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烟台工业化发展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6-10-09■王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6年8期
关键词:烟台工业化工业

■王 娟

新常态下烟台工业化发展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王娟

目前烟台已步入工业化后期,同全国一样正走向一个速度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但是目前烟台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还很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大、工业产业升级压力比较大。在此形势下烟台必须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实施工业化带动战略、构建新型工业结构、继续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以增强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奋力开创工业经济发展新局面。

新常态工业化后期工业化发展

从工业增长速度变化、工业需求侧变化、工业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变化以及工业企业微观主体表现的分析,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工业经济正走向一个速度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这个过程也正是中国步入工业化后期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后期阶段往往是曲折和极富挑战性的。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的烟台也不例外。以2016年一季度为例,一季度烟台市GDP实现1604亿元、同比增长7.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9个和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8个和2.4个百分点,经济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的良好势头。同时,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结构性、阶段性和周期性矛盾并存,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一季度烟台市工业投资增速8.6%,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亏损面达到16%,比上年末扩大4.7个百分点。面对如此困难的形势,烟台必须迎难而上,奋力开创工业经济发展新局面。

现阶段烟台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

烟台近一个半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可以划分为4个时期:民族工业的产生和缓慢发展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社会主义工业道路时期、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现阶段新型工业化道路时期。根据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化阶段划分和评价方法,结合烟台市工业经济有关数据,本文对烟台市工业化发展进程进行了测算分析。

烟台工业化现状与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一)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还很低

一是两化融合步伐不够快。缺乏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与烟台工业大市的地位和发展要求不相符;大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没有建立起规范有效的信息化投入、管理规划和机制;受资金、人才、机制等多方面因素限制,企业信息化投入比较谨慎,多数处于初级应用水平。二是产业布局仍须调整。除开发区外,烟台各县市区整体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结构雷同,且发展空间受限。三是开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储备后劲不足。部分企业投资动力不足,带动强、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偏少,工业经济增长支撑点不多。近年来,缺乏富士康、东岳、斗山、浪潮这样投资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落户。

表1 烟台市工业化发展进程

表2 烟台市工业化主要指标 (2000/2005/2008/2013)单位:元/人,%

表3 烟台市工业化进程:分项及综合得分 (2000/2005/2008/2013)

(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工业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一是投入不足,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低。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偏低。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烟台市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276家企业科技投入110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4.1%,但距离高新技术企业5%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更少,大量高新技术产品的关键技术或零部件依赖于进口,成为制约产业向高端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数量少、比重低。多数企业还处于技术引进与应用层次,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依然缺乏,全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企业比重不足10%。2015年,烟台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5家,数量居全省首位,而相比之下,江苏苏州拥有2499家,是烟台的10倍。三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烟台市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76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省级98家、市级156家,分别比青岛市少11个、13个和94个。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不多,专利数仅居全省第4位,落后于青岛、济南和潍坊。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少于青岛、潍坊、淄博,在全省排第4位,与苏州、杭州、无锡等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三)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工业可持续发展压力不断增加

一是节能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烟台市“十二五”末单位能耗标准为每万元产值0.20吨标准煤,到“十三五”末要与其他市同步降低17%,能耗下降空间和潜力越来越小。二是部分高耗能项目投达产带来空前压力。虽然烟台市已不再审批高耗能项目,但从目前已建成投产的莱州国电600万千瓦机组、恒邦集团1.8万吨电解铜项目、鹏晖铜业30万吨铜冶炼项目、南山集团52万吨铝合金锭熔铸项目、冀东水泥155万吨水泥熟料项目、海阳核电400万千万机组等高耗能项目新增能耗和城市供暖、居民生活能耗的刚性需求来看,节能压力巨大。

