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式阅读”:从课内到课外的有效延伸
2016-10-09周新
周新
一、什么是链接式阅读
链接式阅读是由一篇文章生发出的一类文章,乃至同类的整本书或一系列书。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或整本书、一系列书。链接式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链接式阅读,读什么是核心
链接式阅读要求教师尽量选择多种类的文本,特别是能够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如散文、神话、故事、童话、诗歌、小说、传记,也包括一些实用性文体,如新闻报道、说明书、广告、通告。教师要学会用一篇文章链接到多篇文章,还要注意尽量选择一些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阅读的选文应该努力保持原貌,不要随意删改,保留作者原有的文字风格。
三、链接式阅读,怎么教很重要
1.链接式阅读意味着教师要唤醒儿童的阅读欲望。阅读的本质在于快乐,阅读中伴随丰富的想象,快乐的体验,阅读才会具有真正的意义。
2.链接式阅读意味着课堂上老师们不能有太多琐碎的问题,不能将课堂变成灌输式的“大讲堂”。
3.链接式阅读意味着教师不能将“朗读”“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无限放大的有感情朗读势必会挤占一些更重要的阅读方法的尝试与学习。
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读好几篇文章,客观上决定了“链接式阅读”和单篇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课堂上不强调字词,不做繁琐的分析了,不一味有感情朗读了,那么链接式阅读究竟该如何读呢?
四、链接式阅读,怎么读很关键
1.在比较中探索“读”
单篇课文的教学老师也在强调“读”占鳌头,实现“多读”的途径是反复读一篇一篇经过剪裁的“去情境化”的短文。但是我们发现,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并没有读的新鲜感和探究欲,学生读完一两遍就觉得索然无味。孩子的天性就是猎奇,好奇心强。没有多少学生是愿意去一遍又一遍地去读“一目了然”的短小的文章,尽管这篇文章可能有其精微深刻的地方,但是一般来讲,学生及其不愿意去寻找这种细枝末节。“链接式阅读”的不同在于,学生在一篇接着一篇的阅读当中,始终保留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会不断涌现质疑和发现。
2.在思考中深入“读”
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要学生越来越聪明,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要让学生有自己的判断力,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没有能够鼓励孩子深入阅读、深入思考,孩子只能是表面的阅读者。在链接式阅读教学中,在一定时间内要读大量的文字,如果教师依然是一个接一个地追问,终将毫无意义。如何能使阅读进入深度状态,关键看教师是否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思考欲望,而学生的思考欲望又是在交流中产生的。
(1)真诚的“交流”语言
“说来听听”这句话是我与学生在阅读交流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一抛出,让学生觉得老师是真的想知道自己的想法,老师们想参与讨论,而不是站在讲台上进行质问。像此类激发学生的交流语言还有很多。例如“你的意思是……”目的在于引导读者发觉自己的经验,并且和别人分享。例如:“我想先听听你的看法。”“我很想问问你,你是怎么想的?”实践证明,在一个接纳与信任的环境中,孩子是乐于分享自己的看法的。
(2)自由的“陪聊”活动
“聊书”不应该总是聊老师的话题。当你向学生表明这个观点以后,你会发现学生的问题蜂拥而至。如在学了杨红樱的《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之后,我向孩子们推荐了《荒野求生》《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一系列探险小说后,学生就提出了很多问题,在这里仅举三例:我最想知道这些故事是虚构的还是真的?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精彩的故事,是不是他真的经历过?故事中的那些求生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用吗?这些问题老师一定要一一解答吗?我觉得未必,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到书中寻找答案。在质疑、分享、交流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全盘托出,开始讨论这些问题他们又能说出自己深刻的见解。
自我发问、辨析,然后在课堂里交流、分享、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就是链接式阅读的一种最佳阅读状态。陪孩子一起来“聊书”,可以让学生发现同伴间对书的不同观点,可以发现彼此间共同的兴趣,更清楚明白自己的想法,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力,也可以增加阅读的兴趣。
3.在阅读中学会“读”
尽管教师的讲授、示范有其作用,但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学生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的。但是当下的阅读教学的研讨,都强调有感情朗读,就像“一白遮百丑”,课堂上琅琅的书声似乎永远可以掩盖这堂阅读课的许多不足和“失误”。1972年法国政府教育部将“无声视读”正式定为阅读教学的真正目标。我们还可以速读(扫读、跳读和技巧阅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它各类阅读。如今,交流变得快捷、相对准确、无限而且廉价,但同时也将我们淹没在信息之中。因此,那些帮助我们获取信息、更适于思考的阅读方式,如浏览、略读、跳读等,理应从小学就让学生学习和实践,只有大量的实践,才有可能真正学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