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丹:接续民族文化血脉的中国智库

2016-10-10

前线 2016年9期
关键词:智库创造力文明

我从一个中国字说起,就是“道”。中国人是讲究什么事情都要合乎天地大道的。“道”这个字很有意思,里面一个“首”,外面一个走之。由此可见,由脑袋决定要认的理就是道理,由脑袋决定要走的路就是道路。智库其实就是“道”里面的这个“首”,它决定了我们认什么理和走什么路,也就是说智库会决定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逻辑。在今天,如何完成意识形态、经济走势和民众的公共价值认同之间价值的融合,这是智库应该做的事情。智库如果可以把基础理论的研究上升到一个国家民族血脉接续的战略平台上,而不仅仅在战术层面上讨论,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样一个战略平台上,我个人有这样几个考虑:

第一,智库应该是提供我们的逻辑起点与中国人行为参照坐标的一个所在。什么是参照坐标,它需要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作系统的剖析,这种坐标里面包含良性元素与局限性。如果我们讲中国文化就一味都是好的话,我们不可能进步,也不可能走向国际。同时也要看见我们的局限性。比如中国人为什么出了国会大呼小叫,因为中国人过去公共空间中所有的集会都是用大呼小叫去表达热情与沟通,比如猜灯谜、赶集市,再如听戏的时候对“角儿”给出的“碰头彩”,这是表达欢迎和敬意的方式。所有这些事情,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规矩和素养去说。我用一个理性的、中性的词把它叫作特质,而不是我们今天要么就是把中国文化捧上天,要么就把它踩下地。真正的智库需要一种理性来给人们作出今天行为坐标的参照。

第二,我很喜欢《易经》上对于文化最早的界定。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认为智库应该在基础理论上,熔铸东西方文明,完成当代价值的确定。我们总是在看,西方有什么文明,中国传统有什么文明,化成天下、文而化之,最重要的是如何化育人心,凝聚价值,这也是智库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今天要做的是什么?是调动起这个民族的创造力。如果缺乏了创造力,我们这个智库将是悲哀的。其实完成传统文化的接续和今天老百姓对它的认知,本身就是一种当代价值。这不依赖于做学问的解释能力,它依赖于我们的一种担当和创造力。今天的中国社会缺乏的是颠覆标准答案的创造能力。

第三,我们还需要做很多的应对策略研究。转化成决策去指导我们今天的实践,这是一个好的智库必须要做的策略研究。我们的策略研究应有一个底线——不以术害道。一个真正的智库,是有知识分子的良知,有它的担当,有它的谨慎,用孔子的话来说“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也就是说要有一点敬畏之心。不能做出来这种害道的喧嚣的技术。所以我们的智库必须是科学的智库,必须是依赖大数据的智库。今天已经不是一个仅仅有定性研究就可以去交战的时代了,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里,数据模型的建立可以对我们的应对策略作出一种严谨科学的规范。

最后一点,我们的智库要建立自我的评价模型。今天的中国很多领域都是只见一个选择的入口,但是缺乏评价的出口。思想无禁忌,智库有规则。什么样的规则能让我们的研究成果真正接地气,经世致用,对中国建立功勋,这需要智库对自己开刀,敢于建立自我评价模型,给自己打分,然后我们才能规范地、长远地发展。

责任编辑:宋明晏

猜你喜欢

智库创造力文明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