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探讨
——以常熟理工学院服装专业为例

2016-10-10卫保卫濮琳姿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服装校企专业

卫保卫,濮琳姿

(常熟理工学院 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关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探讨

——以常熟理工学院服装专业为例

卫保卫,濮琳姿

(常熟理工学院 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是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途径。服装专业的课程综合性强,与市场联系紧密,因此其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开展格外重要,但我国高校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以常熟理工学院服装专业为例,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优化实践课程结构、深化校企合作内容、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对策,对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是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途径。虽然部分服装院校已经开始强化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受到资源的限制,高校很难为学生提供成熟、完善的校企合作实践条件,从而导致服装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服装专业的特点以及服装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探索势在必行。

一、 服装专业进行校企合作教学的重要性

服装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是每一个服装企业都不可或缺的。从目前常熟地区来看,服装企业对服装技能型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尤其是近些年常熟地区服装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许多服装企业急需有一定实践经验、工作能力出色的员工,为企业注入活力。但是,目前出现了一些服装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期望中的工作岗位,而有些服装企业又难以找到合适人才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高校服装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比如缺乏与市场接轨的制版技术及服装设计技能,难以快速融入企业并胜任对应岗位的工作。同时,服装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还有二次培养的问题。经过企业的系统培训或者专业实践后,有的毕业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岗位技能、具备了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后就跳槽,使企业陷入人财两空的尴尬境地[1]。因此,需要针对服装行业和服装专业的特点,以及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符合生产实际的实践教学计划,建立高校、企业、学生三方互动的体系,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运用能力,实现高校、企业与学生三方的互惠互利,构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最佳模式。

二、 我校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我校(常熟理工学院)是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地处拥有中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交易市场的常熟市,有着丰富的产业资源,近年来为常熟市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一所转型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我校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思想在教学计划中体现不足

在制订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计划时,学生没有参与其中,因此,没有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然是以教师指导为主,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缺乏交流中的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学生被动地接受校内外指导教师以及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和结论,而不是去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2.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我校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七学期集中实习,分市场调研、校企合作模拟公司、实践集中汇报、毕业实习四个阶段。但是实践效果不够理想,企业也缺乏校企合作的动力,没有过多的时间和人力来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与学生的互动仅限于观摩、听讲座、汇报指导等,没有深入的交流合作内容。另一方面,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他们的实习内容大多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如复印、打印、找图片资料、车位顶岗、辅助设计师整理面辅料、帮助打板师裁剪面料等。企业为了追求高效益,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人力资源建设中,同时也担心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后而选择其他服装企业就业。这些问题都导致校企合作很难向深层次发展,有时这种合作不得不依赖教师或者学校与企业领导良好的个人关系来维系。

3. 实践教学地点不集中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在校内模拟公司进行实践教学时没有固定的地点,也没有固定的校企项目导入。此外,学生在服装企业实习的时间有限,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企业的工作就需返校,从而导致实习效果较差。而且许多服装企业的规模有限,几乎没有能同时容纳上百名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服装企业,所以学生到企业实习只能分散进行,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指导。

4.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校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都集中在第七学期,其他学期没有相应的环节,实践教学在整体上缺乏关联性,体系结构还不完善。

5. “双师型”指导教师不足

目前高校在招聘专业教师时都以科研型的博士为主,具有专业能力的企业人士因学历不高,很难进入高校任职;而从企业挑选的兼职指导教师又缺乏教师的职业技能,从而导致高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6. 实践基地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

许多服装企业虽愿意挂牌作为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但是在履行实践教学基地职能时,许多企业选择回避或者敷衍了事,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物力和财力。

7. 奖励机制有待完善

在实践教学考核阶段,依然以成绩来评定,没有后续的奖励机制,导致部分学生敷衍了事,认为及格就好,没有更高的追求。而教师的指导工作也是按照指导学生的人数发放固定津贴或者酬金,同样没有较好的奖罚措施。因此,关于实践教学的奖励机制有待完善。

三、 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建议

根据我校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 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制订培养计划