(四)产业结构协调性较差,工业产业升级压力比较大

一是产业集聚度不高。链式产业发展不足,尤其缺少像汽车这样能够带动大量产业配套的延展型产业链条,缺少象葡萄酒这样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酒堡酒庄观光旅游于一体,涵盖一二三次产业的复合型产业链条。万华集团和泰和新材分别居聚氨酯、特种化纤产业高地,规模均为国内第一、世界领先,但其本地的配套企业、关联企业很少,产业集聚优势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二是产业层次仍须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少数大企业的拉动,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产品附加值偏低。黄金产品主要集中在金盐、金丝、投资金条、金饰品等几大类,除金丝附加值较高外,其他产品多数只能赚取加工费。而被誉为“中国金箔城”的南京江宁区,一克黄金能够捶打出一平方米的金箔,价格达600多元,是原料金的3倍。如果烟台生产的矿产金和冶炼金能全部实现深加工,年可增加收入200亿元至500亿元。三是新兴产业规模不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滞后,生物医药、新材料、核电等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刚刚起步,规模不大,目前占工业比重仅为3%,支撑拉动作用尚未显现,工业发展尚未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四是产出大贡献小。烟台工业产出规模与青岛相当,但工业税收只有青岛的48%。根本原因在于结构不合理。从产业层面看,青岛石油石化、烟草两个高税负行业实现收入151亿元,而烟台只有10亿元。从企业层面看,税收大户不仅数量少,而且贡献低。2015年,全省纳税百强企业中仅有8家户企业且排名均在10名以后。

(五)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相对短缺,倒逼烟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目前工人工资基本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上涨,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加之附加在工资上的“五保一金”等各类社保支出增加,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二是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日益突显。受资信评级低、缺少抵押物等因素限制,中小企业普遍面临审批周期长、贷款规模小等难题,银行在收取正常利息之外,还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名义收取其他费用,导致融资成本高企,目前正规渠道得到的贷款普遍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提高20%以上,其他渠道的融资成本更高。三是项目用地难。受国家严格控制新征建设用地政策等影响,企业项目用地十分紧张。目前,烟台高新区已无土地指标供新项目落地;龙口市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也已经饱和,一些项目正在等待用地批复,据不完全统计,仅各级开发区的用地缺口就有近万亩。如万华MDI一体化项目所需建设用地指标3535亩已由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复,但环氧丙烷及丙烯酸酯一体化等项目所需2800亩建设用地指标尚未落实。四是能源短缺制约工业发展。目前以及未来几年,烟台能源供应最大的问题是天然气严重短缺。目前,主要由中海油通过渤海油气田供气,日供气能力在160万方左右。其中,南山集团日用气60万方,工业用气约70万方,剩下的30万方民用。据调查,在仅依靠中海油一个气源供气的情况下,烟台市天然气日供气量最大缺口在130万方以上,全年缺口近5亿方。

推进烟台工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技术创新与节能降耗,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着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构建富有活力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平台和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动态管理,切实发挥其创新载体的作用,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强化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世界500强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科研单位进入企业,有条件的企业在高校、科研单位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以资金、设备等资源支持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活动;制定产学研年度对接合作方案,明确工业行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合作的领域、方向;有针对性组织企业与省内理工科院校全面对接,争取在工业机器人、3D打印、云计算、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实现实质性突破。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振兴老品牌、创建新品牌力度,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良好环境,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北极星”、“三环”等传统品牌重新焕发生机;打造一批新兴品牌,提升终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2.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培植工业经济新的重大增长点

一是优化工业投资结构。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宏观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投资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业、临港产业、海洋生物和节能环保产业。二是建立健全工业项目推进机制,统筹调控全市工业项目,开展项目观摩与考核,强化跟踪服务,重点抓好列入国家、省计划盘子的重点投资项目。继续推进市区企业退城进园工作,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和升级。全力推进烟台化学工业园、张裕工业园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带动集聚一批相关配套项目,形成对区域经济的强劲拉动力。三是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云计算中心及服务、3D打印、工业机器人等高端项目,力争在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引进上实现突破。

3.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绿色集约发展

一是完善节能预警调控长效机制。完善以“控单位能耗、控总量能耗、控增量能耗,转移超量能耗、转换能耗指标为用电指标”为内容的三控两转节能调控机制,科学下达县市区能耗总量、单位能耗和用电指标。强化预警管理,均衡调控月度指标。落实加强目标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继续推行县域间能耗量交易机制,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工作同步。二是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耗。组织开展百户企业低碳行动和能效对标活动,深入实施节能诊断和能源审计,积极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水平。全面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车船路港”企业低碳行动、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落实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方案,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良好局面。加快推进落后产能淘汰,确保完成列入国家计划企业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三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以红壹佰照明、华鼎伟业、东方电子、龙源公司等为龙头,加快高效照明、智能控制节电、富氧助燃、等离子无油点火等新技术、新装备推广。以烟台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为依托,建立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服务机构,鼓励和引导节能服务机构与用能企业密切协作,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二)积极实施工业化带动战略,实现四化互动并进

