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环境下网络评论发展趋势探析
2016-09-29张城徐芳
张城 徐芳
微环境改写网络评论定义
互联网的繁荣以及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网络新闻评论。网络新闻评论凭借互动、快速、高效、大容量等优势,成为目前为止最为开放、意见表达最有“自由”的媒介评论形式
时代是不断前进的,以微信为载体的热门网络评论文章异军突起。微信的新媒体场域特性,不仅改变了网络评论在媒体场域中的结构关系和权利分配,甚至行使了以往主流媒体引领舆论的职能。
梳理爱微帮6月份微信时评文章排行榜,每天排名第一的热门网评文章均为10万+。综合分析这30篇取样热门微信网评文章,不难看出,这是网络评论实现转型和走向成熟的一个可能的起点。
微环境下网络评论的特性表现
1.标题制作,打破格式范例。
评论标题,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按照传统思维范式,要求评论标题最大限度满足“准确、简洁”的要求。
相较于传统评论,PC端的网络评论在标题制作上已经有所发展,如字数限制更少、标题旁增加延展功能等,以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改善阅读体验。而微信热门网评文章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打破了字数限制。
PC端网络评论标题的字数限制较宽泛,以荆楚网东湖评论为例,要求评论标题12字左右为佳,15字为宜,18字为上限。这种规定既要求作者对所评述新闻有深刻理解,又照顾了页面呈现的需要。
而取样的微信热门网评文章,标题字数大大超出网评标题的一般要求,最长的一篇达到29字。这么长的标题不但没有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相反地,它的点击数和点赞数充分证明,超长标题同样受到读者欢迎。
如:美被迫重启F22生产线,不觉中已陷入自己制造的超级大漩涡!
中国财富大转移,一个小技术变化就引发数千亿的财富易手!
中国一个动作让美急了,克里赶紧给王毅外长打电话谈友谊!
2.多段落、短句式,节奏更加明快。
由于网络评论,特别是微信中的评论文章突破了以往纸媒评论的字数限制,其评论的长度往往远超纸媒评论,动辄在2000字以上甚至更多。字数多自然导致评论的段落也多,但是其评论“多段落”的主要原因还是网评员写作风格干脆明快,偏好勤分段。
取样热门网评文章的段落一般都在10段以上,最少也有7、8段,多的则可达20段以上,例如《一个律师超模的诞生》一文只有1600余字,却有26段之多。
3.可视化,内容元素丰富多样。
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便于观察、模拟和计算。
同理,热门网评文章的可视化指的是综合运用图文音视频等多种手段,将作者的观点直观滴呈现在读者面前,便于他们阅读、思考和接受。
比如,内容上穿插多张图片,或者直接以图片为主表达观点,文字为辅,关键信息加粗、标色。同时,图片类型更加多元,除一般的新闻图片、新闻漫画外,大量使用背景图片、可视化的数据图文图表等。
自媒体压力下的网络评论发展趋势
1.内容生产方式变革,专业化与草根化并存。
(1)专业化。
强调专业性,专家观点,这是传统新闻评论,尤其是报纸、周刊等媒体的重要生产方式,也是编辑部的选稿倾向。这种要求本身并没有错,研究可见,不少热门公众号正是“专业人士”的成果。比如,以“占豪”为代表的行业专家,以“六神磊磊读金庸”为代表的媒体从业人员。因此,新媒体视域下的网络评论时代,专业化仍是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
(2)草根化。
草根化,是互联网的本质属性,网络评论以互联网为载体,草根性是其根本属性。这一点,业界早已有共识,“我手写我心”,谁抓住了广大的草根作者和读者群,谁就在舆论引导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一经验,在网络评论频道的捉对厮杀中已得到充分验证,在以微信、微博等为载体的新网络时代,能否保持草根化依然是成败关键。
总之,不同于以往过度强调专业化,或者过于强调草根化,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评论将迎来生产方式的变革,即专家观点与草根言论共存,双流并进,缺一不可。这不是网络评论特立独行发展的结果,而是整个互联网生产方式变革的缩影,也就是说,由屏媒体带来的全民阅读、全民写作革命,将同样作用于网络评论。
2.文本语言,由网言网语到网言网“体”。
网言网语、标签化、词媒体,包括多段落短句式,这是取样热门网评文章表现出来的共性,也是网评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这说明,网络评论特有的基本规范已经形成,并付诸实践。
研究发现,网络评论的文本语言出现了两个新的方向:
