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山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浅析

2016-10-10张珺棱

地球 2016年5期
关键词:矿业矿山环境

■张珺棱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八队广东惠州516023)

矿山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浅析

■张珺棱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八队广东惠州516023)

介绍矿山地质环境与矿山环境地质及其关系,论述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类及其特点,以及矿山环境地质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需要加强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方面。

矿山环境地质 矿山地质环境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1 矿山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

矿山地质环境[1]是指曾经开采、正在开采或准备开采的矿山及其邻近地区的岩石圈表层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分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这个系统是以岩石圈为依托,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不断地改变着地球表面岩石圈自然环境平衡的地质环境。

矿山环境地质[2]主要运用环境地质学的有关理论、方法,研究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以及由此产生、引发和加剧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旨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减轻和减少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一门新的学科。从上述定义及其内涵来看,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局部地质环境,即矿业活动场所及周边的地质环境。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研究矿山原生地质环境质量和容量,预测评价原生地质环境对矿山建设、开采和人居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为矿山建设选址布局、尽可能避开具有明显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保证矿业正常持续生产。

(2)研究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过程中及闭坑后对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研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形成条件、诱发因素、形成机制,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或环境地质问题评价,预测矿区环境地质问题危害程度,控制、预防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发生与发展,保护矿区地质环境,减轻矿业环境地质问题危害程度,促进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方法。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的范围是矿业活动及其影响区,其主要对象是矿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依据其评价着眼点的不同,可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和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特点

2.1 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矿产资源开发引发、产生和加剧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众多,其类型、表现形式、严重程度等,与开发的矿产资源种类、开发方式(露天、坑道开采)、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山地型、黄土高原型、戈壁沙漠型、平原盆地型)、开采规模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其分为生态破坏、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3大类型及众多的表现形式(表1)。

表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划分

(1)生态破坏:废石、贫矿、尾矿、冶炼废渣长期堆放压占土地、林地草地资源;采矿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河流断流,矿区水资源破坏;国道、铁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及城市周边、旅游风景区内露天采矿,造成风景景观和地质遗迹破坏等。

(2)地质灾害:矿业活动强烈地改变了矿区的应力平衡系统,使得矿区成为地质应力变化最集中的区域,因而引发各种次生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3)环境污染:矿山废渣、废水和废气是造成矿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2.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特点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与一般的环境地质问题最突出的区别在于采矿活动是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因素,其范围主要限于采矿及其加工区。主要特点:(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严重程度随开发的矿产资源种类、地域、开采方式的不同而异;(2)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是矿业活动诱发、生产和加剧的,具有多次重发性;(3)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影响范围往往超越其采矿及其加工区,其环境污染往往随水流而影响流经的流域;(4)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多样,表现形式多样,且具有危害严重,影响持久,以至于矿山闭坑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影响;(5)无论原生地质环境还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变化的地质环境对矿山正常生产的制约作用明显;(6)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好坏受国家法律政策影响明显,即有很高的可调控性。

3 矿山环境地质研究写发展

3.1 矿山环境地质研究沿革

目前可知,无论矿山环境地质(学),还是矿山环境工程地质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研究对象和内容是矿区人为地质作用或称矿山地质作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目的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保护矿山地质环境[3]。

3.2 矿山环境地质学发展现状

日益加剧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项目逐步推进和全面展开,随着新建、扩建矿山项目建设实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调查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正在逐步丰富和推动矿山环境地质学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发展。

4 亟待加强研究的主要内容

矿山环境地质(学)是环境地质学中的一门新的分支应用学科,至今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调查、评价及研究方法。故应充分借鉴各学科理论方法,不断完善学科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以便科学地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目前亟待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主要影响因素、诱发机制和模型研究;(2)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或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3)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预测方法;(4)矿山环境地质编图理论与方法研究,重点是环境地质图系的内容,图层结构、图式图例及嵌表形式等,以及计算机自动成图等;(5)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建设;(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业可持续发展研究;(7)矿山土地复垦技术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之一。

[1]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编.地质环境管理手册 [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37-38.

[2]刘锡清.环境地质学概论 [J].海洋地质动态,2005,21(5):1-9.

[3]张永波,等.水工环研究的现状及趋势进展 [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TD167[文献码]B

1000-405X(2016)-5-392-1

猜你喜欢

矿业矿山环境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