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尾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6-10-10惠增国薛丽红李亚飞黄海琴
张 超,惠增国,高 艳,薛丽红,贺 源,李亚飞,刘 欢,黄海琴
(清涧县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 清涧 718300)
仔猪断尾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超,惠增国,高艳,薛丽红,贺源,李亚飞,刘欢,黄海琴
(清涧县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 清涧 718300)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规模化猪场的增加,断奶仔猪集中起来保育,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有利于防疫工作的开展。但断奶仔猪从产房来到保育舍,因环境和伙伴的不同,仔猪会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呜叫、互嗅、咬尾、咬耳和互相攻击。轻者尾部和耳部受伤流血、影响生长发育,重者尾部流血过多或内脏受伤而引起死亡。为了减少类似的情况发生,笔者通过多年的一线实践,摸索出断尾生长法。
1 材料与方法
1.1分群
将来源、体重、体质、性格和饮食等方面相似的仔猪组群饲养。依猪舍设备、圈养密度以及饲养方式等因素每群20头,共10群。饲养到1~10号圈舍,分群后保持猪群稳定。
1.2断尾
仔猪在出生1~2 d内,将1~5号圈舍仔猪在断牙和打耳号的同时进行断尾工作,在离尾根约1 cm处,用钝口剪使三分力轻剪一下,为了止血,再向尾尖方向0.5 cm处将尾巴剪掉,并用碘酊涂擦断口。6~10号圈舍仔猪群只断牙和打耳号。
1.3断尾注意事项
断尾时不能过分切除,否则因切面大会大量失血。手术时,保定好仔猪,消毒术部,再用已消毒的剪刀在距尾根 2 cm处直接剪断尾巴,然后用清水冲洗并涂上碘酒或止血剂。 此法操作比较麻烦,术者下手要准 。断尾后还会出血,涂抹碘酒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有时断尾的创面结痂后痂皮容易被擦掉造成切断速度才快,个别受断尾应激的仔猪要单独分开饲养。
2 结果
给1~10号圈舍仔猪配制营养全面的保育仔猪料,尤其注意不能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少喂勤添,供给充足的清洁用水,并注意观察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见表1。
表1 仔猪断尾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2.1减少咬尾症
咬尾是猪的一种恶癖。原因很复杂,将仔猪断尾则有效控制该病发生。据统计,咬尾症在同群中一般可达20%~30%。由于该病的出现,降低了猪的饮食及抗病力。同时极易感染坏死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大大降低猪的生产性能 。
2.2降低仔猪死亡率
仔猪断尾后可提高窝成活率,原因是哺乳母猪有可能无意中压住仔猪的尾部。令其无法活动,仔猪又无力争脱。有的造成死亡、有的母猪有恶癖,专噬仔猪尾巴,断尾后则可避免。
2.3改善胴体品质
断尾后猪的肋间脂肪沉积增多,肌纤维变得细腻,咀嚼阻率降低,适口性增强,同时屠宰率提高 4%~5%。
2.4节省饲料,提高增重
仔猪尾巴的功能是驱赶蚊蝇及与同类嬉戏。虽然其作用大,但仔猪每天摆尾消耗能量,影响饲料利用率(表2)。
表2 仔猪断尾对不同月龄增重的影响
猪每天摆尾消耗能量占日代谢能的15%。无形中造成饲料浪费,如果把这部分能量用于脂肪沉积,可提高日增重 2%~3%,还可节省饲料。
3 讨论
在试验中分别对断尾和对照组仔猪称体质量并计算平均日增体质量,对平均日增体质量的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与不断尾对照组相比,断尾显著增加了仔猪的日增体质量, 且同窝仔猪争斗、咬癖和嬉戏行为也明显减少。同时,分析断尾仔猪和对照组的平均日增体质量表明,相比于对照仔猪,断尾后仔猪日增体质量明显增加(0.32~0.5 kg)左右,表明断尾有节约饲料的优点。
仔猪断尾可有效避免咬尾症的发生,咬尾的原因很多,饲养密度、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均是咬尾发生的影响因素。咬尾现象在同一圈舍中的发生率可达 20%~30%,一旦猪尾巴被咬破,由于猪的嗜血本性,往往会加重咬尾,引起胸膜炎、肺脓肿的发生,仔猪断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象的发生,减少由此造成的危害,比如伤口不易愈合,一旦消毒不严格, 很容易造成病菌通过断尾伤口感染猪, 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断尾时间的选择宜早不宜晚, 本研究选择出生后 1~2 d 进行,日龄太大,仔猪尾巴长粗,会影响断尾效果,断尾时间的选择宜早不宜晚,仔猪断尾后可彻底阻止仔猪的咬尾行为,在本次试验中,我们也对断尾后仔猪的咬尾进行了观察,断尾后仔猪不再表现出咬尾的行为,相互之间的撕咬明显减少。同时,断尾还具有节省饲料,提高平均日增体质量的优点,猪每天摆尾消耗的能量占日代谢能的15%,直接导致饲料浪费,断尾后则可避免浪费,提高了饲料利用率,有研究表明断尾后可提高平均日增体质量2%~3%。断尾仔猪平均日增体质量相比未断尾仔猪增加约7%,而简便易行,而且对仔猪还不会造成任何伤害,是未来仔猪断尾的良好选择。
2016-06-28
张超(1977-),女,陕西清涧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S 813.24[文献标识码]B
1004-6704(2016)05-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