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景观现状研究——以鹤壁市淇河生态区为例

2016-10-11朦,龚毅,何

绿色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生态区鹤壁市绿道

杨 朦,龚 毅,何 蕊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景观现状研究
——以鹤壁市淇河生态区为例

杨 朦,龚 毅,何 蕊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

指出了资源型城市因无节制开采矿产资源,长期的产业结构单一,加上市场经济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这类城市的发展普遍走向衰落,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基于此,以鹤壁市淇河生态区为例,结合生态网络与绿道的科学规划方式,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景观现状。

资源枯竭型城市;淇河生态区;绿道;景观现状

1 研究背景

1.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形成

资源型城市是按照城市职能进行分类的一类典型城市,这类城市支柱产业多以资源开采业为主。立足于我国的现状,这类城市所提供的矿产和能源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无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长期的产业结构单一,加上市场经济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这类城市的发展普遍走向衰落,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1]。

1.2鹤壁市现状调研

河南省鹤壁市位居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交通便利,四条国道纵贯全境南北。鹤壁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阳光充足,四季温差较大,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湿润,秋季天高气清,冬季寒冷干燥。鹤壁市地形属浅丘地貌,北高南低,其相对高差最高达到25 m,一定的高程变化对城市内部营造多层次景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鹤壁市淇河(图1)的发源地是山西省陵川县棋子山,它穿过山川峡谷,流经鹤壁市,境内流长约42 km。淇水流淌三千年,其文化久负盛名,《诗经》中与淇河相关的描写约58篇,如“淇水悠悠,桧楫松舟”。淇河作为我国华北地区唯一未污染的河流,水质清澈并含有微量元素,为国家二级可直接饮用水质。淇河曾孕育着古代商王朝,大禹、周文王、鬼谷子、王维、罗贯中等都曾在此留下印记。淇河沿岸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丰富,如西周辛村墓地、罗贯中隐居处、白龙庙、太极图(图2)、千佛洞、青岩石窟等。

鹤壁市自1912年开始进行煤矿资源开发,为响应计划经济号召,工矿城市“工业学大庆”,“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导致城市结构比较分散,加之矿产资源分布不均,整个城市空间形成一种无序蔓延的状态。鹤壁市老城区距离矿区较远,其中穿插着大面积的乡村、农田、水体,城乡无规律交错。长期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也导致土地塌陷、水土流失、流域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因此鹤壁市出现了城市布局松散,功能衰落,生态功能恶化,缺乏公共设施,城市空间交错分布,生态空间不连贯等特征,以致于城市居民对城市空间转型、恢复生态功能的需求日益急迫[1]。

图1 淇河湿地

图2 太极图

1.2鹤壁市淇河生态区景观现状分析

鹤壁市淇河生态区(图3)位于鹤壁淇滨区,连接鹤壁市山城区,东起淇河湿地公园,西至太极图景区。生态区内的河湾坡缓,河水清澈见底,滩涂地带遍布鹅卵石,两岸绿树成荫,普遍是乡土树种(表1),具有保留价值。因而可利用生态区内独有的资源,结合人文风貌,突出山水格局,打造一条既可体现鹤壁市文化特色,又能拉近市民与自然之间距离,促进物种繁衍的生态网络,形成一处独具特色的淇河生态走廊。

图3 淇河生态区位概况

淇河景色美如画,但生态区内现状不容乐观,出现地表水位下降,步道雨后淤泥积水,缺乏指示牌,部分地段水土流失,有山体碎石滑落现象,出入口不明显(图4),基础设施和路面损毁严重(图5、图6),缺乏必要的生态设计,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需对淇河生态区的景观更加深入研究并进行改造。

图4生态区域缺乏明显的出入口设计

图5 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图6 路面损毁严重

2.1生态网络与绿道

生态问题每况愈下,需要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为扭转破碎的生态环境,需做到两种重要转变:从隔离到衔接,从核心到外环。生态系统的恢复运动,从局部运动到整体运动,从地区运动转向全球运动。既然生态空间是延续不可中断的,那么要庇护景观的生态系统连接,营建生态网络,“绿道”将是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2]。

“绿道”是连接绿色线性开敞空间的土地网络,是与人造景观交集的自然廊道,是集生态、动植物、地质、气候、地理、水文、文化、美学和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规划设计及管理。绿道的主要特征是线性和连接性,其空间结构是线性。生态绿道规划最终的目的是维持和保护自然环境中的现存物理环境和生物资源,包括植物、野生动物、土壤、水等并在现有的生物栖息区内营造生境链、生境网络、防止生境的退化和割裂,从而能够保护水资源及生物多样性[3]。

