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利化养猪生产工艺与技术装备

2016-10-06施正香李保明

猪业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生产工艺养猪

惠 雪,施正香,李保明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畜禽健康养殖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福利化养猪生产工艺与技术装备

惠 雪,施正香,李保明*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畜禽健康养殖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采用福利化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是我国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从生产工艺、养殖技术及饲养设备入手,介绍了福利化养猪生产工艺技术,为福利化养猪生产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

福利化养猪;生产工艺;装备

定位饲养方式是我国规模化猪场目前普遍采用的母猪饲养工艺模式,这种饲养方式可较好地实现母猪的同步饲喂,有效避免了母猪间因争食引起的攻击,也方便对母猪的日常操作与管理。但定位饲养工艺模式由于限制妊娠母猪的活动,其空间环境应激对母猪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逐渐凸显,母猪生产性能受限。欧盟等已明令禁止使用限位栏饲养妊娠母猪,使母猪的窝产仔数平均

已实现14.5~15.5头,断奶仔猪数达到12.5~13.5头/窝。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达到30~35头的水平。由此可知,合理的生产工艺会促进猪群健康及其生产性能发挥。采用福利化的生产工艺模式是提升我国母猪的生产力和健康养猪水平的关键。

1 福利化养猪的生产工艺

猪是社会性动物,就本身福利而言,群养明显好于定位饲养。群体饲养更有利于母猪行为表达和建立和谐的社群关系,较大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母猪运动,改善其繁殖性能。福利化养猪的生产工艺是根据动物生理、行为、习性、环境等生物学特点,通过动物福利技术设施的研究与实施,以改善高密度下的养殖条件,满足动物生物学要求,从而实现增产增值、提高肉的品质和品位的目标。舍饲散养工艺是福利化养猪的典型代表。

舍饲散养分为大群饲养和小群饲养两种。智能化母猪管理系统的引进和推广,使母猪的饲养群体扩大到50~300 头/群,并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从理论上实现了母猪的精准饲喂。由于限饲导致妊娠期母猪处于饥饿状态,采用电子饲喂站时,需要对母猪进行调教,否则母猪间的采食竞争大[1],在电子饲喂站附近等候采食的猪只可能会拱咬前侧猪尾巴等,导致肢体或阴户损伤等现象发生[2]。该系统对猪群管理要求较高,特别是母猪初次进入系统后需训练其先学会使用饲喂站,而我国猪场尚缺乏这方面的训练技术和人才。这是导致智能母猪管理系统在我国没有得到很好应用的主要原因。

采用小群饲养时,群体以8~20头/群为宜,此时,圈栏面积符合欧盟每头母猪2.25 m2的最低要求,且满足猪的采食、躺卧、排泄、活动等行为分区要求[3]。小群饲养工艺的生产管理相对简单,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的饲养水平。但是,采用小群饲养时,母猪位次明显,如果饲喂方式配套不合理,可能会出现“高位次母猪采食过量、低位次母猪采食不足”等问题,导致低位次母猪繁殖性能差,淘汰率高[4]。每种饲养工艺模式均需要相应的工程配套技术才能实现其工艺的特点和发挥其应有的优势。

2 福利化养猪的生产技术

2.1 通过整场(区)的全进全出实现严格防疫

我国的规模化猪场多采用流水线的生产工艺模式,每个猪场饲养从母猪到育肥猪等各阶段猪群于一体,称为单点多段式布局。常见的工艺流程分为三段式、四段式、五段式、六段式等[5]。随着猪场规模增加及人们对工程防疫重要性的认识提升,采用这种工艺流程时,很多猪场努力做到按舍全进全出,转群后对猪舍进行空置、清洗并消毒。但是,由于不同舍的排水系统共用,难以彻底切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链。特别是以空气传播的疾病很难彻底消除,经常出现一栋猪舍转群,隔壁相邻猪群生病的现象。在场区的边饲养边消毒过程中,病原微生物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或因变异而培育出新的病原微生物。这也是很多新建的猪场疾病少,随着饲养时间增加而疾病增多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做到严格防疫,仅依靠整舍甚至某个单元的全进全出远远不够的,需要实现整场或整区的全进全出。采取分区布局和多点式养猪配套专业化生产方式,如设置专业化的母猪生产场(区)、仔猪生产场(区)和若干育肥场等是实现整场(区)全进全出养殖工艺的关键所在。

