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投资不能如断线风筝
2016-10-10崔博
崔博
“企业走出去,产业产能转移,部分就业和利润也转移都可以,但一定不能把产业链转移出去,产业链的线不能断,我们必须掌握产业链的关键结点,不能放弃对产业结构完整链条的主导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经济》记者说。
《经济》记者从商务部合作司获悉,2016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实现投资超过5800亿元人民币。同时,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也实现15%的同比增长。可以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正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那么,是什么带动制造业海外投资大增?企业开展国际投资合作,受到哪些关键因素影响?我国投资到底是否“内冷外热”?未来投资领域应该注意什么?
上半年我国出海投资增长近六成
2016年上半年,中国的对外投资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增长幅度。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802.8亿元,同比增长近六成。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4313.3亿元,新签合同额6510.1亿元。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1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上半年我国对外投资额已经超过了2015年全年的四分之三。
数据显示,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工程承包等业务正在快速增长。上半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080份,新签合同额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6%。
从行业细分来看,我国对外投资行业分布格局也实现了进一步的优化。
其中,我国对外投资中占比最高的是商务服务业。紧随其后的是制造业,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业的投资额实现了大幅增长,流向装备制造业的资金是2015年同期的5.4倍。另外,对文教美工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也都实现了4倍以上高速增长。
白明向《经济》记者表示,我国企业国际产能合作呈现良好势头,这是中国朝着制造业强国迈进的重要过程。
白明强调,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背后首先必然是要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这同时便需要通过海外并购,使得我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速度得以提高。例如,海尔并购美国通用电气的家用电器部门,华为、中兴、三一重工的系列并购,不仅使得我国的这些大企业在国际上变得越来越知名,其生产研发、装备制造的能力也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可以优化国内资本的全球布局,转移国内产能,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和劳务输出。此外,还可以拓展‘一带一路合作空间和领域,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的大熔炉里。”
对外投资增加了我国外贸的便利程度,有利于我国企业产品绕过国家间人为设置的贸易壁垒,不但解决了我国及投资目的地国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也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这两个方面不仅能为我国未来的建设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也将我国牢牢地固定到了全球产业链之上。中国制造在世界制造圈里的地位来之不易,我国已占到的世界分工位置不应也不能随便让出来。外贸出口不仅是经济学所称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我国发展及改革的减压阀。出口稳定,我国大环境便稳定,才能更好地轻装上阵、平稳完成转型和改革。”王军表示。
对于企业而言,加大对外投资也是其在外贸出口频繁遇到双反、多反的大环境下的合理应对机制。王军认为,“这显示出我国企业在积极化解矛盾的同时,也在抓紧调整和自救。正如下围棋要多留气口,未来在产业链布局上我国企业也不应单钻一点,切忌孤注一掷,应该多点开花,防止在单独项目上扎堆或过度上马。”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对《经济》记者表示,“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境外项目合作,可以带动发电、轨道交通、钢铁、化工、有色等行业的产品出口,是有利于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及退出过剩产能的。”
投资“内冷外热”为哪般?
不得不注意的是,我国在对外投资大幅增长的同时,国内的投资却表现平平,相比之下,民间投资增速更是有大幅下滑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内投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8%。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两份增速的对比,显示出我国的投资正在面临着“内冷外热”的局面。我们不禁想问,这是为什么?
