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小学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2016-10-08姜波邓文圣
姜波 邓文圣
2015年9月3日,大家不会忘记这个令国人振奋的日子——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习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国元首、政要来到天安门城楼上的时候;当李克强总理宣布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开始的时候;当70声礼炮隆隆响起的时候;当威武的人民解放军铿锵走来的时候……那情那景,谁能忘记!哪会消失!
在解放军合唱团旁边的观礼台上,有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作为教师代表的天津市南开区的王振刚。每每提到这项荣誉,王振刚老师总是满脸的兴奋,他说他要持之以恒,教好每一个学生,带好每一个班级,感谢祖国和人民对他的肯定和褒奖。
王振刚老师是一位80后教师,他投身教育17年,爱岗敬业,已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享受学生,享受快乐
1999年8月,从师范学校毕业的王振刚成为了南开区中营小学最年轻的教师兼班主任。初当班主任的时候,面对几个调皮的男生在课堂上违反了纪律,他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批评后,纪律上有所好转。可几天后,受批评的学生悄悄告诉他,“让学生听话容易,让学生的心听话很难。”他陷入了沉思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简单的批评,不会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更不会让学生读出深沉的师爱,他决心要倾心关怀生命精神的成长。
从那以后,他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悉心地倾谈,他默默地享受着学生的童真;走近学生,他细心观察,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他默默地享受着学生的进步;面对学生的缺点,他不急不躁,善于思考,通过多种途径“享受”着学生的缺点。他常常对自己说,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让学生知道错在哪?教师指出你的缺点,是要帮助你进步。如果当天批评了某个学生,他总要在放学前找到该生一条优点,及时地表扬;或是从学习、生活的角度主动地关心学生。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需要赏识,也需要充满爱的惩戒。
和学生在一起,对于王振刚来说,那是一种享受。因为他心中满是对学生的喜爱。他和学生创办了《成长》班刊,每月两期,全班每人一份,连续办刊四年,让集体的温暖随着一期期班刊带给班内的每一个学生。2010年8月,他随学校参加中韩学生文化交流活动。一个男生起了湿疹,他主动提出晚上承担起照顾该生的责任。男生洗完澡后,他给涂抹药膏,男生带的衣服都穿过了,他又把学生的衣服一件件地洗干净。担心第二天不会干,便用吹风机一件一件地吹着,这一干,就到了深夜。
2011年10月,他成为了“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骨干班主任研修班的一名学员。为了不耽误正常教学,每每参加培训前,都是通过倒课提前完成教学任务。还每天通过班级公共邮箱与学生交流,在邮件中畅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所见所闻、询问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就这样,王振刚以一颗园丁的心态去培养、浇灌每一朵花,倾听着、享受着花开的声音。
2008年教师节,他收到了考入某中学的虞颖懿同学写给他的信:
您还记得吗?那一节节妙趣横生的课,那一句句幽默风趣的话语。那一个个充满益智的小游戏,是您将我们带入了学习的殿堂,也把我们带到了欢乐的海洋里!您还记得吗?您说过教师节不收同学买的礼物,那时同学们都纷纷拿出彩纸,用稚嫩的小手做些手工送给您!……太多太多的回忆、快乐、感动与深情。请您记住,您四年的恩情,我们不会忘怀!悠悠四年别,师生情难灭!
2012年4月,已经考上了某大学的张瑞,兴致勃勃地来到母校向他报喜,告诉他要继续攻读研究生。这是他参加工作第一年教的学生。
三尺讲台上,他享受着学生,享受着工作,享受着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他也在享受着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
二、享受课堂,享受思考
走进课堂,王振刚享受文本,享受课堂,享受学生,在扎实与灵动中追求有效,向往高效,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建构生活的、对话的、开放的语文课堂。在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他执教的《小米粒》获一等奖,并在河南执教全国观摩课。近1万字的课堂实录《小米粒》入选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一书。
近年来,他与全国各地教师交流教学体会,执教接待课,曾接待上海教育代表团、广东中山市教育考察团、广东小榄镇教育考察团、重庆教育代表团……他常常和身边的教师们一同研究语文、思考语文、享受语文。与他们分享他的学习收获,分享他的思考感悟,一同研究语文教学的真谛。
他进取向上,刻苦钻研,立足课堂,在科研领域深入研究。他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促进优质学校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子课题——挖掘学校文化资源,创建优质教育”的研究。他主持研究的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批准的国家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子课题——“享受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及方法探究,在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语文学习策略研究子课题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图片报道刊登在《语文教学研究》杂志上。
他潜心研究儿童习作,在他的习作课堂上,通过开展阅读漫画、快乐游戏、轻松实践等充满趣味的活动,学生在“玩”中乐于习作,乐于练笔。他为学生搭建轻松快乐的学习阶梯,由形象到抽象,由活动到动笔,注重词句积累,注重游戏的、生活的、问题的情景创设,指导学生快乐习作。
