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种珍稀濒危植物引种适应性评价
2016-10-11张学平罗昭润万利鑫
张学平,罗昭润,李 鑫,陈 杰,万利鑫
(广东省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佛山 528222)
36种珍稀濒危植物引种适应性评价
张学平,罗昭润,李 鑫,陈 杰,万利鑫
(广东省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佛山 528222)
采用半定量评价法对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引种的36种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比较适应的有24种,一般适应的有4种,不适应的有8种;种源为省内的珍稀濒危植物比种源为省外的引种成功率高;种源地气候条件与引种地相似的珍稀濒危植物比种源地与引种地差异性大的引种成功率高。
珍稀濒危植物;引种;适应性评价;佛山
1 引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开发日益加剧,导致不少物种已从地球上消失,也有不少物种正濒临灭绝,特别是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珍稀濒危植物受到的威胁更大,对这些植物的引种和迁移保护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建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在追求景观效果的同时,也不断追求文化内涵,因此珍稀濒危植物在园林上的应用受到不少人的青睐和追捧。将珍稀濒危植物适当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既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又顺应了社会发展需求。
2005年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引进了36种观赏价值较高的珍稀濒危植物,旨在通过对这些珍稀植物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佛山地区城市园林绿化的新树种,达到对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目的。目前,这36种植物在佛山地区的引种适应性评价暂未见有人报导,本文采用半定量评价法[1,2],综合评价引种植物在种植地的适应情况,这对日后部分珍稀濒危植物在佛山地区的引种可行性具有指导作用。
2 引种地自然概况
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引种试验基地地处北纬23°06′,东经113°00′。地形属低丘陵,相对平坦,海拔多在30 m以下,最高海拔50 m;坡度多在5°~15°之间。年平均气温22 ℃,一年中1月最冷,平均气温13.0 ℃,极端最低气温0.5 ℃。7月最热,平均气温29.8 ℃,极端最高气温38.8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38 mm,平均年降雨天数为144.7 d,主要集中在5~9月份。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无霜期365 d。基地内土壤为浅红色砂岩发育成的赤红壤,土层比较深厚,多在80cm以上,微酸性,土壤肥力较差, N、P、K含量分别为0.035%、0.044%、0.776%;速效磷为11.32×10-6,速效钾为30.02×10-6;有机质含量为0.369%。
3 材料与方法
3.1引种材料
从湖南、云南、福建、海南等地以及广东境内引进36种珍稀濒危植物,栽植于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引种试验基地。种植苗木规格均为高60~80 cm的容器苗,每个树种栽植数量在20~30株不等。36种珍稀濒危植物分属25科35属,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和第二批讨论稿)的有27种,属国家保护Ⅰ级的有5种,属国家保护Ⅱ级的有22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3]第一册的有32 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013版)的有2种。广东境内有分布的植物22种[4],完全分布于省外的植物14种,具体的引种名录见表1。从地理分布看,22种广东种源植物在佛山地区没有分布[4]。不同组织或不同国家对物种濒危等级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本文采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所划分的等级标准,即濒危、稀有和渐危3个等级。
3.2评价方法
植物引种成功的标准一般是从种子到种子[2,5]。鉴于本次引种时间较短,部分植物不能实现从种子到种子的试验周期,所以主要以植物在种植环境中的生长表现来评价植物的适应性。长期观测引种珍濒植物的成活率、长势、耐旱性、耐高温性、抗病虫害能力以及观赏价值等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判断、评分,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进行适应性评价。根据表2的打分标准对引种植物的各项指标分别打分,然后将各指标打分加权平均,即得该物种的综合评价值[2]。评价等级达1级的为很适应引种地生长的植物,等级达2级的为一般适应植物,等级是3、4级的为不适应植物。
4 结果与分析
4.1省内种源的引种表现
36种参评珍稀濒危植物中,有22种为广东种源植物,占引种数的61.11%。根据表2的指标评判标准[2],省内种源的22种珍稀濒危植物中,长叶竹柏、红皮糙果茶、任豆、沉水樟、锯叶竹节树等18种评价等级均为1级,占省内种源植物的81.82%;伞花木和银鹊树为2级,凹叶厚朴和华南五针松为3级。可见种源地为省内的珍稀濒危植物大部分在引种地长势良好,引种成功率较高。
表1 引种的珍稀濒危植物名录
注:*表示在广东境内有分布的物种,下同;a: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b: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和第二批讨论稿);c: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013版)植物
表2 评价指标评判标准
4.2省外种源的引种表现
引种的14种省外种源珍稀濒危植物中,其评价等级为1级的有海南椴、蝴蝶树、海南大风子、合果木、金钱松、坡垒等6种,占引种数的16.67%;2级的有台湾杉和金钱松2种,占引种数的5.56%;3级的有鹅掌楸、蕉木、云南拟单性木兰、银杏等4种,占引种数的11.11%;4级的有珙桐和金丝李2种,占引种数的5.56%。
4.3不同表现等级与引种地关系
