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策略在经皮胃造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6-10-09王慧涂路娟
王慧 涂路娟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策略在经皮胃造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PEG的患者共7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共36例患者,均为2014年1~10月就诊的病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共35例患者,均为2014年11月~2015年8月就诊的病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策略,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及遵医嘱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及遵医嘱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策略在经皮胃造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遵医行为。
[关键词]集束化;策略;胃造瘘;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3-164-03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指在内镜引导和介入下经体表皮肤植入胃造瘘管,以达到胃肠营养及其治疗的目的。胃造瘘术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并发症可控可处理的优点,患者更易于接受。PEG适用于长期肠内营养,与鼻饲比较,该种方法在持续营养支持方面优越性更明显,是长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但一旦术后有并发症发生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积极有效的护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不仅可使疗效提高,且可使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降低。本研究对2014年10月~2015年8月来我院行PEG的患者围术期实施集束化策略,收到的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PEG的患者共71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共36例患者,均为2014年1月~2014年10就诊的病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2.7±8.5)岁,疾病类型:脑血管后遗症患者21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15例;观察组共35例患者,均为2014年11月~2015年8月就诊的病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3.8±9.1)岁,疾病类型:脑血管后遗症患者23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12例。所有患者的留管时间均超过4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策略,查阅相关的资料制定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进行PEG,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精神多处于紧张状态,此外,该类患者多病情重,身体状态不好导致患者过于担心自己的病情,担心增加生活的不便及家人的负担,医护人员应安慰患者,向患者讲解PEG相关知识,术中的配合方法,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以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器械及药物准备:检查各种器械的完好性,如内镜、吸引器装置等,检查药物的是否准备齐全,如急救药品、皮肤消毒用品等。(2)术中配合:由于患者在接受手术时是在局麻下状态下,意识清醒,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给予语言安慰,使其紧张情绪得以消除。协助患者采取相应的体位,开始时为左侧卧位,进镜后为平卧位,可将患者头部适当抬高以减少误吸。术中与医生积极的配合,初次插入胃镜后要将室内灯光调暗或完全关掉,方便医生找到腹壁穿刺点。对患者严格进行心电监护,对其神志、呼吸、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特别是在向胃腔注气使胃腔扩张时,需警惕出现心搏骤停的现象。对神志不清及食管、贲门狭窄者,应用吸引器及时吸出食物潴留液及口腔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创面用敷料覆盖,造瘘管用胶布固定,用灌食管顺利注入胃腔,确认通畅后结束手术。(3)术后护理,饮食护理:术后24h禁食、禁水,从第25小时开始可将少量低浓度肠内营养液从造瘘管注入,首先将lOOmL温开水注入PEG管,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如无则可开始注食,饮食可适当加温,温度控制范围为37~40℃,从菜汤、米汤向牛奶、豆浆、肉汤逐渐过渡,保证饮食结构合理,各种营养摄入适当,每次注入量不高于200mL,由少到多,逐渐增加至全量1500~2000mL/d。为了减少胃食管反流导致的误吸,注食时可将患者床头适当抬高,注食后患者保持半卧位或坐位0.5~lh。造瘘管护理:通过内垫和外垫对导管进行固定,为了防止导管移位和扭折,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或家属必须将导管固定处的刻度记清楚。固定瘘管时力度应适当,以避免引起疼痛不适造成胃壁腹壁缺血坏死形成溃疡,或者由于胃内压增大导致营养液反溢于皮肤,皮肤受到长时间的刺激导致感染糜烂及瘘道形成。保持造瘘管清洁,取20~30mL的温开水或生理盐水于每次鼻饲流质前后对管腔进行冲洗,以避免导管内有营养液存积导致阻塞或腐败,此外,造瘘管要定期更换,一般更换时间为半年至2年左右。
1.3观察指标
(1)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发生皮肤感染、胃肠道并发症、造瘘管堵塞、误吸等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并加和,计算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遵医行为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用SPSSl7.0统计软件处理,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2检验,年龄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由表1可见,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及遵医嘱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及遵医嘱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PEG是一项内镜介入治疗技术,是借助于内镜经皮置人造瘘管作为肠内营养及胃肠减压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吞咽困难及进食困难等各种原因不能经口进食而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及由于各种原因长期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而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为了保证营养的供给、维持患者的生存,需行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肠外营养曾经是为重症患者提供有效营养支持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为经鼻胃管饲养,该方法虽然具有简单、方便,容易操作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患者会感到鼻咽部明显不适,长期使用食管、胃黏膜溃烂等并发症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逐渐发现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与传统外科开腹手术胃造瘘术比较并发症明显降低,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恢复速度更快,此外,由于PEG管可卷曲在腹壁固定,从外观很难看出,患者可正常进行户外活动,目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已经部分取代了手术胃造瘘术。但是随着经皮胃造瘘术的广泛应用,术后并发症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有效的护理对患者预后有积极的意义,正确、规范、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的实施能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低,生活质量改善。
集束干预策略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的方法,集束化护理中所包含的元素均通过临床实践证实有显著改善患者结局的作用,与护理中所有元素单独实施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比较,所有元素共同实施改善效果更好。该种方法保证了临床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将在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本次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后为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结果表明,集束化策略会显著的影响经皮胃造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遵医行为改善程度。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皮胃造瘘患者实施集束化策略可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降低,包括皮肤感染、胃肠道并发症、造瘘管堵塞等,提示集束化策略的安全性更高。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及遵医嘱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皮胃造瘘患者实施集束化策略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改善遵医行为,患者更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集束化策略在经皮胃造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遵医行为,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