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珊珊,拿奥运首铜的“小白鼠”
2016-10-09
本报记者 张妮
“随着冯珊珊在里约奥运会上拿到女子高尔夫球项目的铜牌,中国将成为高尔夫产品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路透社日前这样分析冯珊珊的历史性突破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这位风头正劲的中国奥运会首枚高尔夫球奖牌获得者近日出现在北京的华彬LPGA中国精英赛上。在征战里约前,冯珊珊曾获得该项比赛冠军,并担任华彬高尔夫代言人3年。十一假日期间,这项亚洲奖金额最高的女子职业赛事在华彬庄园落幕,虽然韩国选手夺冠、冯珊珊第四,仍挡不住众多中国球迷及中外媒体对冯珊珊的热情追逐。在回答外国媒体问题时,她快速流利的英语透露出在国际赛场的身经百战。面对《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冯珊珊对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前景很看好,她希望自己拿到的这枚中国高尔夫首铜,能帮助国人加深对这项运动的理解。
环球时报:现在回顾自己在里约奥运摘得铜牌的那一刻,还会很激动吗?
冯珊珊:其实我现在都还觉得跟做梦一样。这是第一次有中国高尔夫球员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印象最深的就是刚知道自己获得前三的那一刻。我没有看领先榜的习惯,直到比赛全部打完,我问了球童才知道自己拿到一枚奖牌,现在回看直播画面还能看到我当时发懵的表情。那一刻,有一种梦想终于握在手中的不真实感。
环球时报:在里约有何特别难忘的经历?
冯珊珊:奥运会的比赛非常不同。首先说比赛的部分,以往巡回赛上大家都是代表自己个人,都是单打独斗,但在奥运会上,大家都穿着统一的中国队服,走到哪里都觉得是代表国家出战。每一天走上发球台时,出发员会让我们每个组都列队站好,依次介绍每一个人是谁、来自哪里,然后直播的摄影机就会依次扫过每一个人,这对我来说非常新鲜。我当时还在想:镜头扫到我时应该做什么动作?我回忆了下其他项目运动员的出场和介绍,当介绍到我时,我就用手指了指胸口的五星红旗,然后对着镜头微笑挥手,希望这样做没错吧(笑)。
另外是生活的部分。平时比赛我们都分散在各个球场附近的酒店,但在奥运会我们住进了奥运村,和其他所有项目的人住在一起。进村后,在食堂、在路上、在洗衣房都经常碰到其他项目的运动员,我觉得特别新鲜,其间也做了一把“男神收割
机”,和张继科、马龙、林丹、霍启刚等都合影了(笑)。
环球时报:你曾表示,从中国高尔夫发展的角度,自己更像是一只白老鼠。如何理解这句话?
冯珊珊:在我之前,没有中国选手在高水平的“女子美巡赛”上长时间待过。我刚到外国时什么都不知道,很多东西要靠自己慢慢摸索。从现在来看,我暂时是一只相对成功的白老鼠。白老鼠其实风险非常高,应该说我运气还比较好,到现在基本上走的路是选对了。我把路踩出来了,她们(后面的中国球员)沿着这个路就可以了。
环球时报:中国高尔夫球目前的整体水平如何?还面临哪些挑战?
冯珊珊:中国球员在国际上跟几年前比当然进步非常大,这几天参加LGPA比赛时,来自北京的15岁球员刘文博的成绩,比我跟韩国球员要远二三十码,跟我同组的韩国球员就很感慨:“现在同组的有2个中国人,中国(高尔夫)发展得好快,比两三年前进步很大”。的确,现在的中国的小球手们能把球打得非常远,力量上不比欧美差。如果把技术等其他方面再磨练一下,几年后中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男女球手。
中国如今面临的挑战还是基数比较小,大众对于高尔夫的认识和了解还比较有限。不过,既然这次高尔夫进入奥运会,有中国球员参加,而且很幸运地我拿到了一枚奖牌,我希望这能帮助大家加深对这项运动的理解,也希望更多青少年能参与到高尔夫中来。
环球时报:下届奥运会中国高尔夫冲金的可能性多大?
冯珊珊:我现在是想争取参加下一届奥运会的。不过,要说“中国高尔夫下一届奥运夺冠”暂时有点急。现在中国还处于19岁、20岁球员刚转职业的新人阶段,再多给我们两三届时间吧,我觉得还是有机会的。
环球时报:如果有一天不打高尔夫,你会过怎样的生活?
冯珊珊:我一直想为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培养尽一份力,所以两年前成立了自己的青少年工作室。如果之后不打球了,我会继续在这个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