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实践应用是目标。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教师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或者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常熟及周边地区的用人单位,如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红豆集团有限公司、阿仕顿服饰有限公司等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企业所需,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梳理企业所要求的学生关键能力(见表1),按照企业、学校、学生三方要求制订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计划[2],如图1所示。

表1 服装专业学生六大关键能力

(续表)

图1 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改进流程图

2. 定向培养,深化校企合作内容

服装专业学生的就业大致可分为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制版和服装企业生产管理三个方向。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有侧重地安排实践教学计划。例如,服装设计方向的学生可以安排在服装企业的设计室,服装结构制版方向的学生可以安排在服装企业的制版室等。同时,建议从大一开始每学年都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到感兴趣的校企合作服装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加深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了解。据此,学院、学生、企业经过沟通,再进行定向培养,学生可以在第四学年再次进入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彼此加深了解,进而签订就业协议。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学校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消除企业的顾虑,深化校企合作内容,提升企业培养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根据企业运营特点,规划实践时间和地点

服装企业的销售受淡旺季的影响较大,而生产受季节的影响较小。高校服装专业应结合服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合理安排实践教学时间。比如,每年1月份服装企业的夏装设计开发基本完成,3月份开始进入生产旺季;7月份秋冬装设计开发基本完成,9月份再次进入生产旺季。因此,针对生产方面的实践教学在时间上的自由度较大,但是在设计方面,安排在每年的11—12月份和5—6月份为佳,因为此时设计部门最为繁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实习学生人数众多的问题。

4. 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我校服装专业的集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18%,其中实际进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课时仅占7%左右。总的来说,实践教学课时较少,而且形式固定,缺乏灵活性,所以应根据服装专业的特色确定课程比例,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5. 利用资源,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

师资是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可靠保证。一方面,我校加大向常熟及周边地区的实践教学基地(如红豆大学、海澜电商中心等)派遣专业教师的力度;另一方面,我校利用寒暑假对服装企业专业人才进行技能培训,鼓励企业专业人才进入学校担任兼职指导教师[3],构建一支校企互通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校企双方通过相互了解与信任,有助于打造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另外,可以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从大二开始,优秀学生可以申请配备校内、校外导师。校内导师以对应学生兴趣方向的专业教师为主,校外导师以实践基地或者学生有意向企业的兼职教师为主。这些学生在毕业时更容易获得企业的认可,就业后与企业的关系也会更加稳定。

6. 利用地缘优势,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常熟及周边地区拥有庞大的服装产业集群,能够为我校的校企合作提供大量的实践资源[4]。我校和一些服装企业已形成长期、稳定、高效、完善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集群。校内实践基地可以以学校的实践教学中心或者计划中的时尚工厂为依托,通过工作室或者企业与学生合作的形式,带动校企合作实践项目的开展。校外实践基地以常熟及周边地区的大中型服装企业为主,通过与企业内部的教育机构,比如红豆大学、阿仕顿商学院、波司登商学院、海澜大学等联动合作,互相融入课程,共享资源,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7. 灵活多样,完善激励机制

在实践教学环节,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还可以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由学生实践创业基金支付;对优秀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也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结合专业特色,在校内举办企业冠名的模拟企业生产管理大赛、设计实践大赛等,比如和成龙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职业装设计大赛,和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男装设计大赛等,加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互相了解与互相融入。同时,对比赛获奖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推荐他们到相关服装企业就业。

[1] 蔡志锋.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5(8):35-37.

[2] 李俊英,周永斌,刘迪,等.园林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4):31-33.

[3] 漆为欢,陈国芬.中外服装教育对比及其有效性研究: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6):460-463.

[4] 王佩国,郝瑞闽,张技术.构建与产业“同频共振”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常熟理工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J]. 职教论坛,2015(36):79-82.

常熟理工学院教学成果培育项目(jxnh2014131)

卫保卫(1981—),男,河南焦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品牌策略。E-mail:35712424@qq.com

G642.0

A

2095-3860(2016)04-0313-03

猜你喜欢

服装校企专业
让人心碎的服装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