第一,是进一步的网言网语和标签化。取样热门网评文章中出现了大量的网言网语,如“醉了”“点赞”“心塞”“你懂得”“呵呵”等。同时在标签化方面也有进一步发展趋势,比如,用“活靶”来讽刺美国的所谓南海施压,用“大洗牌”来形象描述英国脱欧之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但网络评论的标签化不同与网络新闻的标题党,除了在用词上的克制,网络评论在对网络道德方面的表现要理性的多。
第二,网言网“体”化。从形式上讲,“多段落短句式”本身就是“网体”的表现,研究发现,以微信为载体的热门网评文章有进一步“网体”化倾向。比如大量短句排列的变异“咆哮体”,关键信息多次重复、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特殊体例等。
3.内容形式上,进一步的视觉化,观点牵引,视觉呈现。
当下,信息获取已由“读题时代”迈向“读图时代”,尤其在海量信息和全民写作面前,网络评论已很难有独家言论一说。因此,由“观点牵引、视觉呈现”来实现用户体验取胜,将是网络评论的发展方向,具体来说:
(1)新闻漫画的又一个春天。新闻漫画是用漫画形式表达新闻和观点的一种形式,一般通俗易懂,便于传播。取样热门网评文章使用了大量的新闻漫画图片,对文章本身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两千字以上的超长网评文章来说,新闻漫画的加入是整个页面呈现更加活跃,同时,新闻漫画抓人眼球地精练表达了文章观点,使阅读体验更好,从信息传播和受众接受方面,显然效率更高。
(2)大数据分析提供观点呈现利器。分析大数据可以得知新闻背后的新闻,规律背后的规律,而用数据分析图的形式来表达新闻和规律,已成为新闻生产的常用手段。取样热门评论文章使用了一部分的数据分析图,与新闻漫画的作用一样,使得观点呈现更加清晰、直接。尤其是对于偏数据化的评论来说,在论据部分适当地穿插使用大数据分析图,更有利于观点呈现。
(3)html5,视觉呈现的利器。取样热门网评文章中,尚未出现使用html5的情况,但作为视觉呈现的利器,html5必然会更多地得到应用。在屏媒体时代,尤其是对于专业团队运作的公众号,html5便于快速传递观点新闻,符合网络传播场域要求,便于受众快速吸收,和信息快速广泛传播,无疑是“观点牵引、视觉呈现”的最佳选择。
4.策划为王,聚合传播,扩展观点广度与深度。
在热点事件面前,只注重文本质量,以单篇文章来博取读者注意的方式早已被抛弃。分析取样热门网评文章可见,不管是选题确定,还是生产方式,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推送节点,背后都有策划为王的影子。以美国航母挤进南中国海事件为例,从观点开放,理性表达,再到质疑声起,导向变形,再到一个声音,一致对外,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评论声音,它们以多样的产品形态影响着舆论的走向。
总的来说,评论策划有两种:一是事件牵引角度,一次策划,多角度多形态推送;二是根据事件走势选取角度,分阶段有计划地推送。
与此同时,聚合传播成为必选动作。聚合传播,一种是文本本身的聚合,例如在文本中增加关键词、背景介绍、专家观点、网友意见等等,以信息的集纳实现传播效果的倍增。另外一种是产品形态和传播方式上的聚合传播,即一种观点,多种形态,聚合传播,立体推广,通过多屏推送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从评论实践来看,策划为王和聚合传播同时使用已经是常用手段,更是发展方向,只有两者并重,才能在新闻事件的剖析中实现全方位无死角、深反馈和强互动。
5.时效性,微评论,进一步开放互动。
“新、短、快、活、强”是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写作的经典表述,至今仍是新闻改革的努力方向。对网络评论来说,尤其是在微信、微博等载体的蓬勃发展之下,互动微评论快速崛起,成为重要的评论形态,现在众多网络评论频道都开办有微评专栏,报纸、周刊等传统媒体也兴起了短评热潮。这一方面是适合阅读需要,对网络评论来说,更进一步地契合了时效性的要求。
此外,网络评论将进一步地增强开放互动性。目前,多数网络评论频道虽然有评论互动功能,但出于诸多原因,评论功能多被技术屏蔽。但在微信平台上,网评文章的开放互动性进一步强化,扫描关注公众号本身就是互动功能的体现,互相留言强化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沟通。总之,种种信号显示,未来的网络评论将具有更多的开放互动形式,这是媒体人和读者都乐意看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周灿华:《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影响》,《现代视听》2008年第3期
[2]陈呈、靖鸣:《媒体微信评论的舆论引导探析》,《青年记者》2015年第12期
[3]张辉:《新媒介生态下网络新闻评论传播效果分析》,《今传媒》2011年第11期
[4]朱凤玖:《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分析——以“人民网评”为例》,《新闻世界》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