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占山地旅游发展制高点

2016-09-30郎艳林

当代贵州 2016年27期
关键词:山地贵州公园

郎艳林

编者按: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誉,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为品牌的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建成山地旅游大省。为何选择发展山地旅游?贵州在旅游扶贫中有哪些经验和成效?本刊记者专访了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李三旗。

找准发展路径 擦亮金字招牌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贵州视察时明确要求“贵州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十三五”开局,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作为全省旅游发展的基本定位,如何理解这一定位?

李三旗:最近流传甚广的贵州旅游“新三言两语”,即“凉爽的天气、清爽的空气、养生的福地”和“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就是对贵州旅游的精到概要。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是贵州的两个宝贝,也是贵州的旅游资源禀赋。贵州92.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和丘陵,特殊的地质形态,造就了多山、多河、多瀑、多洞、多湖的“绿色喀斯特王国”。

省委省政府把“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作为全省旅游发展的基本定位,率先在全国举起了山地旅游发展的大旗,是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体现,是对我们省情的一次大升华。

我理解,“山地公园省”主要指向自然生态。贵州之贵在山地,贵州之美在山地,贵州之特在山地。“多彩贵州风”主要指向以民族文化为重点的地方特色文化。我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6.1%,17个世居少数民族创造了瑰丽神奇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不仅是独特的旅游资源,也是我们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

有人说,农耕文明时代,平原最值钱,工业文明时代,沿海最值钱,生态文明时代,山岳最值钱。过去贵州因山而穷,新时代的贵州要因山而富,因山而自豪,这是贵州人民几千年坚守生态换来的优势。把山地旅游作为贵州旅游的基本定位,塑造了国际化品牌,抢占了全国山地旅游发展的制高点。贵州是山的王国,我们将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用独具市场号召力、感召力的“风景、风情、风物”,加快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今年3月,“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形象全国推广从杭州启程,迅速蔓延至全国70多个重点客源城市。4月,全球推广活动在韩国扬帆。你刚刚结束在欧洲的推广活动,有什么收获要与读者分享?

李三旗:旅游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形象产业。游客产生旅游需求时,能否第一时间想到贵州、选择贵州,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知名度、美誉度。省领导高度重视旅游宣传推广工作,连出组合拳、频出大动作。今年来,由省领导亲自率队,以每月一次大活动、大推介的高频率对外推广“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掀起多彩贵州宣传推广热潮,全省各市州纷纷响应,构建起我省旅游大宣传、大营销、大推介新机制。“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美丽乐章已奏响序曲,下一步我委将更加注重创新方式、精心策划,不断在境内外掀起“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宣传热潮,演奏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的贵州交响曲,让多彩贵州风真正风起云涌、风行天下。

深化体制改革 打造全域旅游

:5月初,贵州省旅游局正式更名为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旅发委)并举行挂牌仪式。请介绍旅发委成立的背景及意义。

李三旗:经中央编办批复同意,贵州省旅游局正式更名为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由省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局改委”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决心和信心,对于做强大旅游长板,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后,将以“旅游+”为理念,融合发展,推动全域旅游。贵州省旅发委将更加主动的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深度融入各产业发展,提升文化内涵,外拓市场,内优服务,使“公园省”处处是公园,各行各业处处是景点,人人都是旅游形象,把“公园省”做实做丰满。

:随着县县通高速公路、高铁开通、“一干十三支”航线的不断完善,贵州旅游如何利用交通的巨大改善,构建具有贵州民族文化特色的“快旅慢游”全域旅游新环境?

李三旗:所谓全域,不光指地域上,还应包括资源禀赋,乃至全季节,不应局限于淡旺季。从地域来看,爽爽贵阳、醉美遵义、中国凉都、秀美安顺、花海毕节、桃源铜仁、美丽黔东南、生态黔南、水墨金州、山水贵安……一张张旅游名片,为贵州旅游写下新的注脚,“多彩贵州”品牌日益深入人心;从资源禀赋来看,贵州旅游资源富集,处处风景、步步风情;从全季旅游来看,贵州各地不断创新,一批符合季节特征、资源禀赋和游客需求的滑雪运动、温泉养生、户外运动、古镇民俗、生态观光等新产品、新业态陆续推出,增强了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目前,我省正以前所未有、全国率先的力度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就是要用国际眼光、世界标准来摸清家底,同时,要把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变成拥有消费市场的旅游品牌,用旅游和全域理念提升规划、布局业态。为了打造全域旅游,省旅发委将按照省领导的要求实施一系列措施:注重全景式打造,注重全季节体验,注重全产业发展,注重全社会参与,注重全方位服务,注重全区域管理。

发挥带动作用 助力脱贫攻坚

: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黔西南州调研时强调,要充分依托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注重发挥旅游对扶贫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让贫困群众更多地分享旅游发展成果。旅游业在扶贫开发中起什么作用?

李三旗:发展旅游对脱贫攻坚意义特殊,有统计数据表明,旅游业每直接增加1个就业岗位,能够带动全社会间接增加5-8个就业岗位。2015年旅游税收104亿元,对全省税收收入贡献率超过7%,全省1630个村寨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社会就业288万人,受益人数超过577万人。我省贫困地区大多青山绿水,也是旅游资源富集地。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游、民族风情游,能够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就业,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我们现已启动规划和培训两个全覆盖的工作,大数据精准扶贫也将在近期完成。在此基础上,总结贵州旅游扶贫经验,推广“乡村旅游三变”经验,结合易地搬迁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都将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近年来,乡村旅游扶贫正成为贵州省大力支持的精准扶贫模式之一。这一模式的精髓在哪?有哪些可复制和借鉴的经验?

李三旗:贵州是全国率先将国际乡村旅游理念引进并付诸实践的省份,也是世界旅游组织认定的乡村旅游发展重点观测点。“十二五”期间,贵州乡村旅游带动64.7万贫困人口脱贫减贫,已成为贵州省农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被认为是精准扶贫最有效的手段。经过多年的探索,贵州逐渐形成了“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的旅游扶贫路子。

总结其做法和经验,有这么几点:一、以政策为导向,凝聚发展合力。从2013年起,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整合各类专项资金,连续5年每年不少于300亿元资金,加大对“水、电、路、讯、房、寨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二、以交通建设为支撑,扩大乡村旅游发展半径,加大对乡村公路与高速路网、机场、高铁站点的互联互通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三、以产业融合为基础,全面激发乡村旅游发展活力,依托“5个100工程”平台,开发和推出了一批特色乡村旅游商品,带动农村150万人就业和受益;四、以国际合作为纽带,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不断加强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等国际机构以及国外旅游界、学术界、教育界在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合作,用国际视野拓展乡村旅游市场。

:进入“十三五”,贵州旅游精准扶贫有哪些新的思路和举措,“十三五”末将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

李三旗:“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势,把旅游扶贫作为做优乡村旅游增量、做大乡村旅游总量的切入点,在乡村旅游扶贫过程中挖掘新资源、开辟新空间、组织新线路、推出新产品,打造全民参与的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链和山地旅游扶贫示范带。

到2020年,争取全省建成100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村)、1000个以上的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10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点)。旅游业吸纳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50万人以上,带动全省70万人以上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猜你喜欢

山地贵州公园
在公园里玩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开车去公园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浅析山地别墅的景观设计及施工特点
一见如故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