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肯尼斯·克拉克与《文明》

2016-10-09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40期
关键词:克拉克毕加索纪录片

薛巍

詹姆斯·斯托顿在《克拉克传》中说,克拉克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人:一位喜欢行动的作家,一位成了艺术普及者的学者,一位住在城堡里的社会主义者,一个鄙视体制的委员会成员,一个傲慢的自我反对者。

《文明》让一些人放弃了自杀念头

20世纪60年代,60多岁的艺术史家肯尼斯·克拉克跟BBC的拍摄人员一起,用了3年时间,走了8万英里(约13万公里)、访问了11个国家,拍摄了130处地方,花费了13万英镑并且提炼了克拉克毕生的阅读和思考,制作了艺术史纪录片《文明》。有人说,这部纪录片本身就是对文明的一大贡献。节目播出后,克拉克每天收到70封观众来信,有人在信中说,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他们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詹姆斯·斯托顿在《克拉克传》中说:“克拉克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人:一位喜欢行动的作家,一位成了艺术普及者的学者,一位住在城堡里的社会主义者,一个鄙视体制的委员会成员,一个傲慢的自我反对者,一个不喜欢对立的无情的人,他非常成功却认为自己失败了。”

1934年3月25日中午,乔治五世国王和玛丽女王走进伦敦国家画廊。这是在位的君主首次前往这一画廊。表面上前去的理由是观看画廊收藏的绘画,但真正的目的是会见新任馆长、30岁的肯尼斯·克拉克。之前69岁的国王亲自说服克拉克接受这份工作。他问克拉克:“你为什么不愿意为我工作?”克拉克说:“因为我没时间做好这份工作。”国王有点生气地说:“都要干些什么?”“哦,要照看那些绘画。”“那些画没什么问题。”“还有人写信问询关于画的信息。”“不要回复。我希望你接受这份工作。”乔治五世从未如此努力过,比如他从未去过唐宁街。是什么使他对克拉克如此热心呢?智力、魅力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只他有这些。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对艺术的专注和完全的沉浸。他把这种沉浸跟他不同寻常的分析能力结合在一起,以一种融合了思想和感受的灵活的文风加以表述。他很早就发现了他对美的感受力:“从我能记事起,也就是说从大约7岁起,词语、声音或形式的某些组合就给了我特别的愉悦……我从未怀疑过我的判断力会出错。没有它我就只会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羞怯的花花公子。”

对克拉克影响最大的人是约翰·拉斯金和伯纳德·贝伦森。克拉克解释说,《文明》的基础是拉斯金的一句名言:“伟大的国家用三部书稿来书写它们的历史,一部写它们的事迹,一部写它们的言语,一部写它们的艺术。每一部都要阅读其他两部才能被读懂,但三部之中唯一值得信赖的是最后一部。”克拉克接着说,他相信拉斯金的话是对的:“如果我必须说哪个讲出了关于一个社会的真相,是住房部部长的演说,还是在他那个时代建造的真实的建筑,我相信是建筑。”因为绘画和文学主要依赖于个人,而建筑是群体艺术。他的许多兴趣都是在拉斯金的影响下形成的:哥特复兴、画家透纳、社会主义、艺术评论可以成为文学的分支的信念。最重要的是,拉斯金告诉他,艺术和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他在他自传的第二卷《另一半》中回忆说,战后有一次他在巴黎遇到毕加索,他拿出一本关于亨利·摩尔的书给毕加索看,之后毕加索一直坐在那里,像一只抓着它打不开的罐头的老猴子那样,一直在那里翻看。

在《文明》中,克拉克喜欢做出一些惊人的概括,如“艺术上伟大的运动,就像革命一样,不会持续15年以上”。法国的沙特尔大教堂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被覆盖的空间之一”(另一个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像克拉克看过世界上所有带屋顶的建筑似的。在最后一集中,他说:“在过去40年间,‘伪善一词已经成了19世纪的一个标签,就像理性一样,轻浮是18世纪的标签。”“19世纪最大的文明成就是人道主义。我们已经习惯了人道的观念,以致我们忘记了在文明以前的阶段它是多么没有地位。如果你问但丁或米开朗琪罗生活中重要的是什么,他们可能会回答说是对下贱和不公正的鄙视;如果你问歌德,他会说是活得完整、漂亮。但不会有人说重要的是好心。”在关于18世纪的那一集中,克拉克说:“从巴赫到莫扎特,音乐表达了那个时代最深层的思想和感受,就像绘画在16世纪所做的那样。”