36种植物共来自广东、海南、云南、江西、福建、湖南、四川7个种源地。种源地为广东省境内的22种植物有18种评价等级为1级;种源地为海南的5种植物中,评价等级为1级的有4种,3级的有1种;种源地为云南的4种植物中,等级为1级、2级、3级和4级的各有1种;种源地为福建的2种植物中,等级为1级和2级的各有1种;种源地为湖南的银杏评价等级为3级;种源地为江西的鹅掌楸评价等级为3级;种源地为四川的珙桐评价等级为4级。
从评价结果(表3)看,广东和海南种源的珍稀濒危植物引种成功率较高。18种评价等级为1级的省内种源植物中,长叶竹柏、红皮糙果茶、任豆、沉水樟、锯叶竹节树、毛红椿、鸡毛松、见血封喉、观光木、土沉香、格木、福建柏、乐东拟单性木兰、喜树等14种珍稀濒危植物在粤西或珠三角地区有分布[4]。从气候类型来看,广东位于热带的北部和亚热带的南部,濒临热带海洋,受季风气候影响,与气候特点相适应,南部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热带季雨林,北部的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部的是亚热带常绿季雨林。粤西和珠三角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同为为亚热带常绿季雨林[4],可见气候类型相同或相近是引种成功率高的主要原因。省内种源的植物也有部分适应性欠佳,如伞花木、银鹊树为2级,凹叶厚朴、华南五针松为3级,就其分布区域来看,这4种植物在省内仅乐昌、连州、连山、乳源等粤北市县有分布[4]。粤北与珠三角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导致其在引种地生长较差的原因。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广东,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与珠三角的气候类型相近,种源地与引种地的气候环境变化小,这可能是海南种源植物引种成功的主要原因。海南种源植物中仅有蕉木在引种地长势较差,据相关资料记载,其在种源地一般生于热带山地雨林中,组成乔木中下层,喜阴湿环境[6],而引种地环境为郁闭度小于0.3的幼林地,不具有种源地生长的小气候环境,可见该物种对小气候环境要求较高。
江西、云南、湖南、福建、四川等省外种源珍稀濒危植物大部分在引种地的适应性较差,这些地区的纬度和海拔均高于引种地,与引种地的气候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导致引种成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表3 27种珍稀濒危植物引种适应性评价结果
5 结语
36种参评珍稀濒危植物中,适应引种地生长的有24种,一般适应的有4种,不适应的有8种。研究表明,种源为省内的珍稀濒危植物比种源为省外的珍濒植物引种成功率高;种源地气候条件与引种地佛山地区相似的珍稀濒危植物比种源地与引种地差异性较大的珍濒植物引种成功率高。
引种地的立地条件对36种珍稀濒危植物的适应性评价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引种地土壤养分状况较差,土壤含水量较低,可能抑制了部分适应于肥沃、水分充足林地的参评植物的生长。植株长势差会减弱植物本身的抗逆性,从而影响了综合评价结果。
[1]吴荭,庄平,刘仁英,等.珍稀植物引种适应性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94,15(4):33~37.
[2]张建国,徐新文,雷加强,等.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植物引种与适应性评价[J].林业科技,2008,33(4):10~13.
[3]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736.
[4]王发国,叶华谷,叶育石,等.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12(1):21~28.
[5]朱慧芬,张长芹,龚洵.植物引种驯化研究概述[J].广西植物,2003,23(1):52~60.
[6]《树木学》(南方本)编写委员会.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108).
Evaluation on the Adaptabilityof the Introduction of 36Species of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Zhang Xueping, Luo Zhaorun, Li Xin, Chen Jie, Wan Lixin
(FoshanForestryResearchInstitute,Foshan,Guangdong528222,China)
The adaptability of 36 species of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introduced by Foshan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was evaluated by means of semi-quantitative method. 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the number of very adaptive oneswas 24 species, the number of generaladaptive ones was4 species, and the number of inadaptive ones was 8 species;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with seedling sourcefrom inside the province provedto have higher introduction success ratiothan thosewith seedling source from outsidetheprovince;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in provenanceswithclimatic conditions similar to the introducing areashadhigher success ratethan thosein provenances withclimatic conditionsgreatly differentfrom the introducing areas.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introduction of plants;evaluation of adaptability;Foshan
2016-06-30
张学平(1981—),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林业研究。
S722.7
A
1674-9944(2016)15-00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