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乌江
2016-09-30李朝贵
李朝贵
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三路向乌江进发。右路红一军团在回龙场、左路红三军团在茶山关、中路军委纵队在江界河等地强渡乌江。而防守乌江的则是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他为防止红军“赤化黔北”,调派3个旅1个团沿遵义老君关到思南塘头的乌江各渡口构筑工事,并沿江烧毁民房、销毁船只,以阻止红军渡过乌江。
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由西至东横贯全省,全长1037公里,流经黔北及渝东南,在重庆市涪陵注入长江。其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垂直变化明显,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形成贵州的南北天然屏障。
1935年1月1日,红军突破乌江的战斗首先在江界河渡口打响。此地江面宽250米左右,江水流速达每秒1.8米,无论投下一片什么东西,转眼就冲得无影无踪。
1日上午,担任中路突破任务的红二师第4团抵达江界河渡口。经过侦察,决定佯攻大渡口,主攻地点则放在离大渡口不远处的下游老虎洞。
2日上午9点,佯攻开始后,主攻老虎洞的8名红军突击队员在火力掩护下,跃入刺骨的江水中拉绳架桥,因绳被对岸守敌炮火打断,架桥没有成功;又以竹筏强渡,也因浪急而失败,第一次强渡没有成功。是夜,1营3连连长率4名战士乘竹筏偷渡成功,埋伏在山下。
3日上午9点,佯攻继续,主攻老虎洞的17名红军乘坐三只竹筏在强大火力掩护下渡过乌江,与之前成功过江的几名突击队员会合。22名红军突击队员一齐向守敌冲杀过去,守军一时阵脚大乱。红军乘胜占领了滩头阵地,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渡过乌江。不久,敌军增援部队赶来,开始反扑。形势危急之际,已渡江登岸的1营营长率1个班抢占滩头左侧石峰制高点,并借此有利地形打垮了敌人的反扑,巩固了江岸阵地。大渡口守敌见其下游已失,顿时一片混乱。红军工兵在火力掩护下乘势架起浮桥,主力部队立即从浮桥上冲杀过去,驻守渡口的敌军全线溃退。
下午,中央直属机关、军委纵队、红一军团、红五军团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渡过乌江。
右路纵队的红一军团主力和红九军团则在2日清晨从余庆县回龙场组织突击队强渡乌江。因守军凭险据守,以猛烈炮火封锁江面,强渡未能成功。入夜,红一军团组织一尖刀排乘竹筏偷渡到回龙场上游鱼子堆,再顺流而下登上对岸隐蔽起来。3日中午,红一军团1师1团从关刀崖渡口再次强渡乌江。红军先以密集炮火压住对岸敌军火力点,载满红军战士的10只竹筏直冲江中。此时,隐蔽在对岸的尖刀排也一齐冲向敌人滩头阵地。一时间,敌军被打得抬不起头。红军突击队迅速登上对岸,突破了乌江下游的敌人防线,敌军落荒而逃。红一军团(缺2师)和红九军团渡过乌江。
红军左路纵队第三军团3日凌晨在茶山关强渡乌江,凌晨4时,红军侦察排在夜幕掩护下从3个渡河点泅渡到乌江北岸,并迅速攻下制高点。天亮后,红三军团炮兵营在孙家渡以密集准确的炮火对敌人实施轰击,伴随着一团团升起的蓝色硝烟,红十三团突击部队强渡成功,数千红军战士在“轰轰”的炮声中,踏上浮桥一路欢呼奋勇冲击。孙家渡强渡成功,茶山关等渡口不攻自破,红三军团主力胜利完成突破乌江的任务。
从1月2日红2师在老虎洞突破敌人的乌江防线开始,到1月5日红军3万多人马全部渡过乌江,历时不到一周,红军全线突破了敌人设置的东起回龙场、西迄茶山关200余里的乌江防线。渡江战役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共击溃黔军6个团,歼俘敌人500余名,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取得了突破乌江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