克拉克的真面目

《文明》1969年播出,它是BBC首部长篇彩色纪录片,之后又有了其他几部既有思想性又受欢迎的纪录片,包括雅各布·布朗诺斯基主持的《人之上升》(1973)、加尔布雷斯主持的《不确定的年代》(1977)、罗伯特·休斯主持的《新的冲击》(1980),这些纪录片重新确立了BBC提供公共服务的形象。但《文明》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批评。约翰·伯格撰写的《观看的方式》被认为是对克拉克“巨人”艺术史的回应,伯格是左翼学者,强调高雅艺术和流行文化之间的联系。他上来就说“看看那些西方人的伟大作品”,非西方文明,如印度、中国、中美洲和南美、非洲文明被提到过几次,但被置于边缘位置。克拉克的高低排序也受到了怀疑,如“阿波罗的雕像比维京的船头体现了文明更高的层次。北方人的想象采用的是恐惧、黑暗的画面。希腊人的想象是比例和谐、人类理性的画面”。

《文明》中女性的身影非常少,这是一部关于乔托到贝多芬等少数男性天才的纪录片,他们被视为西方艺术的创造者。所以BBC近年重新制作《文明》时,将在节目中涵盖西方之外的文明,主持人中除了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教授西蒙·沙玛,还有剑桥女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有尼日利亚血统的历史学家大卫·奥鲁索加。

应该把克拉克的著作丢进垃圾桶吗?他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他反对奴隶制。“我经常听一些想表现得很聪明的人说,文明只有在奴隶制的基础上才能存在。如果你把文明定义为闲暇和奢侈,这种说法有些道理。但我一直用创造力和人类能力的扩大来定义文明,从这个角度来说奴隶制是令人憎恶的。不幸的贫穷也是如此。”

詹姆斯·斯托顿与他的著作《克拉克传》

克拉克也不是一个欧洲中心主义者。他在回忆录中说:“什么是文明?法国国家博物馆馆长乔治·萨尔的起居室里书一直堆到天花板那么高。画摆在画架上,有马蒂斯、毕加索和雷诺阿晚期的一幅杰作。桌子上是玛雅人的雕刻和伊斯兰式的罐子,还有来自托雷斯海峡的面具,是阿波利奈尔送给乔治的,曾经给毕加索提供过灵感。”后面一句话就提到了三种文明,而且都带着很大的敬意。接着,他在书中对印度、日本和埃及的艺术表示赞赏。他写道:“我喜爱的东西涵盖了很广的领域——埃及的、拜占庭的、印度的、中国的、日本的……莫卧儿艺术的杰作,无论是建筑还是在玉器这种媒介上,都达到了从未被超越的完美地步。日本艺术家是高超的肖像画家,至于东大寺中和尚的肖像,在欧洲艺术中没有那样如此动人地融合了现实主义和尊敬之情的作品。”

克拉克下结论时显得过于自信。但自信是一种必需的素质。他在片中谈到了自信对文明的重要性。“缺乏自信会杀死文明。文明需要一些物质上的繁荣,足够提供一点闲暇的繁荣。但它更需要自信,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自信,相信它的哲学、它的法律,相信自己的精神力量……人们有时以为文明由精致的感受力和优秀的谈话组成。这些是文明的结果,但不是文明的成因。如果有人问希腊和罗马文明为何崩溃了,真正的答案是它们精疲力竭了。”

猜你喜欢

克拉克毕加索纪录片
享受烹饪的快乐
享受烹饪的快乐
魔法小女巫
《梦》和毕加索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牛》毕加索
看不懂没关系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