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书记”杨波驻村记

2016-09-30邓万里何远竹

当代贵州 2016年26期
关键词:杨波第一书记韭菜

邓万里?何远竹

韭菜坪海拔2900米,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就坐落在其半山腰上。52岁的村民李广英如往常一样在韭菜坪景区门口支起棚子卖烤洋芋,周末两天就收入上千元。

李广英家是海嘎村46户精准扶贫户中的一户,以前靠种土豆玉米难果腹,如今不仅发展起了中药材产业,农闲时节还依靠韭菜坪景区做起了小生意,生活越过越好。

和李广英一样,海嘎村的很多贫困群众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他们最感恩的人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杨波。

杨波是钟山区民族宗教事务局2010年派到海嘎村的驻村干部。6年来,海嘎村从人均年收入仅1600多元达到如今的7230元,他也从一个村民眼里的“城里人”变成村民口中的“小杨哥”。

问诊记

2010年3月,六盘水市启动驻村帮扶工作,农村出生的杨波怀着对农村的深厚感情,成为钟山区民族宗教事务局第一个报名驻村的干部。他选择了贵州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恶劣的海嘎村。

临上海嘎前,杨波在背包上郑重写下了“贵州第一村海嘎”的字样,意气风发的他发誓,要让海嘎成为真正的“贵州高度”。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差距。满怀激情的杨波刚到村里,就碰了一鼻子灰——

进家入户宣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鞋都走坏了,还是没有多少人同意,有的村民说:“要我参加,除非你们垫钱。”

更让杨波无法理解的是,那年夏天偶遇旱灾,政府为群众运来200多桶饮用水,通知村民去村委会领水时,村民竟然不去,理由是“既然是政府送的,就应该送到家里来。”

杨波迷茫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父亲知道后,对杨波说:“你刚去,什么都没有给群众做,群众凭什么信任你?你要想想,海嘎村群众最缺的是什么?”

“最缺的是观念和志气!”杨波答道。于是,他开始一家家走访,一户户交流。当杨波踏着泥泞小道走进海嘎村一组董家院子时,村民提了心愿:“杨书记,你要能修通村民一组到村里的路,就是给我们做了件大好事。”

董家院子有13户57人,距离通村路只有700余米,可就是这700米“断头路”,让老百姓多年来吃尽苦头,每到下雨天,道路狭窄泥泞,出行相当不便。

带着村民的愿望,怀揣干事的激情,杨波找到了“娘家”钟山区民宗局,申请到了2万元修路资金。

面对资金缺口,杨波和包组干部一家家做工作,又凑了1.8万元,村民自发投工投劳,终于修通了一条宽2米的崭新水泥路,彻底解决了董家院子村民组的出行问题。700米的路不长,却让杨波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变形记

2013年,钟山区第二批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开始,期满的杨波主动申请继续留在海嘎。大湾镇党委书记王渊拿到名单时吃了一惊:“怎么还有杨波!”

“第一次驻村,很多时间都花在了解村民生活生产上,帮扶实在有限,对自己很不满意。”杨波觉得自己给海嘎做得太少,也不甘心就这样离开。

再次背上行囊,二进海嘎,杨波觉得,自己应该卸掉城里人的眼光看海嘎,俯下身子和村民同甘共苦。他这样想,也这样做——

看见村民割草,他二话不说,卷起裤脚,跳下田坎,一边劳作,一边和村民“瞎侃”,把自己一些想法不经意地灌输到他们的脑海中;

村民庭院硬化时,因施工方疏忽,有块“三角地”没有硬化好,来不及重新找工人,杨波挽起袖子,弯下腰就动手将剩余的“三角地”抹平;

村民建房子下基础,刚好碰上的杨波二话不说,挑起装满灰浆的水桶就忙活开来;

……

韭菜坪旅游公路扩建,需要搬迁二组村民黄流桥家一座祖坟。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均无功而返,眼看施工就要被迫停止,杨波和村干部们再次来到了黄流桥家。

这一次,杨波面对的除了年近八旬的黄流桥,还有他的三个儿子及亲家。对方一直不肯让步,气氛一度紧张。

正在这时,杨波突然看到黄家的小孩子在屋里串来串去,他下意识地从随身挎包中拿出原本当午餐的卤鸡蛋和火腿肠,“来,叔叔这里有好东西哟!”