2.2浙江省生态绿道建设对鹤壁的启示

浙江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浙中、浙北地区河湖密集。水道自由交错,形成极具特色的水乡、水镇的景观格局,例如浙北湖州和浙中绍兴地区,比邻东海的浙东宁波、浙南温州地区。

当前滨河地带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污染、干旱、断流、洪水。虽然耗巨资进行河道整治,如河岸绿带、防洪工程建设,但收效甚微。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恢复滨河和滨海地带的自然或近自然的景观格局。水、土、植物、生物在滨河两岸构成了多样性的景观,如水草丰茂、鱼翔浅底。只有形成稳定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河道才具有自净、蓄水等生态功能。因此结合河流和滨海地带建设绿道,恢复区域生态功能,逐步形成生态自然景观成为重中之重。营造绿道的目标在于建成一个相连通的多层次的生态网络,有主、有次将不同阶段的绿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可循环的整体,从而能够为浙江人民提供更多的游憩活动场所,使休闲旅游活动促进经济增长,维护并改善区域环境品质[3]。

经调查发现,生态区内的重要资源集中在河道的两岸和地形变化较大的区域,如城乡结合区域、河流沿岸、山麓或峡谷地带等,这类区域通常具有较高生态价值,属敏感地带,如同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如果利用这些地段营建绿色廊道并设计链接成整体,形成“生态网络”、“栖息地网络”。生态网络有利于鸟类迁徙、野生动植物栖息,为维护生物种群繁衍、生境多样性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3]。浙江省生态绿道建设对于鹤壁市淇河绿道生态系统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2.3鹤壁市生态区的绿道规划

绿道的生态功能性强,但并非综合性统筹的景观规划,它是注重在大面积的景观基质中构建出线性生态网络空间的专项规划设计。绿道规划设计的目标是防止或减少破碎化、城市扩展、土地退化和控制并优化土地利用,建立一个保持基本生态功能,保护先天人文和自然资源,不损伤物种栖息和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方式[4]。

由于在许多的城市区域内实施了绿道规划设计,那么何不尝试以绿道规划的方式对鹤壁市进行生态改造。过去单一思考的游步道系统规划,只具备骑行、散步等基本功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现在已经拓宽到多功能绿道网络规划,将道路、淇河湿地公园、淇河自然保护区、周边农业用地和村落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结合丘陵山地,形成一个自然的循环,提升生态区的游憩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使鹤壁市区域内的生态网络与绿道具有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美学的综合效应。

淇河生态绿道有助于形成市域内总体性大景观格局,同时它有助于鹤壁市推进生态保护、景观保护、休闲游憩、地表与地下水资源平衡、空气和水资源净化、农林渔资源的管理,提升周围场地经济价值及创造其长期社会价值等。鹤壁市淇河生态绿道的建设优势在于基本无需占用建设用地指标,投资少见效快,也契合建设海绵城市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需求,如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还能够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弘扬精神风貌,提升鹤壁市发展格局[4]。

3 结语

通过对鹤壁市淇河生态区景观现状的研究可以发现,绿道的规划既不是单一的局部也不只是线性的,而是一种自然的循环。因此,鹤壁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全面地改善生态系统,淇河绿道的规划改造设计也要科学合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化、规范化、同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统一,保护场地原有的乡土植物、特色风貌和历史文脉,重视政府和民众的参与性,提高绿道规划的可行性。

[1]李博韬.城市设计导向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的空间重构[D].重庆:重庆大学,2013.

[2]徐婷,刘娜.浅论生态网络·景观生态学· 绿道[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1).

[3]刘滨谊,徐文辉.生态浙江绿道建设的战略设想[J].城市林业,2004(2).

[4]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9).

[5]喻本德,叶有华,吴国昭,等.绿道园规划建设与管理进展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3(8).

[6]高长征,王成晖,宋亚亭.珠三角区域绿道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J].规划师,2012(12).

[7]邓毛颖.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机制研究[J].规划师,2011(1).

2016-07-08

杨朦(1989—),女,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TU986

A

1674-9944(2016)15-0107-04

猜你喜欢

生态区鹤壁市绿道
翰墨传情 共克时艰
翰墨传情 共克时艰
挥毫泼墨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黍稷种质资源的经济系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鹤壁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查
云南典型烟区烤烟K326生长发育及烟叶内在品质特征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