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观察
2016-10-09吴跃文李战辉
吴跃文 李战辉
[摘要]目的探讨肉桂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以TIA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患者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为主的基础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肉桂水煎液口服。观察患者颈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目、血小板聚集率、血流变、TIA发作次数、终点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随着疗程的增加,研究组和对照组的TIA发作次数逐渐减少(P<0.01),研究组减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研究组降低效果更明显(P<0.01)。治疗前两组微栓子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微栓子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研究组下降效果更明显(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67%和13.33%(x'=5.886,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肉桂联合阿司匹林可通过改善血流变、减少微栓子形成等多重机制减少TIA发作次数,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对TIA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肉桂;阿司匹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3-75-0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不但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心肌梗死和猝死发病的危险因素,TIA发作后90d内心肌梗死发生或复发和死亡事件等总发生率明显增加。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TIA的主要方式之一,临床上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研究显示,大概有5.5%~61.0%的TIA患者存在阿司匹林低反应性,又称为阿司匹林低抗。因此,寻求新的抗血小板药物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方案对TIA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肉桂是传统中药,具有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现代药物学研究显示,肉桂中的肉桂油和桂皮醛对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肉桂和阿司匹林在TIA中的联合应用效果目前国内尚未有报道,本研究对肉桂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旨在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TIA的新途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以TIA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患者120例,120例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23~75岁,平均(58.4±9.4)岁。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为主的基础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肉桂水煎液口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本研究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有短暂、可逆、局部脑循环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发作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在1h内恢复,头颅CT和MRI检查未见责任病灶,符合TIA的诊断标准;(2)年龄18~75岁;(3)经检查排除脑卒中、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4)患者和家属对研究知情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有心肌梗死、肝肾功能异常患者;(2)恶性肿瘤患者;(3)患者凝血机制异常者;(4)cT和(或)MRI见颅内有出血或梗死病灶;(5)不能按时接受随访,可能失访者;(6)患者有精神疾病,不能正确理解和配合研究者。
1.3脱落和剔除标准
(1)患者依从性差,不能按研究方案接受治疗者;(2)受试期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者;(3)患者强烈要求退出研究者。
1.4治疗方法
(1)对照组首先对患者进行TIA的健康教育,嘱其低脂、低盐饮食控制,在此基础上,给予能量合剂、胞二磷胆碱等保护脑组织,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Bayer Vital GmbH,H20120236,规格:100mg)100mg口服,1次/d,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J20120050,规格:10mg)20mg口服,1次/d。(2)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肉桂10g水煎服,1剂/d,早晚分两次服用。两组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5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目。(2)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血流变仪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采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3)察患者每个疗程内的TIA发作次数,对患者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最终发展成脑卒中的例数。(4)治疗期间常规检测患者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1.6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输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0.O进行统计学处理,一般资料和结果中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组内多时间点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TIA发作的次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TIA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疗程的增加,研究组和对照组的TIA发作次数逐渐减少(P<0.01),研究组减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2血流变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研究组降低效果更明显(P<0.01),见表3。
2.3大脑中动脉微栓子
治疗前两组微栓子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微栓子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研究组下降效果更明显(P<0.01),见表4。
2.4两组终点事件比较
随访期内,研究组发生脑卒中1例,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发生脑卒中8例,发生率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86,P<0.05)。
2.5安全性比较
研究组发生恶心、呕吐4例,腹痛2例,腹泻2例,哮喘1例,发生率为15%;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5例,腹痛1例,腹泻1例,发生率为1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8,P>0.05)。
3.讨论
目前TIA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微栓子学说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是普遍被认可的TIA发病机制的重要学说,微栓子学说以颈部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则以血管内皮增厚动脉粥样硬化加之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动脉管腔狭窄的先决条件,两种学说中,血小板异常聚集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TIA的基础,一般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近年来,许多报道显示约有5%~60%的患者阿司匹林效果不理想,可能存在阿司匹林抵抗。所以,发挥中医药多靶点作用的优势,采用中药联合阿司匹林提高TIA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肉桂(药用)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既是香料也是传统中药,主要成分为肉桂醛、肉桂精油、肉桂酸、肉桂多酚、肉桂多糖等,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肉桂水煎液可改善末梢循环,降低冠状动脉和脑部动脉血管阻力,暂时控制冠脉和脑部血管,增加冠脉和脑部血流量,对心脑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肉桂醛、肉桂酸、肉桂挥发油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肉桂水煎液可预防动静脉血栓形成。血流变异常改变也是TIA的发生机制之一,血液黏度增加可导致患者微循环功能障碍,进而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脑血管粥样硬化形成、血管狭窄、舒张功能下降等,当脑部血流阻力增加而其他途径不能代偿时,则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TIA。本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的脑部血流中均有较多数量的微栓子,治疗后研究组微栓子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流变和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治疗均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研究组抑制效果更明显。这些结果显示,肉桂联合阿司匹林可增加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增加TIA的治疗效果,降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中,随着治疗的进展,两组患者的TIA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TIA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不同时间点TIA发作次数组间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肉桂可增强阿司匹林为主的基础治疗效果,减少TIA发作次数。终点事件的研究显示,对照组1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13.33%,研究组为1.67%,结果说明肉桂联合阿司匹林可减少患者1年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肉桂联合阿司匹林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总之,肉桂联合阿司匹林可通过改善血流变、减少微栓子形成等多重机制减少TIA发作次数,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安全性好,对TIA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有:(1)本研究首次研究肉桂和阿司匹林对TIA的治疗效果,可参考文献较少,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随机对照的研究证实;(2)肉桂水煎液中成分复杂,作用靶点较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的详细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