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须效前政善
2016-10-10向贤彪
向贤彪
无论今人还是古人,“见贤思齐”都是一种向上向善的追求,是一种修身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尤其是为官者,能做到“以人为镜”,取法前贤,无论对于自己还是百姓都善莫大焉。
在浙江富阳的鹳山公园,见到明代嘉庆年间宰相董诰写的一个条幅,最后两句是“有精神日富,有廉耻日贵”。脑子里忽发想到比他早许多年的另一位大师陈继儒似乎说过同样的话,一查典籍果真如此。原来董诰自入仕到为相都以乡贤陈继儒为师,他把老师的铭书写于官衙、铭刻于心间,几十年躬身实践,从未违逆。董诰去世后,嘉庆皇帝亲临祭奠,并写诗赞曰:“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庄田。”
史称“花甲知县”的冯梦龙,以作品《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闻名于世,但其为官的政绩却鲜为人知。冯梦龙一生坎坷,直到60岁才得福建寿宁知县职位。但他并不觉得委屈,到任后做了许多诸如兴文重教、施行轻赋、训练兵壮、明断疑案、捐奉除虎等实事好事,深为百姓爱戴。追溯他行善政、得民心的心路历程,原来与一个姓戴名镗的人密切相关。冯梦龙从查案卷和与百姓交谈中,知晓了前任知县戴镗许多勤政廉政的事迹,深为感动,决意像戴知县那样做个好官,留得清名,还赋诗一首:“县在翠微处,浮家似锦棚,三峰南入幕,万树北遮城。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老梅标冷趣,我与尔同清。”正是从前任的风范中,冯梦龙找到为官的镜子、做事的标杆,在任4年里为官勤勉清廉,品质如梅花般高洁。
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更是一位受传统文化影响深厚、善于从历史人物和前辈的示范行为中获取榜样力量的人。道光二年,他在杭州任道员时,上任之初就拜谒了西湖三台山麓的于谦祠墓。他见于谦祠和墓地破损不堪,心情难过,便发起捐资重修,带头捐献了自己的俸禄,还亲自撰写了《重修于忠肃公祠墓记》,以表达对这位明朝名臣的敬仰之情。道光九年,林则徐在籍守制时,又兴工重修宋李纲祠,并亲为题联云:“进退一身关庙社,英灵千古镇山河。”纵观林则徐的一生,“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严于律己、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多行善政,勇于担当、铸就伟业,莫不与他取法前贤,受历史上著名民族英雄和杰出爱国者的影响密切相关,进而铸就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
“见贤思齐”,作为国人常说常用的古语,内涵极为丰富。从大处来讲,“见贤思齐”有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重在学习创造中华文明先行者的智见与业绩,对先圣先贤要心存敬意,从中汲取营养,重塑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和基本道德规范。打小处来看,人生旅途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受着好的或坏的影响,随时要在善与不善、贤与不贤之间做出选择。只有自觉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坚持向古人中有大格局、高境界的人学习,同时注意向当代先进典型学习,向身边普通的人学习,善于从他人中看到“贤”的闪光点、找到“齐”的坐标点,把别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优点,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大写的“人”。
责任编辑:梁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