2.2 通过分解操作步骤以减少断奶仔猪的多重应激

仔猪所获得的母源抗体一般在出生后3周龄时就几近消失,主动免疫要在4~5周龄才能起作用,因此,3~5周龄是仔猪免疫空白阶段,抵抗力最差,对环境应激敏感。而我国猪场多采用28 d断奶,断奶、并窝、转群、甚至运输等多重操作,这是仔猪所面临的最严重的一次应激,常出现仔猪腹泻、饲料利用率低等,给生产带来损失。

为了减少应激,发达国家一般做法是分解应激管理:1)仔猪断奶时先混群1周,仔猪在母猪场就近先相互熟悉可有效降低运输混群所造成的应激;2)待仔猪适应固体饲料后,再转运至保育舍或保育场进行饲养;3)混群时需采用抗群体应激的猪玩具,可大幅减少混群打斗现象。这种将仔猪遭受的多重应激分解开来,使仔猪逐渐适应的方法,可最大程度降低仔猪断奶转群混群造成的严重应激,减少生产损失。

2.3 生长育肥阶段再次分群可提高肥猪出栏均匀度

出栏肥猪良好的均匀度是每个猪场追求的目标。为了追求均匀度,很多人在饲喂方式、饲养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如荷兰Nedap公司开发了Sorting育肥猪饲养系统。该系统将猪采食区与活动区彻底分开,并在活动区通往采食区的通道内设置了体重称量系统。当猪只进入称量系统时,系统利用电子耳标对比分析猪只实时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异,并提供不同配方饲料,以提高猪的均匀度。从生产工艺角度讲,为了减少并窝造成的争斗现象,我国传统的猪场在饲养过程中很少对猪群进行组群。有的猪场会在仔猪断奶时进行并窝以提高生产效率,一般为“两窝并一窝”的方式,此后一直保持原窝转群方式,直至出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猪群的争斗,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由于每头母猪同胎所生仔猪的体质有强有弱,如果原窝或直接并窝饲养,务必会导致“强猪越强,弱猪越弱”,造成肥猪出栏均匀度差。如果在保育阶段分群,开始时大群饲养,两周后将弱小猪分群移出,每群保育猪分成两群转入育成育肥舍,可有效改善弱势猪群的生长育肥阶段的生活环境,进而提高整场育肥猪出栏的均匀度。生产实践证明,在保育阶段采用大群饲养是可行的。

2.4 通过地道送风方式缓减舍内环境应激

猪舍内的空气环境也是影响猪只福利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舍内的温度环境,会显著影响猪只的健康与生产力[6]。湿帘风机降温系统是养猪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环境调控措施。但是,该系统产生的风速大,且在干热地区启动初期普遍存在降温过快、幅度过大问题[7],对猪的应激明显,特别是湿帘附近猪群会遭受急性冷应激,很容易引发感冒等症状,损害其健康。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该系统降温效果差,启动后会显著增加舍内相对湿度,影响猪通过喘息、体表沾湿等方式散热[8],使热应激程度进一步加剧。

地道送风是利用地下土壤热容大且地下土层温度与空气温度存在温差的特征,在地下一定深度的土层中开挖地道或埋管,使舍外空气从中预冷或预热后再进入舍内[9]。Goetsch和Muehling研究表明,在分娩舍中采用地沟通风降温方式,当舍外温度达到33.3 ℃可以使舍内降至20.6 ℃[10]。马承伟研究表明地道送风可使气温降低到湿球温度以下,在我国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应用比湿帘降温效果更好[11]。由此可知,地道送风降温效果好且不会造成舍内空气绝对湿度过高,非常适宜用于规模化猪场的整舍环控中。其弊端是工程量大,一次性建设投资较高[12]。

3 福利化养猪的生产装备

3.1 自由式产栏实现分娩母猪的福利化饲养

分娩限位栏是我国分娩阶段母猪普遍采用的饲养设备。研究表明,母猪在分娩限位栏内运动量少,分娩时身体和腿部摇摆幅度小,使得产程和仔猪分娩间隔延长。仔猪在产道内滞留时间过长会导致窒息而死,成为死胎[13]。后续被压死的仔猪也多是那些在生产过程中因缺氧导致体质弱、活力差的弱仔猪。为了降低仔猪死胎率,很多猪场对分娩母猪注射催产素。有学者研究表明,催产素会促进母猪子宫平滑肌的强烈收缩,降低仔猪脐带血流量,加速仔猪脐带断裂等,反而会增加仔猪的死胎率[14-15]。分娩限位栏内母仔的吻突接触次数有限,这种最能体现母仔亲情的触觉交流不能充分表达,导致母猪的母性日趋减弱,恶意攻击仔猪现象多[16]。为了保障分娩猪群的健康与福利,非常有必要将其从限位栏内解放出来。

