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餐具吃掉
2016-10-10余敏之
◎文/余敏之
把餐具吃掉
◎文/余敏之
要知道,自信才能创造奇迹!
在印度的一家餐馆,几个年轻人正在聚餐,他们吃完饭后,竟然开始吃餐具,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你无需讶异,因为这是印度巴其斯公司举办的活动,旨在推广一种可以食用的餐具。
2010年的一天,纳拉亚那到饭馆吃饭,餐桌上摆放的一叠叠一次性餐具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化学专业出身的他深知这些塑料制品自然降解得非常慢,一个塑料瓶在自然情况下完全分解需要450年左右,如果回收再利用,中途加工就会污染环境。想到此,他忧心忡忡,于是下定决心要研制一种可以食用的餐具。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从国家农业公司辞职,创办了巴其斯公司。可是,应该选择什么材料来制作可以吃的餐具呢?他陷入了沉思,碰巧妻子端来一碗高粱面,他顿时灵感大发:“对,就以易成活且价格低廉的高粱作为原料!”
在研制过程中,纳拉亚那建议大家多调配一些口味,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肉桂味、大蒜味、胡椒味等都是大家喜欢的,而且不难配制,但要保持怎样的韧度,才能处理好过冷、过热的食物,还有保质期等问题,这些才是最难攻克的。
纳拉亚那和研发人员经历了179次失败,终于在2014年用高粱成功研制出首批可以食用的肉桂味的餐具——勺子。这种勺子经过特殊处理,遇水或遇到过冷、过热的食物,都不会溶解,至少可以保证在半小时之内不会变形,而且不含任何防腐剂,在密封、0℃状态下可以保存3年时间。
它可以食用,即便扔在野外,也只需四五天,就可以自然分解,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污染。只要稍微处理一下,它还可以变成美味的宠物饲料。价格上,0.1美金就可以买到1个勺子,物美价廉。目前,巴其斯公司已经卖出1500万个这样的勺子。在此基础上,研制人员又以小米、米饭和面粉等作为材料,制成了汤匙、刀叉、筷子、盘子、碟子,包括了姜母肉桂、姜蒜、孜然、芹菜、黑胡椒、薄荷等口味。
尽管与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价格相比,可食用餐具的价位还是略高了些,但纳拉亚那依然认为自己的产品具有替代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潜力。而事实上,通过互联网推广,知道并购买他公司产品的用户也由印度走向了世界。
德国:为“低头族”特供红绿灯
德国有一座城市正散发体贴的魅力——他们专门为走路时看手机的人量身打造了交通信号灯,目前为实验性质,若收效明显,有望推广到其他地方。
今年4月,在德国南部城市奥格斯堡,运输服务供应商在两座人流量较大的火车站安装了这一系统,发光二极管电池板让信号灯显示在地面,可谓把交通灯送到“低头族”眼前:绿灯闪烁时,表示“安全”可以通过,红灯闪烁时,则表示“会遭遇车辆碾压”。该供应商称,信号灯从远处可见,或许,对分神的骑行者也能派上用场。
近些年,过马路时分心成为导致交通意外的危险因素。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调查显示,近几年,因走路时使用手机而受伤的现象屡见不鲜,并出现持续上涨的态势。
这些信号灯每个花费1万欧元,也曾引来一些人抱怨。不过,奥格斯堡市政服务发言人尤尔根说:“比起可能产生的伤害,这个花费是合理的。我们将持续关注,查看是否闯红灯的人数会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