣传提供苏区纸币的信用,使红票子不仅获得苏区群众和商人的信任,而且连白区的商人都愿意使用。由于红票子信用良好,币值稳定,取信于民,对稳定物价、繁荣市场、巩固金融起了重要作用。
闽北苏区的金融机构和苏区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处于一个良好的形势。但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下,反五次“围剿”失败,敌人大举进攻,苏区政权相继丧失。1934年10月,闽浙赣省会葛源失陷。在这种形势下,闽北苏区银行进行了转移前的准备工作,造册登记,处理纸币,埋藏帐簿。印钞厂印好未交银行的票子也全部烧掉。1935年1月,闽北分区党政机关撤离崇安的大安街,银行人员编入队伍,随军行动,开展游击战争。至此,历时3年多的闽北苏区金融机构宣告终止。
综上史实,闽北苏区时期建立的金融机构,是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依据本地区的革命历史条件,建立和发展自己的金融机构的一种创举,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是闽浙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光荣历史载入了中国民主革命期的金融史册。
(作者依序分别为:武夷山市副市长、市财政局长、市老促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