鉴于分娩限位栏存在的诸多问题,顾招兵等研究了自由式分娩栏,见图1所示。该分娩栏长2.5 m,宽2.3 m,栏位一侧设置仔猪保温箱,另一侧设置仔猪防压面,两者之间设置仔猪防压杆。母猪躺卧在栏内哺乳,见图2所示。通过现场试验发现,在自由式分娩栏内,母猪产前产后可自由活动。与分娩限位栏相比,每窝仔猪死胎率降低6.3%,仔猪压死率降低了1.5%,产程缩短约96 min,仔猪分娩间隔缩短约5 min。自由式分娩栏在满足母猪运动量的前提下,克服了分娩限位栏的不足[17]。

图1 自由式分娩栏模型图

图2 母猪在自由式分娩栏内哺乳

3.2 躺卧区设置猪床以提高福利水平

Aarnink等认为通过调控圈栏内局部环境方式,供猪自行选择躺卧或活动区域[18],以提高猪的福利水平。动物行为学试验表明,一天中猪约有80%的时间处于躺卧休息状态,因此,改善躺卧区的环境最关键。

保育阶段仔猪自身免疫力差,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但因其体重小,很难通过自身产热使舍内温度维持到适宜范围,因此,很多猪场在冬季需要对保育猪舍进行加温。周道雷等研究表明,在仔猪休息区设置带有门帘的暖床,床内设水暖供热系统,见图3、图4所示,在舍温为13 ℃时,可使暖床内温度维持在28.6 ℃,满足保育仔猪的温度需求。躺卧区适宜的温度有效解决仔猪腹泻,仔猪淘汰率减少9%,21日龄仔猪体重增加0.5 kg[19]。

图3 地暖式仔猪暖床

图4 仔猪躺卧在暖床内

庞真真等开发并研究了小群模式下为母猪提供冷水降温猪床以调节母猪躺卧区域的温度(见图5),结果表明,采用地下水降温时,当舍内温度为34.5 ℃时,床内最大降温能达6.5 ℃。采用这种方式,猪床内温度相对恒定,可维持在25~30 ℃,在不增加舍内相对湿度前提下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适合作为夏季南方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降温方式[20]。李伟等研究表明,在猪床两端增加门帘(见图6),在冬季低温环境中具有床内局部区域提升保温效果,较未增加门帘的猪床和舍内温度分别高3.2 ℃和6.9 ℃[21]。

图5 冷水降温猪床

图6 门帘保温猪床

3.3 设置福利玩具可改善饲养环境的丰富度

为猪提供一个丰富的饲养环境可促进动物的身心健康,使其特有行为得以表达,减少机械行为和其他不正常行为的发生。在圈栏内设置或添加满足猪采食、饮水以及排泄行为等基本生活设施之外,用于满足猪其他天性行为和生理需求的其他任何物体或设施设备的状态,均可称之为改善圈栏内环境的丰富度。Blackshaw等研究表明,为断奶仔猪提供玩具,如打结尼龙绳、橡胶软管、链子、橡皮狗和悬挂的金属棒等,可明显降低混群3周内的争斗行为发生频率[22]。Beattie等研究表明,为育肥猪提供泥炭和垫草,平均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生长率和胴体重均有提高[23]。席磊等研究表明,在育肥猪栏内设置拱槽、铁链、玩具球等玩具(见图7、图8),可提高育肥猪的群体健康,提高生产性能,改善胴体性状和品质。与未设置玩具相比,全程腹泻率、发病率和死淘率均显著降低,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增加10.84%,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分别提高10.92%和33.05%;滴水损失降低38.44%,熟肉率增加9.08%。此外,增加环境的丰富度有助于猪形成三点定位的习惯,猪的躺卧区和排泄区较为集中,圈栏分区较为明确,圈栏卫生状况较好[24]。由以上研究可知,在圈栏内通过设置铁链、拱球等玩具来提高舍内环境的丰富度,可有效改善猪的福利与健康状态。

图7 猪栏内悬挂铁链

图8 猪栏内悬挂拱包

4 小结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为了养出更好的猪,动物福利在养猪生产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养猪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入手来提高动物福利,有利于改善我国落后的生产工艺,减少动物疾病,保障畜产品的安全。采用福利化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装备,是我国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 VAN DER PEET-SCHWERING C M C,KEMP B,BINNENDIJK G P,et al.Performance of sows fed high levels of 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 during gestation and lactation over three parities[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2003,81(9):2247-2258.

