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花解语育人动心

2016-10-09陈乐乐

关键词:效应心理家长

陈乐乐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更是每个家庭的重心。为了让花儿茁壮成长,花匠们必须了解花期,读懂花语;而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们则需关注的更多。家庭教育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教育的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是苍白无力的。所以,笔者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巧用“心理效应”构建新时代和谐的亲子关系。

一、巧用超限效应,提高批评执行力

所谓“超限效应”,是指一种因刺激过多,过强和过久引起的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超限效应”时常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往往习惯于不止一次地重复同样的批评,父母第一次批评,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感到内疚,但如果父母的批评没完没了,孩子就会感到不耐烦甚至与父母对抗,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甚至恶化。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如何避免“超限效应”并达到所期待的教育效果呢?

首先,给孩子布置任务时,只限定“一项”。在提醒孩子注意这注意那时,父母一开始就要表明“我只讲一点”,这样会让孩子感到负担减轻了,做好听的准备。如果罗列太多,再好的意见也只能导致“对牛弹琴”。

其次,注重过程性激励。有一位家庭教育成功的妈妈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说:“虽然妈妈对你的成绩还是有点失望,但是妈妈在这期间看到了你的努力,我还是很自豪的,你有这样的自制力和坚持力,妈妈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充分肯定孩子付出努力的过程,就能充分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潜力。这样就拉近了亲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了一种彼此容纳、沟通的氛围,孩子将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再次,批评要有智慧。当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并且屡教不改时,父母可尝试用“心理制裁”代替直接的批评。有人对小学生做过一个关于“犯错后最怕什么”的调查。调查发现,小学生最怕的并不是“父母的责备和惩罚”,而是“犯错后父母竟然不责备我一句。”这个结果令人深思。孩子在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或闯了祸,常会产生一种内疚感或恐慌感。这两种心态纠合在一起,会形成孩子做错事后强大的心理压力,促使他反思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父母加以严厉责备甚至痛打一顿,这会让孩子原有的内疚感消失,孩子可能会想:“我犯了错误,但他们打了我一顿,互相抵消了,事情也就过去了。”相比之下,心理制裁的教育方式更加有效。这种教育方式没有体罚、物质刺激等方法的弊端,而且不容易引起逆反,是一种比较理智的教育手段。

二、巧用投射效应,尊重个性发展力

投射就是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强加于人,以为他人也应如此,结果往往对别人的情绪也造成影响。

在家庭教育中,投射效应表现在大处,即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丝毫不顾忌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子女身上……表现在细微之处,就是父母一段时间心情好,看孩子怎么都顺眼,又亲吻有夸奖;可一段时间心情不好,就对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让孩子不知所措。殊不知,这种情绪化的教育会对孩子良好个性形成极为不利,容易让孩子失去自我,养成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习惯。我们得记住,人与人之间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投射效应过于严重,总是以已度人,那么我们将无法真正了解别人,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

三、巧用暗示效应,成就未来竞争力

在与家长的闲聊中,笔者经常碰到一些家长,孩子就坐在身旁,他就开始对着别人数落孩子的不是,诸如:我的孩子很挑食,他不吃胡萝卜、不吃青菜;我的孩子就是不爱和别人打招呼;我的孩子就是不爱看书;我的孩子就是不爱学习等。其实家长的心理是想让孩子不挑食、有礼貌、爱看书、爱学习,可他们不动脑筋从正面引导孩子,而是采取简单直白的指责、埋怨这种负面方式。

“望梅止渴”的故事大家一定都知道:成百上千、疲惫不堪的士兵,听到前面有一片梅林,即口中生津,焦渴缓解,这就是“暗示效应”的最好例证。

心理学上也有一个著名的试验:在接受试验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并被告之这是一种特殊功效的纸,它能使皮肤局部发热,要求被贴纸的人用心感受那块皮肤的温度变化。十几分钟过去后,将纸片取下,被贴处的皮肤果然变红,并目摸上去发热。其实,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是心理暗示使皮肤局部的温度发生了变化。

暗示是一把双刃剑,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比如家长看见孩子有几次不吃蔬菜,便见人就当着孩子的面发愁:“我的孩子不吃蔬菜”,这无形中给孩子心理暗示——我是不吃蔬菜的;可有的家长很会运用暗示的作用。孩子不爱说话,家长总当面“吹嘘”:“我家孩子嘴可甜了,见人就知道打招呼”,在家长的暗示下,孩子慢慢地开始与人讲话了。

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接受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心理暗示,影响到行为。家庭教育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由父母实施的催眠暗示过程。少年儿童,受暗示性高,尤其是最易接受他们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父母的暗示。如果家长给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正面评价,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做家长的一定要记住,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相反,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情绪受到波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心理健康。

教育子女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爱心,需要用心,需要细心,更需要耐心和智慧。做父母的,一定要合理运用心理效应,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走进孩子的内心,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刘学廷.班级管理中可利用的几个“心理效应”【J】.山西教育,2006(12)

【2】孙世红.巧用心理效应,提高教育成效【J】.西藏教育,2012(12)

猜你喜欢

效应心理家长
画与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长错了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心理小测试
偶像效应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