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理想高于天

2016-10-08毕远佞

紫光阁 2016年10期
关键词:皮带胜利长征

毕远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写于中央红军越过岷山、即将胜利结束长征之际。1935年9月29日,毛泽东在甘肃省通渭县文庙接见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第一大队先锋连指战员时,满怀激情地首次公开朗诵此诗。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将其直接写进了《西行漫记》,使长征诗首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全世界惊讶地发现,长期在山沟里奋斗、在马背上征战的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革命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影响了世界的政治格局。1934年8月起,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为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实现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仅中央红军即行军368天,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跨越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大河,穿越方圆15200平方公里草地;转战11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通过6个少数民族地区。近乎每天有一次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各路红军牺牲的革命烈士总计约10余万人,军级以上干部有12人,营级以上干部共计422人。

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是我们党在中华民族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军事史和人类活动史上创造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最惊心动魄也最精彩感人的篇章,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重要事件之一。各国史学家、记者、作家几乎极尽赞美之词给予高度评价:“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前途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 “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 “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 “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 “充满了集体主义、献身精神和希望的举世无双的行动” “知道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 “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对长征的意义论述得最深刻、最精彩的是毛泽东1935年12月27日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他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这段充满激情、语言优美、用排比句式进行论述的文字,已经成为我们理解长征意义的经典文字。

如椽巨笔颂长征

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正因为有了惊天动地的长征壮举,才有震古烁今的《长征》诗章。长征前后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的巅峰,毛泽东的七首长征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的艰难险阻中,以历史巨人的伟大情怀与崇高的人格力量凝铸而成的名作,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精神,有极大的艺术独创性。其他六首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境;而唯独《长征》一诗,描绘长征、歌颂红军、展望未来,是述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叙述了一个宏大的主题。

《长征》诗的瑰丽足以包涵长征的伟大壮举,树立了英雄红军熠熠闪光的群体雕像与精神风貌。全诗一扫征战诗词的沉郁顿挫与慷慨悲歌,而是用轻快的笔调写出胜利的喜悦,以英雄豪迈之气极端蔑视了长征途中的巨大困难,在诗歌史上从无先例;加之诗人本身就是三军统帅,以独特视角提炼征战生活,因而成为千古绝唱,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发表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全诗艺术地概括了长征这一艰苦卓绝、影响深远的历史壮举,是毛泽东对火热战争生活的一种诗性解读。毛泽东的传神文笔和反复推敲,使《长征》诗的语言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成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千古绝唱,成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诗。

如果说长征使毛泽东在政治上成为“一位走在时代前面五十年的天才”,那么,《长征》诗则使毛泽东在艺术上成为一位永远面向未来的诗侠。即使在长征胜利80年后的今天,回首品味,它不仅是对红军长征的总结、对革命精神的褒扬,也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长征”的激励。作为用诗的语言去展现长征精神的诗中极品,《长征》诗艺术再现了长征壮举,让长征丰碑永耀史册。

革命理想高于天

《长征》诗涵盖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抗日救亡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体现了“理想信念高于天”的坚定信仰。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里程碑之作,既鼓舞了当年红军战士抢关夺隘、前仆后继、战胜一切敌人,迎得长征的胜利,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精神之源。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今第13集团军某红军团4连的前身)战士周国才跟随部队穿越草地北上,进入草地不久后就遭遇断粮的危机,他和6位战友只好煮皮带充饥。最后轮到吃周国才的皮带时,看着心爱的皮带被细细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国才禁不住流下了热泪。当皮带第一个眼儿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哭着恳求战友说:“我不吃了,同志们,我们把它留着作个纪念吧,我们带着它去见毛主席。”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大家忍饥挨饿,将这吃剩的半截皮带保留了下来。在随后的长征途中,周国才的6位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胜利抵达陕北。为了缅怀牺牲的战友,周国才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3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13集团军军史馆里这件展品前驻足良久,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

苦难铸就辉煌,挑战磨砺品格,坚韧凝炼精神。当年,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夺索桥、翻岷山、进陕北,从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经过长征,党和军队如同经历了一次炼狱。可以说,建国后的几代人都是在这种崇尚英雄、讴歌革命的环境中成长的。长征故事使人异常神往,《长征》诗作的慷慨激昂影响了人们的人格与文风,《长征组歌》感人肺腑、荡气回肠。“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几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由此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从此奠定。长征的胜利,开启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长远航程;长征精神凝结着党魂、军魂、国魂、民族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皮带胜利长征
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松紧带和皮带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皮带运输机皮带撕裂原因及防治探析
皮带运输机皮带跑偏原因分析及预防
往复式配仓皮带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