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作用

2016-10-08李改云

考试周刊 2016年74期
关键词:探究教师学生

李改云

课改不是改课。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要求。我认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调动学生固有的合作心理需求,使学生把“要我合作,变成我要合作”。一旦激起了合作学习的欲望,合作学习的低效问题就有可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样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合作价值

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正确把握其精髓与实质,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合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才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前提。

二、把握合作要领,实施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习活动之中,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难免有些不适应,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低头沉默“坐享其成”,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把握合作的要领,并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1.重视基础。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教师在学生合作前,布置或共同协商出本课或本环节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先自主探究后,产生必须合作才能完成任务的合作内驱力的方法。实践证明,任务过于简单,或过于深难,学生都不易产生合作内驱力,只有所设计的教学任务具备能密切联系学生固有的技能点和相关的知识点,又具有一定的生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才最易让学生产生合作内驱力。比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草原》第一段,(以下版本相同)我们提出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作者如何表现蒙古草原独特的美的?”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写景的片断分析并不陌生,探究时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但是,草原美景对西北农村学生是陌生的;要求从语言运用和形式的表现分析,比以往有了更高一些的要求,单靠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学生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就迫使学生借助老师、同学的帮助和合作才能进行。这就产生了合作内驱力。因此,我们要倡导学生之前要有充分的独立思考,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之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2.均衡分组。教师按照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均衡分组,这样便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弥补、互相促进。通过让学生承担各自的学习责任,产生了为负担责任而必须合作的方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的成员分工一定要明确,各自的责任也一定要分清楚。教师可以采用随机提问小组中的某个成员,根据他的表现评价小组的质量。也可以采用个别测试的方式,即在学习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互相帮助,但是,教师在检查小组的学习质量时,却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测验,尔后,综合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评价小组的活动。这样,任何一个组员不好好学习都会影响到全组成绩。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理,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一旦有了关乎全组利益的责任,他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完成,寻求同伴的帮助,而为了整组的共同利益,同伴也会热心给予帮助,合作完成。

3.培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水平及运作情况作出正面的、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达到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教师在对小组的集体成果进行评价和认可时,应避免使用诸如:某某同学演得最好;某个小组的组长组织的最好等赞扬个人的评价。即使某同学的确表现优秀,教师表扬时应从小组角度进行表扬。通常更应该多使用像:某个小组演得最好;某个小组汇报的最具体;某个小组组织得最好,从而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合作的需要,强化了生生合作的动机。另外,在小组评价时,应采用提高分计分制,即在分组前,教师按平时成绩和表现给每个学生定一个基础分或等级。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通过独立测验得到分数或等级与他们各自的基础分或等级相比,根据他们达到或超过自己基础分或等级的程度计算出每个学生的得分或新的等级。然后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得分相加,从而构成了该小组的分数或等级,达到了标准的小组可以获得认可或得到其他形式的奖励。

4.科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巧妙构思,合理设计每一堂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与方式方法,把握好合作交流等各环节时间,特别是要科学安排好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学习,时间是多少,最好能对合作的效果进行预设等。针对学生认知、能力、兴趣、好奇、喜欢探究等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合作需要的一种方法。

(1)设计发展性的问题。所谓发展性问题就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的问题。维果茨基将儿童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同伙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间在彼此最近发展区内合作,会表现比单独行动更高级的行为。

(2)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小学生具有好奇、喜欢探究、好表现自己等心理特征。设计探究性问题就是要让学生探究知识发现的过程,而有了发现,不论是对是错,不论是浅薄还是深入,学生总爱向老师和同学炫耀一番,这是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这时学生的合作探讨的需求便产生了。比如:《草船借箭》一文,我设计了:鲁肃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吗?这个探究性的问题,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自愿组合成合作小组,有的提供三国资料,有的找出如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还有的认真勾画文中词句。

5.关注差异。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能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差异,做到科学调控,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多为他们搭建一些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些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愉快地学习,并收获合作的乐处。

长期合作,达到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效果。因为每一个学生犹如一条奔腾的小溪,学生之间长期进行有效的合作,小溪就能交汇成了汪洋大海,一如既往的长期合作,就能在合作与竞争中兼收并蓄、海纳百川。

猜你喜欢

探究教师学生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