《经济》记者了解到,对外投资在2016年上半年出现大幅上涨既受国家“走出去”战略、产能合作、简化境外投资程序等政策的影响,也是部分企业在生产要素成本价格上升,国内投资收益边际递减背景下产业转移的需要。此外,部分中国大企业出于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开展了数额巨大的海外并购。在对外投资中,民间投资并非主力,但也呈现出加速的态势。
白明称,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走出去”的战略,大幅度简化了企业对外投资审批流程,共建了很多合作园区,这为企业的对外投资提供了很多支持。
在白明看来,制造业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心。“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并正在走向制造业强国,我们的制造业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首先我国本身的制造能力在增强,在高端领域我们也确实需要更多的互补性合作。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成本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部分制造业会转至其他国家,这都带动了在制造业领域对外投资的增长。”
祝宝良表示,对外投资增长也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体现。“中国企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实力在增强,开始能够跟一些先进企业形成优势互补,也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补齐一些领域的短板,因而开展了大量的海外并购。”
与此同时,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多数国家汇率水平较低,不少被并购对象虽然拥有很多专利和生产技术,但其发展处于颓势,价格相对比较合理,祝宝良认为,这是中国企业收购优质资产的一个好时机。
祝宝良称,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我国将部分企业放置在其他国家更合适一些,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这不仅能帮我们更好地实现去产能任务,也能为投资目标国带来货真价实的制造能力及良好的就业率。
上半年数据的大幅上升可能还与一批大项目的集中落地直接相关。
白明介绍,此前的对外投资很多是一堆中小型项目,虽数量很多,但总额度并不大。但现在出现了不少大项目,投资数额巨大。比如中化并购先正达,金额高达近3千亿元。目前仍有很多在谈判中的大项目,随着这些并购的落地,对外投资额仍将有望保持在高位。
可以说,所谓的投资“内冷外热”更多的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白明指出,“所谓‘内冷,主要是指民营企业的国内投资,而‘外热指的是整体的对外投资,可以看到两者主体并不一致,实际上对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而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则以中小企业为主。”
白明称,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确实也在增长,不过这更多是因为民企所在的劳动密集型等产业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变化。
“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门槛比较低的低端企业,现在中国各种要素成本在上升,民营企业显然在中国做不了,就会选择对外投资。所以民营企业走出去并不完全是因为国内经济环境变差,可能是他们的发展机遇正好在国外。”白明说。
例如,长江沿线对外投资非常活跃。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对外投资301.2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2倍,占全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3.9%,其中上海、浙江均出现一倍以上的增长。
白明认为,这些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但当地土地、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资本的投资回报的边际效益已经很低了,所以需要到东南亚等地寻找新的价格洼地。“而且,国内投资增速虽然放缓,也是因为其基数本身就已经很大了,其处于十万亿元计的规模,而对外投资额仅仅处于千亿元计的规模,所以我并不认同简单地将2016年上半年国内外投资增速进行对比定义为‘内冷外热的说法。”
企业走出去不能自断产业链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阵痛期,同时也处于发展的机遇期。我们应该加快转型,向全球产业链更高的点进发,才能破茧成蝶。我们也要吸取教训,实现多点开花。
“随着国力的提升,企业现在比较大、比较强,有能力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发展。为了获得境外的自然资源、先进技术、人才开拓全球市场,在全球配置产业链,国内企业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外部环境也促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在有些国家在实施本土化生产的要求,有些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招商力度不断加大。他们有成熟的市场制度环境,包括完备的基础设施,对我们的企业家也有吸引力。”白明说。
低端产业正在向境外转移,高端产业的海外并购也在加速,这反映在数据上都是对外投资的大幅上涨。在其背后则是中国在产业链上“潜移默化”的攀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向《经济》记者表示,“国内投资的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直接相关,有利于我国调整在世界产业链当中的位置。”
但是,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应警惕单纯地靠规模扩张,出去圈地、圈资源不应再成为企业最终目的。“我国企业应该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弥补自己的短板,形成协同效应来提高自己的全球竞争力,尤其是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千万不能丢了西瓜,芝麻也没捡回来。”张文魁说。
白明也认为,“一带一路”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相对来说,资金是稀缺要素。中国的企业到这些国家发展,确实目前面临着比较好的机遇。特别是我们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再加上我们的产能合作,中国的制造业或者其他行业的产业链在这些国家布局,可以进行优势互补。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个大国的属性,有的表现为增量,有的则会表现为存量。随着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上的地位在不断改变,我国同欧美发达国家的争端也在不断增加,欧美很多人都认为我们是在抢其饭碗。
我国原来产业结构为劳动密集型,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不高,也比较便宜,国外借此认为我国在补贴我们的产品。随着积累和发展,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趋向于更大更高端的产业,我国会更多地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垄断着的行业,竞争定会更激烈。
可见,我国目前已经有很多产业同欧美重合,且重合面越来越大,有些产品甚至比欧美产品更好。我们所正经历的货币波动、贸易不平衡等都可以视为大国摩擦的部分表现,随着中国的强大,摩擦的机会较之前会更多,这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