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发展山林经济的优势分析及发展建议
2016-10-11王丹桂
王丹桂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同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 安康 725000)
安康市发展山林经济的优势分析及发展建议
王丹桂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大同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陕西 安康 725000)
分析了安康市发展山林经济的政策、资源、产业优势和存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拳头产品尚未完全形成、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加大扶持力度、培强龙头企业、创建知名品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等措施,以期促进安康开发山林资源,发展山林经济,推动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
安康市;山林经济;优势分析;发展建议
1 引言
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在国家和省功能区规划中,安康又被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工业发展必然受到严格限制。同时,“山”和“林”是该市最为丰富的优势资源,因此,大力开发山林资源,发展山林经济,是推动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必然选择。为此,针对该市发展山林经济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发展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2 安康市发展山林经济的优势分析
“十二五”以来,安康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国土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抢抓国家对安康“国家主体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和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战略定位的政策机遇,坚持“生态立市、循环发展”理念,按照“扩规模、壮龙头、提水平、增效益”的工作思路,以陕南山地森林化建设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契机,以现代林业园区为载体,积极探索安康林业生态产业化、林业产业生态化发展新模式,促进生态林业向产业林业转型,推进该市山林经济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市经济林总面积680万亩,其中茶叶62万亩、核桃120万亩、木本油料205万亩、特色林果193万亩,林产品总产量达29.6万t,林业总产值达82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1.9%,农民人均林业产值298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9.8%。
2.1政策优势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按照循环发展的理念和路径,努力建设生态陕南、秀美陕南、富裕陕南、安全陕南,推动陕南经济快速发展。“四个陕南”建设,无疑将为陕南发展提供更新的思路。安康市委、市政府结合安康实际,提出《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工业生产组织方式,推动山林经济由种养型向加工和市场销售型转变。新一届党委、政府又提出《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战略,努力建设“三美、一强、一富、一好”新安康。制定下发了《山林经济发展规划》、《富硒茶产业发展规划》、《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旅游产业规划》、《魔芋发展规划》等山林经济产业规划,先后出台了《加快富硒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魔芋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些强有力的政策对推进安康山林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资源优势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全市国土总面积2.35万km2,其中林业用地287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1.6%,有林地面积2114.1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超过60%,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林资源十分丰富,是全省重点林区之,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多山多林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林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该地区为我国北亚热带动植物典型代表区,植被类型多样、群落结构复杂、生物各类繁多、垂直带谱明显,有种子植物3000余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利用前景的野生植物1000余种,其中3乔木100余种、灌木300余种、草木600余种,省级以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0余种,省级30余种,有羚牛、朱鹦、大熊猫、云豹、大鲵等珍稀动物,安康也是陕西省及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茶叶、蚕茧、油桐、生漆、魔芋主产区,境内土壤富含硒元素,又被誉为“中国硒谷”。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安康山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3产业优势
2.3.1率先发展富硒茶饮
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提出率先发展茶产业,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安康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富硒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直部门帮扶茶叶产业示范园区实施方案》及《安康市茶叶产业发展考核奖扶办法》等配套政策。截至2014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到62万亩,产茶1.75万t,产值27亿元(表1),面积、产量、产值分别比“十一五”增长50.2%、98.9%、193.9%,惠及11万农户55万人,现有茶叶加工厂380家,营销企业302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34家,年加工能力3万t。富硒茶产业驶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表1 “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茶产业发展情况
2.3.2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安康山林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小气候环境,在郁闭林下积极发展食用菌生产;利用林下充足空间,放养或圈养土鸡、山鸡、山羊、野猪、梅花鹿等家禽和野生动物,生产无公害禽类绿色食品;在幼林抚育期,林下间作套种中药材、魔芋、蕨菜、山竹笋、山野菜等,形成立体产业发展模式。2014年,全市发展林下种植79.95万亩。其中:厚朴25万亩、杜仲11.1万亩、其他中药材15.69万亩、林下魔芋18.76万亩、林下蔬菜9.4万亩;发展林下养殖1231.69万头(只),其中林下养牛、羊187.19万头、养鸡993.35万只、林问养蜂15.58万箱,实现林下经济产值13.6亿元,林下种养循环林业发展新模式已成为我市山区民增收到致富的新亮点。
2.3.3加快发展核桃产业
安康市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果实品质优良。我市结合省政府2010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利用退耕还林、天保造林等林业工程项目,掀起了加快发展核桃基地建设的高潮,每年以15万亩速度推进核桃基地建设。截至2014年底,全市核桃基地达到120万亩,建成万亩核桃基地镇25个,2000亩以上核桃产业示范园45个,培育核桃生产、加工龙头企业4家,带动和促进了核桃产业快速发展。