[2] CHAPINAL N,DE LA TORRE J L R,CERISUELO A,et al.Evaluation of welfare and productivity in pregnant sows kept in stalls or in 2 different group housing systems[J].Journal of Veterinary Behavi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2010,5(2):82-93.

[3] 施正香.健康养猪的空间环境构建与养殖技术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4] KONGSTED A G.A review of the effect of energy intake on pregnancy rate and litter siz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group-housed nonlactating sows[J].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2005,97(1):13-26.

[5] 王爱国,傅金銮,王晓凤.规模化猪场生产工艺[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20):57-62.

[6] 李保明,施正香.设施农业工程工艺及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69-89.

[7] 惠雪.蛋鸡舍湿帘降温系统温度骤降调控及气流场模拟[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6.

[8] HUYNH T T T,AARNINK A J A,TRUONG C T,et al.Effects of tropical climate and water cooling methods on growing pigs' responses[J].Livestock science,2006,104(3): 278-291.

[9] 王志毅,谷波,郑钢.地道风空调改造改善猪舍热环境初探[J].地下空间,2002, 22(2):165-171.

[10] GOETSCH W D,MUEHLING A J.Earth-tube as air tempering systems for swine farrow-nursery housing[J].Transactions of the ASAE,1984,27(4):1154-1162.

[11] 马承伟,黄之栋,李保明,等.农业建筑蒸发降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及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 1995,11(3):95-100.

[12] 刘平,马承伟,李保明,等.猪舍夏季降温技术应用研究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 1997,13(1):47-52.

[13] OLIVIERO C,HEINONEN M,VALROS A,et al.Environmental and sow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duration of farrowing[J].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2010,119(1): 85-91.

[14] ALONSO-SPILSBURY M,MOTAROJAS D,MARTI·NEZ-BURNES J,et al.Use of oxytocin in penned sows and its effect on fetal intra-partum asphyxia[J].Animal reproduction science,2004,84(1):157-167.

[15] MOTA-ROJAS D,ROSALES A M,TRUJILLO M E,et al.The effects of vetrabutinchlorhydrate and oxytocin on stillbirth rate and asphyxia in swine[J]. Theriogenolo gy,2005,64(9):1889-1897.

[16] AREY D S, SANCHA E S.Behaviour and productivity of sows and piglets in a family system and in farrowing crates[J].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1996,50(2): 135-145.

[17] 顾招兵.分娩舍设施对猪行为及健康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0.

[18] AARNINK A J A,VAN DEN BERG A J,KEEN A,et al.Effect of slatted floor area on ammonia emission and on the excretory and lying behaviour of growing pig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1996,64(4):299-310.

[19] 周道雷.断奶仔猪舍饲散养工艺及其相关问题探讨[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20] 庞真真.母猪冷水降温猪床的试验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1.

[21] 李伟.小群饲养母猪躺卧区环境影响与调控[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22] BLACKSHAW J K,THOMAS F J,LEE J A.The effect of a fixed or free toy on the growth rate and aggressive behaviour of weaned pigs and the influence of hierarchy on initial investigation of the toys[J].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1997, 53(3):203-212.

[23] BEATTIE V E,O’CONNELL N E,MOSS B W.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on the behaviour,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of domestic pigs[J].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2000,65(1):71-79.

[24] 席磊.环境丰富度对育肥猪行为与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7.

2016-07-22)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2BAD39B02)

惠雪,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北京都市农夫畜牧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保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学科群主任,北京市畜禽健康养殖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大学生产工艺养猪
掺混肥料生产工艺的改进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博落回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养猪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闲不住的老支书
安得“广厦”千万间——记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及其团队
生物有机肥料及其生产工艺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SBS改性沥青生产工艺参数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