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社会评价看长征胜利的历史价值
2016-10-08陈坚李东方
陈坚+李东方
红军长征是20世纪30年代震惊国内外的重大历史事件。80年来,这场让红军历经千辛万苦却又锻炼了红军队伍的军事战略转移,一直受到国外许多人的高度关注,而在国际人士眼中,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价值更是别有色彩。
信念与希望:国际知名人士的赞叹
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打动并吸引了国际友好人士。尽管他们职业各异、身份不同,有的是传教士、有的是记者、有的是将军,但他们对于长征的看法却比较一致,赞叹和震惊是其总的基调。
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者,瑞士传教士薄复礼为红军的壮举所折服。回国后,他用三个月的时间,把他与红六军团560天的经历写成书—《抑制的手》。当红二、红六军团尚在长征途中时,薄复礼的《抑制的手》已在英国伦敦出版。这是见证红军长征的外国人所写的第一本印象记。书中写道: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纪律严明、爱护群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队;红军的高级将领,则是充满着追求精神、决心建立共产主义政权的共产党将军。
埃德加·斯诺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他在《西行漫记》中对长征作出了高度评价,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后来,海伦·斯诺在《续西行漫记》中写道:长征是个熔炉,它把各种元素都熔在一起了。经历过长征的老战士有理由把自己看成是优质钢铸成的革命精华,而不是身披铁甲的武夫。长征改变了红军的特点,使它从土地革命的战士和保卫者变成新革命阶段有觉悟的先锋战士。
与埃德加·斯诺一样,史沫特莱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同时她也是一位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个杰出的与众不同的女性。她1928年底来华,在中国生活了12年。抗战初、中期,她亲眼目睹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向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声音。她在《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里写道: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它们更不能描绘出几十万参加长征的部队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他们所遭受的苦难。长征不仅是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史诗,还孕育了伟大的民间文学。
除此之外,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德国友好人士王安娜、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等人,在他们写的《三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旅行记》《中国—我的第二故乡》《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等书中,都介绍了红军长征事迹,盛赞长征展现出的强大精神与信念。这正如基辛格博士在其著作中所说:长征向全世界证明了那些从事长征的人们的勇气和眼光,他们的胜利证明了要取得伟大的成就,信心比物质条件更为重要。
胜利与奇迹:国外学者的评价
在国外学者的眼里和笔下,长征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书中写道,红军长征较之公元前400年1万希腊人从波斯到黑海的撤退,是“一次更加雄伟的壮举” “中国共产党人,以他们反复经受的考验证明,他们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被红军长征精神震撼的还有美国学者威廉·莫尔伍德,他惊叹地评论道:长征是一次解放。长征既打破了地域上的隔绝状态,又解除了人们心理上的桎梏,使人们的思想从古老的狭隘的乡土观念中解放出来……长征塑造了一代新人,这代新人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推翻了两千年来停滞不前的伦理体系和政治制度,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其后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举世无双的奇迹说起。
国外许多学者认为,长征不仅锻炼了红军,而且保存了党的领导机构,推动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美国学者I.G.埃德蒙兹在《毛泽东的长征:人类大无畏精神的史诗》一书中写道:“许多知名的中国人,如朱德和周恩来,参加了长征,并作出杰出贡献。但结局证明,长征是毛泽东的长征。毛泽东在长征期间为使中国共产党重新获得活力而作出的努力是卓越不凡的。如果没有长征,中国今天就不是共产党的天下。”英国学者克莱尔·霍林沃思在《毛泽东和他的分歧者》一书中认为,长征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创举……长征者们中间的核心,形成了一种紧密团结、富有凝聚力的领导,这个核心在随后30年中大体上没什么变动。法国学者吉耶马在《中共党史(1921—1949)》一书中指出,“长征不仅仅是一次杰出的军事成就,还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行动,它保证了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生存。” “对于共产主义运动来说,长征不仅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而且取得了政治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新的统一战线。共产党向当时还不知其宗旨甚至还不知其存在的人民群众做了广泛的宣传工作。”正如莫里斯·梅斯纳在《毛泽东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一书中所说,在中共领导的革命事业中,长征是进入胜利时期的序幕。
《剑桥中华民国史》对红军长征评价说:这次史诗般的逃亡跋涉了约六千英里,在两年的时间里,越过了十几座绵亘的大山、几十条河流。历史上几乎找不出可与其相比的意志战胜命运的其他事例,也再找不出一个更好的如此坚韧不拔而又是仓促决定的军事行动的例子。这就是奇迹,长征胜利的奇迹。
坚韧与勇敢:共产国际的视角
中国工农红军被迫战略转移,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挥失误有着密切的关系。长征出发前,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遭到国民党特务破坏,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系从此中断。离开了共产国际遥控指挥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遵义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独立地解决了自己的军事路线、政治路线和领导人问题,这也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那么,红军长征胜利后,共产国际是如何评价长征的呢?从有关材料可以得知,共产国际对于长征的看法,主要侧重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强调长征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意义。苏联的《真理报》载文说,长征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在得知红军长征胜利后不久,斯大林曾表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蒋介石斗争了十几年,经过长征到了陕北根据地,这是件可喜的历史事件。
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曼努伊尔斯在总结报告中对红军长征进行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指出,红军主力在朱德及毛泽东指挥之下的长途西征,从江西到四川三千余公里,为避免蒋介石飞机的轰炸起见,多半在夜间或山中行军;没有渡河的工具,没有必须的军需及途经人迹不到的高山,这种传奇般的西征,证明中国红军具有任何军阀军队所不能击破的高度的觉悟性、超人的坚韧性与战斗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事业及其民族解放的纲领,证明它深刻地了解中国苏维埃对于为民族自由而斗争的本国人民担负着的伟大的政治责任。只有这样勇敢地运用反帝国主义的人民战线,只有把中国革命的事业推向前进,才能求得中国的完整与统一,才能在全中国建立苏维埃。
值得注意的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及战略转移中犯有严重错误的奥托·布劳恩(中文名李德)也不得不承认,从政治上来看,长征仍然是中国红军的一次胜利。红军抵御了占有强大优势的敌军,突破了敌人的坚固阵地和重重包围,给敌人以数十次打击和成百次骚扰。红军行程一万多公里,横贯十二个省,翻过十八座大山,其中有五座终年覆盖着冰雪,渡过二十四条大河。这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功绩,是中国红军—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军队的全体战士伟大的勇敢、坚韧的毅力和革命的热情的明证。
红军长征之所以获得国际人士的高度评价,主要源于长征本身的伟大、壮观、艰难、惊险。无论他们持有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只要稍微客观地看待这一事件,也不能不为长征的难以令人想象的艰难困苦以及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感动、折服。这也是多年来国际友好人士、专家学者,甚至普通民众关注、介绍和研究红军长征的热情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正如美国学者安东尼·加拉文特所说:“长征仍然是一个没有讲完的故事。”是的,这样的故事仍将为世人所传颂。
(作者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