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是教授傻,骗子太狡猾

2016-10-10

中国经贸聚焦 2016年9期
关键词:保护法骗子考研

继山东临沂女孩因电信诈骗不幸离世,又爆清华教授被电信诈骗人民币1760万元震惊舆论。有人调侃教授钱多人傻,也有人吐槽,不是教授傻,实是骗子太狡猾。

骗子无疑大大的狡猾,但在电信诈骗中,骗子玩的还是一些老套路,稍长个心眼的人未必会轻易上当。然而,突破人性的贪婪和恐惧谈何容易,骗子们正是抓住了常人难免的弱点,才屡屡得手。

在一个又一个骗局的背后,更恐怖的是公民个人信息全方位大规模多渠道的泄露。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昨天刚买车,今天就有人打电话来推销车险;上午刚买房,下午就有装修商、材料商、家具商、房屋中介来电骚扰;白天孩子刚报名上小学完成注册,晚上就有午托部补习班课外班发来短信,如此等等。

据统计,从2011年到2016年上半年,我国各大网络平台已有23.6亿条隐私信息泄露,涉及人数高达11.27亿人口。其中,仅2015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就发生了59.9万起,造成经济损失约200亿元;2016年,单是上半年电信网络诈骗发案便达到了28.7万起,造成损失80余亿元。

个人信息非法买卖价格超乎寻常的低廉,成为个人信息海量泄露的强力推手。网上有一则广为流传的新闻,题为“130万考研信息15000卖”,指的是2014年12月份研究生名单数据包一共有130万条信息,全部为当年报名参加考研的学生,覆盖全国范围,打包只卖15000元。从截图中可以看到,除了考生姓名、性别外,可供出售的信息还包括手机号码、座机号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邮编、学校、报考专业等敏感信息,应有尽有。

新华社也有报道披露,通过QQ群、微信等网络工具泄露的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仅花费5毛钱,就能买到信用卡开户者,包括其姓名、电话、地址、工作单位、开户行等完整的个人信息。部分旧个人数据的报价,甚至低至“2000元10万条”。

当这些被泄露的个人信息成为电信诈骗的重要源头时,每个人几乎都变成毫无隐私的“透明人”。要彻底根除愈演愈烈的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根本之道在于建立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对非法获取、传输、利用用户的个人数据资料的犯罪活动,筑起严密的“防火墙”。

在个人信息隐私保护问题上,我们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委托有关专家开始起草《个人信息保护法》,2005年专家完成建议稿,并提交国务院审议,启动了保护个人信息的立法程序。但遗憾的是,之后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程仍未完善,以致个人信息非法买卖日益猖獗,成为人人喊打的社会公害。现在,加快立法步伐,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铲除地下诈骗产业链已刻不容缓,否则何以向公众交代。

猜你喜欢

保护法骗子考研
骗子?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大幅修订亮点多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聚众淫乱罪的保护法益及处罚限定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骗子鸟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