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变化分析与教学建议

2016-10-10孙益辉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教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以来,初中化学教材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有人教版、上教版、鲁教版、苏教版等。随之改变的还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新课标有哪些突出的变化?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有什么新特点?如何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好地得到落实?这些都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教材的新特点

(一)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改变了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倾向,对概念的定义不再过于强调严密性

例如,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氯气可以在氢气中燃烧,这些例子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对化学知识了解不多,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燃烧现象几乎都是在空气中发生,并且都是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因此他们还处于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教学时教师对这些内容的教学不能要求过高,不能过于强调严密性。教材将“燃烧”的概念定义为: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学生在理解“燃烧”这个概念时,只要知道燃烧所需的3个条件即可:一是可燃物;二是有氧气或者空气;三是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其他的并不要求进一步深入了解。同样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也比较简单,即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新课标只要求学生知道在化学反应中能够提供氧气的物质具有氧化性,能够夺取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即可,并没有像以前那样要求学生从电子得失的角度来理解相关概念。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参与探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化学教材新增加了“活动与探究”学习内容32个,“调查及研究”学习内容13个,“讨论”这一学习内容从旧版本的14个增加至35个,“家庭实验”这一学习内容由旧版本的9个增加至10个。“探究活动”“讨论与交流”“调查研究”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而“学生实验活动”等板块,则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改变过去只注重化学知识而脱离社会实际的倾向,将化学教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同时融入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价值观,体现了人文素养的培养

例如,化学教材增加了如下内容:1.在航天、潜水、电焊时氧气所起的供给呼吸和助燃作用;2.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面粉厂、加油站等易燃易爆物品的防爆防燃知识;3.现代汽车、轮船和航天所使用的合金材料的用途及其发展前景;4.纯羊毛与合成纤维的鉴别实验等。这些学习内容都是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明白学好化学对生活所具有的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注重学生的认知差异,改变了过去学习内容“一刀切”的模式,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事实上,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中我们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学生,而应当按照学生个体的差异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在教学内容上也可以有一定的差异。在这方面,化学教材在内容设计上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如编入了4个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氢气的性质及用途;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物质的分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进行探究学习。

(五)改变了枯燥乏味的版面模式,在版面设计上力求新颖活泼

在教材版式设计方面,教材以单元课题的形式突出主题,增加了插图、图表。以图表文,使化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而以图代文,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突破学习难点。

例如,呈现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时,教材采用了不同颜色的圆圈分别表示原子和分子,让学生根据不同颜色的圆圈区分原子和分子,这样就把原本抽象的微观概念转化成为形象的事物,体现了原子与分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

再如,在讲述“原子形成离子并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这一内容时,教材采用了以图表文、以图代文的表现方式:钠原子踢掉它自身的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而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恰巧氯原子也要变成离子才能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于是它便接住了钠原子丢掉的那个电子,最终二者形成了相对稳定结构。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了原子变成离子而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过程,十分生动形象,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一内容。

又如,以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例,教材采用“卡通人物分别站在天秤两端”的形式,说明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卡通人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等来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守客观事实,也可以通过观察天秤两端是否平衡来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事实证明,教材的改变受到了师生的欢迎,达到了使学生“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建议

教学犹如乐队演奏,乐队拥有优秀的指挥,选择了好的乐曲,如果没有演奏家们对乐队指挥的认同以及对乐曲的理解,就不可能演奏出华美的乐章。同样,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只有对新课标和化学教材有着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才可能实现有效教学,达成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将教与学的位置摆正,教学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从属地位,是教学的组织者、观察者、引导者和帮扶者。教学时,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教师要改变教学行为,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变“学生积极配合”为“积极配合学生”,变“授鱼”为“授渔”,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真正变革。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能够提高学生“四种能力”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是人类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自学能力以“吸取—组织—分析—运用”作为运行机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获取的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相结合,对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进而解决新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上,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认真阅读、细心观察、专心倾听、积极讨论、动手实验、梳理提高。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某一章节某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在预习后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完成相应的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设置具体路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更是思维的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包括对化学实验过程的观察,对物质结构图形、模型的观察,对自然、科学、生产、生活等现象的观察以及对观察结果进行初步加工的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对某一具体的实验进行预测推理,带着问题观察实验过程。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过程,有利于快速理解化学知识,而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和提示,学生往往会被新奇的实验现象所吸引,出现观察无目标的情况,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操作时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如观察哪些现象,如何将观察到的现象用化学语言描述出来,并尽量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观察的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三,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能力包括采取正确的实验方法完成化学实验的能力、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能力、初步处理实验中安全问题的能力、识别典型实验装置图的能力以及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简单地说,就是能动手操作的就不要进行模拟演示,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到实验室独立完成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通常会边做实验边讨论,此时教师只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即可,如果实验成功了,学生就会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如果实验失败了,学生也能够从中总结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总之,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是提高实验能力的最佳途径。

第四,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诸种能力的核心,它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针对性、适应性)、思维的严密性(科学性、精确性、逻辑性、深刻性)、思维的整体性(广阔性、综合性)、思维的创造性等。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从细微处入手,如剖析实验过程、梳理习题的解答思路、演绎推理化学基本原理。其实,每一个思考的过程都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的载体。比如,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内容,教师可以通过4个对比实验来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即:给4朵石蕊干花分别喷上醋酸、水,放入CO2,喷水后放入CO2,让学生观察喷了醋酸和喷水后放入CO2的干花变红的过程,并分析讨论是什么让干花变红了,从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开拓思维。

初中化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化学现象和自然世界,这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学的目标,而如何使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后仍能“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则是化学教师应有的追求。因此,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新课标,吃透教材,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作者简介:孙益辉,特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坊主,多年担任广西中小学高级职称评委,是广西特级教师评审专家,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六年一贯制农村中学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得良好等级,出版教育专著一部,在核心刊物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新课标化学教材
教材精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