2.3.4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突出秦巴山区生态人文资源优势,围绕“大南宫山、大瀛湖、安康中心城市”和“汉江风情休闲游、巴山生态度假游、秦岭山地森林游、田园观光乡村游”四大板块,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已建成国家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4个,开发建设森林公园11个,森林旅游景区12处,景点87个,全市注册登记的农家乐1182家,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18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安康“一山、一水、一城”生态旅游兴市战略正在稳步推进,森林旅游收益逐年攀升,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森林旅游成为推进该市林业生态产业建设的“新引擎”。
2.3.5稳步发展木本油料
安康是国家级生漆和油桐基地,发展木本油料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按照关于加快木本油料建设的有关要求,稳步推进生漆、油茶和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基地规模不断扩火,产业效益逐年提升。陕西安康正森食品有限公司、安康市瀛天林开发公司、安康市兄弟工贸有限公司、旬阳县明文油脂公司、紫阳县硒生源业开发公司、旬阳县江森源生态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木本油料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4年,全市以油茶、油桐、生漆、油用牡丹等为主的木本油料面积达到205万亩(不含核桃),产量3.35万t,实现产值5.1亿元。其中:油桐81.2万亩、生漆92.5万亩、油茶18.6万亩、油用牡丹、黄连木等其他木本油料12.7万亩见表2和表3。
表2 2014年木本油料生产情况统计
表3 2010~2014年核桃发展情况统计
3 存在的问题
3.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安康市发展山林经济,主要依托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天保工程项目、长江防护林建设及丹汉江治理工程等项目扶持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而这些项目亩均投入量都很小,已经与高标准的现代林业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投入不相适应,如果没有其他项目和政策资金的捆绑扶持,建园质量和标准将难以保证。
3.2拳头产品尚未完全形成
全市突出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富硒茶、核桃、林下种养、特色林果、生态旅游等山林产业,由于幼龄园及老劣园面积偏大,单产偏低,产品总量不足,市场占有率低,产品品牌市场竞争力弱。截止目前,具有市场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尚未形成,还需经过5~10年的基地、龙头培育,品牌建设和宣传,先进科技的支撑,才能真正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拳头产品,引领全市山林经济大发展。
3.3龙头企业培育滞后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涉林企业家,其中,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2家,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6家,随着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建设,龙头企业数量增加较快,但是具有强大带效应的大型龙头企业仍然比较匮乏,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培育壮大。
3.4服务体系不健全
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从新品种德育推广、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安康市虽已初步建立市、县区、镇办林业技术服务体系,但严重缺乏深入生产第一线的科技服务人员,导致林产品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
3.5自然灾害频发影响产业发展
林业产业不同于工业,本身就是投资大,见效慢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土地、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多雨并有伏旱,春暖干燥易遇春旱和倒春寒,秋凉湿润并多连阴雨。全市地域多为丘陵山地,土地贫瘠,生态脆弱,暴雨、冰雹、泥石流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山林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3.6品牌意识不强
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质量的保证书。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增强,品牌的作用及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大都很重视产品的质量,希望从产品品质、价格、成本等各个方面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但目前多数企业品牌营销意识不强,不注重打造品牌。现代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进入大市场,如果没有品牌力量的有力支撑,就无法在市场中立足,很难突破发展瓶颈。
4 发展建议
4.1加大扶持力度
建议有关部门调整项目投资标准和造林技术指标,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林业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发展经济林基地建设,促进林业产业基地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4.2完善服务网络
林业产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应按照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培育职业林农、龙头企业、学科带头人、产业经纪人等经营主体,完善市、县区、镇办林业科技服务体系网络,着力培育林业产业专业村级技术辅导员,指导林农开展标准种植、科学管护、规范经营,提升产品品质,切实增加林农经济效益。
4.3培强龙头企业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使龙头企业直接从事农产品加工,与城乡、工农之间联系密切,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产品和农村劳动力两个资源的转化。同时,龙头企业还能够带动农村交通、通讯、建筑、流通、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纳大量农民从事第三产业,大大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不但能够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器。
4.4培育拳头产品
紧紧围绕富硒茶饮、核桃产业、林下种养和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着力培育紫阳富硒茶、平利女娲茶、平利绞股蓝、安康富硒魔芋、富硒山珍、富硒畜禽等一系列拳头产品;以“一山、一湖、一城”为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旅游景区、景点、观光园区、休闲村镇,促进生态旅游业转型升级。
4.5创建知名品牌
充分发挥安康富硒资源,着力打造富硒品牌,通过5~10年的努力,创建一批国内外、省内外知名品牌,如安康富硒茶、富硒山珍、富硒果品、富硒畜禽产品、富硒魔芋等品牌。
4.6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加强山林经济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引进、试验示范研究,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山林产业发展更具科学性。
[1]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R].西安:陕西省人民政府,2010.
[2]安康市人民政府.山林经济发展规划[R].安康:安康市人民政府,2011.
[3]安康市人民政府.富硒茶产业发展规划[R].安康:安康市人民政府,2011.
[4]安康市人民政府.林下经济发展规划[R].安康:安康市人民政府,2011.
[5]安康市人民政府.旅游产业规划[R].安康:安康市人民政府,2011.
[6]胡大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016-06-30
王丹桂(197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S7
A
1674-9944(2016)15-01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