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本,给小学语文课堂搭建解读支点

2016-10-09张荣秋

关键词:文本课文文章

张荣秋

文本解读是小学阅读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必须立足文本,从解剖文本开始,搭建一个解读的支点作为抓手,才能深入文本中去。然而,要通过这样的解读支点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策略。但是无论怎样的策略,都离不开从文本开始,然后深入其中。这样,才能达到解读文本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立足文本与搭建解读支点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抓手。

一、熟读文本,整体把握文本

一篇课文其实就是一个有序的系统,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因此,把握文章主旨就成了解读整篇文章的重要突破口。很多时候,学生们都会把课文拆解了进行分析,这样其实不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解答文章。同时,若是在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干涉过多,也会对学生们自主解读文章的能力造成影响。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课改还出现了一系列个性化阅读的改革,目的是在于为学生们提供自己想读的东西,但这样改革的效果也是可见一斑,并没有达到预期所想的状况。因为学生作为个体,每个人的审美,认知能力,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都是不同的,在解答文中的时候,他们注重的文章重点自然也就各不相同了,所以会常常出现误读文章的状况。那么,到底该如何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呢?首先,作为教师,必须激发学生们自主阅读的兴趣。先结合作者的生平事例,来结合文章分析一下作者写文的目的是什么,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现实的生活经历有没有什么出入等等。例如,在学习课文《梅花魂》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们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展示出了老人爱梅的细节。学生们通过反复通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蛛丝马迹,很快就能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旨了。这样,就能更好地能够了解作者写文的目的和意向。

二、激发兴趣,创造自主探究阅读条件

语文阅读的教学是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教师不能仅仅是一味地进行知识传授,而要注意多教会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从而避免学生因为觉得无从下手而心生挫败感,转而乐于去进行阅读,逐渐建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这样就创造出了自主探究的阅读条件。例如:在教学《春到梅花山》时,就放弃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尝试新的套路,设置出如下的情境,让学生们好好回想一下,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片段,要求是用每个人自己的方法,独立完成也行,和他人合作完成亦可,之后再进行汇报。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把春天的景色写下来的同学,不妨在交流汇报前自己上网寻阅有关春季的图片以及资料,而热爱朗诵的同学,则可以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把课文读出来,其他同学有自己的想法的话,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办法去做,每个人都积极自主地行动起来。片刻之后,有的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己心中春天的美丽景色,有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绘画才能,在画纸上展现了春天的桃红柳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对春天的想法和印象,教师应当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是自主探究的一个前提。

三、细读文本,深入体悟文本

所谓的细读文本,就是要球学生一改往日粗略涉猎的习惯,采取一字一句仔细推敲仔细思考品味阅读的方式,彻底把文章吃透理解深刻的一种阅读方式。阅读就如同做汤,要把握住“大火煮,小火炖”的技巧进行。所谓的小火炖就是重视文章中出现的关键字句,例如:在课文《爱如茉莉》中,文本中的“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这段话中“探”字用的就很精妙,将投入的阳光比喻成子女一样,侧面反映出了子女对于母亲的关爱之情。其实文字也带有人的感情和温度,很多时候一些精妙的文字就能够恰到好处地将内心的想法完全表达出来。教师对于文本的分析,一定意义上就影响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因为学生们所学习的技巧,基本都来源于老师上课时所传授的知识和方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改良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四、精读文本,初步体验文本

古人云:“诵读诗书,与古人居,与古人谋”,这充分说明了阅读文本的重要性是解答文章问题的关键因素。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断章取义地解答文本是要不得的。只有透彻地分析全文,将每一段的大意都梳理起来,才能真正做到解读文章,充分达到阅读理解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课文《江雪》的过程当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时,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在寒冬中,又顶着如此大的风雪,为什么渔翁要出来钓鱼呢?对此,学生们的解答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有不同,有人觉得渔翁出来是为了维持生计,有的是觉得渔夫钓鱼纯粹是为了兴趣爱好所以风雨无阻等等。其实这些答案都分析的很有道理,也并没有错。但是根据作者的生平以及文章的发生背景而言,这样的回答是不符合文意的。其实,是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作者被贬官到了永州,内心孤独寂寞,又无人问津,从而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了柳宗元内心孤寂愁苦的感情。如此分析,才是真正做到了通读全文。再此基础上再结合文本的背景知识,解答到了这一层面,才是充分做到了理解文章主旨的效果。

五、挖掘文本,提升文本价值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诺在认知学习理论中说:“个体的认知结构的建立需要通过刺激——反映的过程,然后学习者才能建立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信息接受方式。学生在阅读中只关注文本信息为解答服务,很少去关注文本的价值。这不能算得上是真正具备了阅读理解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古诗而言,解读古诗,不能单单停留在表面功夫,不是解释了诗句的意思就完事了。而是要通过全诗的内容,挖掘出作者写诗的目的,体味诗人所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从而与作者进行神交,才是真正算得上是解读文本了。例如:在教学李白的《静夜思》时,学生们熟悉了这首诗,他们多读几遍便能明白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一个场景。但是,很少有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作者要写这首诗,作者想借月光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再者对于柳宗元的《江雪》而言,柳宗元诗句中的垂钓,真的是为了钓鱼而钓鱼吗?这样的例子说明,学生并没有挖掘文本的价值。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解读文本的深意就不难发现,其实只是他缓解内心寂寞的一种方式罢了。这不就是语文吸引人的地方吗?

解读文本,其实就是发掘文章主旨的过程。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文本的解读是需要多元化的方式来支持的,但是作为教师和学生一定不能进度多元化解读的误区,而是应当一起去找出解答问题的突破口,把握住方向,从而才能一步一步披荆斩棘,最终到达想要的真实层面。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文章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