他编著了《快乐玩作文》《快乐写句子》,整套丛书《轻松写句》《轻松写话》《轻松习作》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的范文全部由他教过的学生所写,所有图书是他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整理总结而成。
新学期伊始,一些报刊社寄来刚刚出版的报刊时,王振刚就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朗读美文佳篇,读过的报刊,他会当作奖品奖励给有进步的学生。配合着朗读的内容,他还为学生们推荐了曹文轩的《草房子》,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以及国际儿童图书节献辞汇编《长满书的大树》等。
师生创建书香班级,要让阅读成为师生共同的生活方式。他和学生一同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细读文本,对话文本,他还创造条件,引领学生对话作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铺开稿纸,给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作者肖复兴写信,谈语文,谈理想。他给学生创造条件,邀请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作者程宏明、郭荣安给学生上阅读课,谈创作,谈学习,谈理想,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他们还感受到了作家身上所具有的特殊的人格魅力,获得文学上的滋养与熏陶。
阅读需要反思,而生活更需要反思。王振刚启发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审视,学会鉴赏,学会反思。在生活中,他更是倡导学生每天反思,鼓励学生坚持写随笔,写自己眼中的自然、社会、生活,并将自己的随记制作成册。
他开始打造班本课程——日记课程,记录生命。在班本课程的开发中,他遵循着五步骤:个性化情景的分析和调查;确定方案;编写初步的文本素材;组织和实施;评价与改善。这项班本课程的研究、实施、总结长达十余年。他制定了班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基本内容、评价方式等。
这项班本课程也产生了显著的成效与深远的影响力。2014年1月至今,在《小学生作文》杂志上开辟专栏,刊登学生写的日记。打造日记记课程,班本教材正在出版中,班本教材学生用书《小学生快乐学写话》《小学生快乐写作文》于2016年5月出版发行,《小学生快乐写日记》即将出版,教师用书《小学创新作文课30讲》于2016年7月出版发行。
近些年来,王振刚老师所撰写的近200篇文章发表于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他所带班的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生活随记发表200余篇,他所辅导的读书社被全国少工委评为优秀红领巾小社团。
三、享受班级,享受成长
走进王振刚所带的班,那一个又一个的充满文化色彩的活动,如同一颗颗精美的珍珠,见证着学生的成长。
他认为,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佳手段,积极创设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成长的机会,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身心的锻炼和情感的体验,从而磨练意志、丰富心灵、增长才干。
在寒假期间,他带领学生开展了以“欢欢喜喜过大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引领学生阅读春联,感受春联的形式美、语言美、意境美;“阅读”窗花,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阅读春节祝福短信,感受祖国语言的多姿多彩。
春天,他和学生一起在校园里播种下一颗颗葫芦种子,和学生一起阅读自然,阅读美丽的土地。学生带着一份热爱亲历阅读,保护自然、呵护生命的意识就会注入到他们的血液中,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
“六一”儿童节之际,他组织班上的“小记者”采访了天津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在天津建卫六百年之际,他又鼓励学生从网络、书籍中了解天津的历史,组织学生来到了“掩骨会”旧址和“掩骨会”车站,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寄给了天津市委原副书记、市人大委员会主任房凤友同志。当学生收到了房书记的亲笔回信时,心中洋溢着惊喜,洋溢着自信,洋溢着快乐。为“掩骨会”车站更名活动案例,在天津市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案例。
给学生写博文,也会拉近师生的情感。赴澳洲学习期间,王振刚老师几乎每天给学生写一篇博文,发表在班级博客中。每篇博文下面,还有创作笔谈,给学生深入浅出地讲解这篇博文的创作过程。在《悉尼大学——“魔法城堡”》的博文中这样写道:
这一天,我们走进了悉尼大学,你可知道,《哈利·波特》中充满魔力与幻想的教学楼就是以悉尼大学主教学楼为蓝图建筑的。孩子们,请随着我的文字和相机走进魔法城堡吧!当班里的男生阅读这篇博文时,一定会给冬日里的他们带来了温馨、温暖、温情。
此间,他给班干部布置了一项特别作业——每天记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激励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王振刚老师作为年轻的班主任,他和学生同走雷锋路,共同做传人。他聘请了当代“雷锋式”的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徐伟担任课外辅导员,给学生们讲述他学雷锋的模范事迹,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帮助身边的人,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四有”新人。他积极引导学生像雷锋叔叔那样,记录下自己成长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学生所写的一篇篇日记,装订成书后,请到沈阳军区雷锋班副班长李红题写了书名——雷锋精神永驻中营。他还组织学生与雷锋班叔叔开展了通信活动,能收到雷锋班战士的回信,是师生最快乐的事情。
十七年来,王振刚真切地感受到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一点一滴,事无巨细,在做好班级日常工作的同时,只有关怀生命的成长,才会享受学生的成长。学生在成长,教师也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