1.强化信息化引领,推动工业跨越发展

一是深化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的信息化集成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营销各关键环节的深度融合。重点推动企业在精益管理、准时化生产、大规模定制、智能制造等方面模式创新,提高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自动化能力,支持机械、船舶、汽车、纺织、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二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产品中,不断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重点支持电力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等智能电网产品,工业机器人、智能安全防护设备等智能装备产品,汽车电子、船舶电子、航空电子等智能交通产品,手机移动支付、钟联网、变频空调等智能家居产品,提高产业化能力和附加值。三是立足各县市区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实际,有序推进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当地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融合。选择一批应用效果好、示范作用强、推广意义大的项目,在全市范围进行经验总结和示范推广。选择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的“8515工程”成长性企业,给予政策扶持,树立信息化应用微型样板并推广示范。四是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进行管控,鼓励与专业物流公司进行信息系统对接,提高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能力。积极推动信息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推动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探索两化深度融合的模式和途径。五是引导和推动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企业加快信息技术与能源节约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由单一环节的节能减排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形成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

2.推动工业反哺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促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重点,发挥公共财政、价格杠杆等手段作用,推动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要素向农业流动,特别是抓好制种业和农业机械两个重点,让农业分享工业化成果,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二是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和农业资源,加快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带动机制好和带动实效大的加工型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等利益纽带,将农户与农户、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有机联系起来,提高品质、规避风险、增加收益。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畅通产销渠道。三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使其与现代产业部门更好对接。大力扶持农民创业,推进产业转移,努力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实现就近转移就业。

3.加强城市经营,提高城镇化水平

一是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统筹协调产业园区、产业聚集、产业新城等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互衔接,用科学规划引领“两化”互动发展,形成产业特色,实现规模效益,推进产城互动发展。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发挥工业园区作用,有序推动城镇社区与产业园区“两区共建”,既要加快农村人口向园区转移,为园区“腾地”;又要加快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为群众“造福”,以工业发展汇集人流、物流、资金流,推动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以产建城、以业兴城”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建设路网、管线、水电气暖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增加和完善城镇建设功能和设施配套。综合利用盘活存量土地、置换闲置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投资改造荒地等办法解决城镇化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问题。四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企业入园、农民进厂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好“脱农”人口更好更快融入城市的问题。尽快建立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三)构建新型工业结构,提高烟台工业经济区域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1.做大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做好存量调整提升文章。以占全市工业近70%的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和现代化工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以提升附加值为目标,加强行业规划与指导,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广泛应用,大力推广集成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等先进制造,进一步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循环化方向发展,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升或向新兴产业转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抓好汽车、手机、电脑、船舶、核电装备、磁性材料、新型铝材等产品,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全力主攻核心技术,向产业链的高端领域拓展,建设区域性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逐步向“卖标准、卖技术”的高端位置迈进,从而实现产品高端化、价值链高端化和领军企业高端化。食品加工产业,要充分用好葡萄酒、果蔬会和蓝色海洋食品三大平台,以争创自主品牌为核心,向设计、研发、品牌、营销、服务延伸,继续扩大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黄金产业,要以国际化视角扩张规模,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循环经济链。现代化工业,重点以万华集团、泰和新材等为龙头,巩固提高MDI、TDI和氨纶的建设水平,拓展石化、煤化、盐化、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新领域,进一步拉伸产业链。二是大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培育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龙头型、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发展战略创新、自主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在各个重点领域培植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软件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着力培育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第三方存储、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配套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发展烟台国际物流园区,逐步将物流业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优势产业。