三个小孩接过卤鸡蛋和火腿肠大口吃起来。原本紧张的气氛瞬间打破。

真诚换真心。黄流桥出人意料地同意迁坟了。

韭菜坪景区建设期间,杨波经常“泡”在项目指挥部,硬是争取到了边沟开挖、土石方清运等活路,为300余名海嘎村民争取了就近务工的机会,当年村民务工总收入超过400万元。

“忙的时候,他连续几个月都没有回家。”黄流桥说,“他就是我们海嘎人。”

杨波对驻村工作满腔热情,不知不觉几年过去了。几年间,他错过了参与女儿成长的机会,也流失了关心父母健康的时间。

2014年12月,一向身体健康的父亲突然病危。接到消息时,杨波还在海嘎,他几乎是一路哭着回到六枝老家见父亲最后一面。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大湾镇及海嘎村的干部、村民代表40多人自发奔波上百公里来到六枝,陪伴杨波,送老人最后一程。

杨波明白了一个道理:“和老百姓打交道,只要你真心实意为他们办事,他们就认可你。”

致富记

“海嘎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下山。”第三次选择留在海嘎,杨波坚定了这个想法。

“要带领村民致富,还是要走产业发展的路子。”选定脱贫路径后,杨波一次次跑“娘家”,争取资金,带上村干部到其他单位找“赞助”,争取到40万元,在海嘎村分别建设了500亩马铃薯基地和1300亩苦荞基地。

在杨波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海嘎变了样——过去不少茅草房,如今家家住洋房。村民对杨波充满信任,甚至自编山歌:杨波来到海嘎村,一心为了海嘎人。电通水通路修好,旧村变成新农村。

近两年,依托逐步发展壮大的基地,村民成立了“海嘎四季青种植农民合作社”,全村46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大力种植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村民还集体养了100多箱蜜蜂。

2015年,海嘎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3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1600元增长到了7230元,贫困人口由300户1325人,减少到现在的46户163人。

记者在海嘎村看到,青砖、白墙、灰瓦的漂亮小楼一栋栋拔地而起,房屋还镶嵌了花格窗、虎图腾等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的雕饰。

见到杨波时,他正忙着给贫困户做思想工作,宣传钟山区因地制宜精准脱贫政策,为海嘎村46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免费发放钟山区提供的扶贫仔猪。

“国家免费发放的猪仔,如果错过机会就太可惜了。村里就剩下46户贫困户,落下一户都不叫精准脱贫。”杨波说。

海嘎村是一个以彝族村民为主的村落,民族文化氛围浓郁。杨波从长远发展考虑,依托韭菜坪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在乡村旅游上做足文章,加快海嘎村脱贫致富的步伐。

如今,随着韭菜坪景区声名鹊起,海嘎村人也端上了“旅游饭碗”,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办农家乐,还有不少村民到景区做旅游商品等小生意。

“我们已经启动了海嘎风情小镇的建设,配合现有民族文艺表演队的打造,力争将海嘎整体打造成一个集美景、美食、特色民俗表演于一体的景点。”杨波说,他想看着海嘎村真正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对话杨波:

记 者:在海嘎村的6年时间里,你的精力都用在了村里的发展上,却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家人怎么说?

杨 波:其实,工作和家庭是相互的,正是因为家人对我的支持,我的工作才能做好。虽然没有时间陪伴他们,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有利于更多人的事情。

记 者:今年7月,你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是对你工作的一种鼓励。

杨 波:不光是对我个人的鼓励,也是对海嘎村所有干部群众的鼓励,这让基层干部群众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杨波第一书记韭菜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画作欣赏
某型飞机主起机轮舱改进设计
烧嘴旋流器优化设计计算
韭菜壮阳是真的吗
驻村第一书记
莴苣和韭菜
莴苣与韭菜
夜雨剪春韭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