2.做强重点企业,培育中小企业,优化企业结构

一是打造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企业树立战略眼光,搞好战略研究,加强战略合作,获取战略性资源,实现低成本扩张和布局。继续加大培强做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优质资源向骨干企业集聚,鼓励骨干企业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鼓励骨干企业“走出去”,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结成战略联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抓好上市预备企业梯队建设。二是培育发展一批“铺天盖地”的中小微型企业。坚持增量与提质并举,在优化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其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充分发挥其门类广、群体多、机制活的优势,鼓励其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通过分工协作、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提高与大企业间协作配套水平,培育一批具有烟台特色的“联合舰队”,让小企业形成大集群、做出大产业,让小产品撬动大市场、打造大品牌。三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稀缺资源。必须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的创造,理解企业家的艰辛,支持企业家的成长的浓厚氛围。同时,要积极探索企业家激励新机制,不断加大企业家队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通过建立培训基地、举办专家讲座、提供咨询服务、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拓宽企业家视野,提升企业家素质,提高企业家的创业能力、管理能力和开拓能力。

3.做特产业集群,优化区域结构

一是以产品为依托,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按照“围绕核心产品抓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抓配套”的思路,着力延伸发展汽车、电脑、手机、船舶、葡萄酒、黄金、核电装备、聚氨酯、新型铝材、特种化纤十大产品集群,发挥好龙头企业的辐射、示范、信息扩散等带动作用,通过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吸引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进入供应网络,降低集群内企业的采购成本、技术成本、商务成本,衍生和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烟台特色的“联合舰队”,让大中小企业形成大集群、做出大产业,以高端产品撬动大市场、打造大品牌。二是大力推动区域集聚化。突出不同区域产业特点和优势,统筹规划工业在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中的布局调整,以引进高端蓝色项目和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为重点,搞好东部增长极建设;以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重点,搞好西部增长极建设;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搞好南部增长极建设;以发展临港高端制造为重点,搞好北部增长极建设,努力形成各板块优势互补、协调推进的区域发展格局。

(四)继续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增强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1.加速政府职能转变,为工业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一是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破除审批多、办证多、收费多、罚款多的体制机制障碍;及时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鼓励企业家干事创业,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营造公平、宽松、法治化的市场环境和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文化环境。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企业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区域协作、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政策研究。密切跟踪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力争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家和省计划盘子。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在完善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创建自主品牌、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构建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围绕规划、标准、政策、市场、技术、信息等方面,发挥协调服务作用。及时反映企业诉求,注重对国内外相关行业发展状况研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2.以推进和完善市场取向的改革为重点,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一是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和投资项目。按照市场规律和机制,“一企一策”研究引进非公资本的具体方式、政策,吸引和鼓励非公资本参股国企改革,实现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优势互补。二是鼓励国有资本投资民营领域。通过国有资本股权运营,将国有资本的雄厚优势和民营企业的机制灵活优势集中起来,努力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形成国有民营互利发展的双赢格局。三是建立和完善信息和项目对接、产权交易、金融服务等推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平台,推动国企、民企、外企产权重组和优化配置。四是制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指引。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支持非公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和机制,推动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在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做强做大。

3.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一是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产业,大胆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使之尽快成长为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性、全球性产业。在大力推动企业跨国经营、扩大产品出口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在境外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使这类产业逐步成长为具有区域性、国际性竞争优势的产业。二是对于具有高成长性和较大市场空间而又缺乏技术优势的产业,继续实施“引进来”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加大对中央企业、国内外500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进力度,把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成长。三是对于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说,无论是从资金投入上还是从技术开发水平上分析,都不可能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期内完成赶超,就要采取在引进产品的同时逐步引进相关产业和技术,逐步引导跨国公司来烟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要充分利用好国外资源,最大限度地吸收国内外制造业的一切先进技术成果,集中优势力量在重点领域进行突破,加快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资料

1.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注:

①本表列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2000年、2005年、2008年、2013年烟台市各项工业化水平指标的具体值及2000年、2005年全国、东部地区、山东省指标值的对比情况。其中,全国、东部地区、山东省指标具体值引自《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烟台市各分项指标来自 《烟台统计年鉴》;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广东、海南、福建、上海、江苏、浙江10省市。

②本表列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2000年、2005年、2008年、2013年烟台市工业化水平评价结果及其与2000年、2005年全国、东部地区、山东评价结果的比较情况。其中,全国、东部地区、山东省评价结果引自《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烟台市人均GDP(地区生产总值)对美元的折算,采用《报告》中有一定完整性的汇率-平价法(将汇率法与购买力平价法结合,取其平均值)汇率。同时考虑到1994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稳定性和便于比较,各年份均用2005年综合汇率。

责任编辑:刘桂素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副教授,公共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烟台工业化工业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人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