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尝试

2016-09-29段勇花

求知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高等数学因材施教

段勇花

摘 要:隐性分层教学是指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成绩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隐性分层教学的几点做法,并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隐性分层教学;高等数学;因材施教

一、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经过一个月的教学,教师通过观察、作业、谈话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基本有了了解,我把测控班的40个学生按学习兴趣、能力、潜力初步分成了三个等级。第一等级的学生,上课听讲认真,作业质量高,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称为发展层。第三等级的学生听课状态不佳,作业质量不高,称之为基础层。介于两种之间的学生称之为提高层。各层人数总体符合正态分布。需要注意的是分层结果不向学生公布,只是老师心里有数。而且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调整。

二、教学中的隐性分层

1.讲解分层

提高层的学生可以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需要把内容讲得通俗一些。教学内容相同,但在设计例题时,题目是由浅入深的,要保证大部分学生会做基本题目,可再添加提高性的例题,以满足提高层学生的求知欲。这样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能激励各层次学生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努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2.提问分层

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发展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让基础层学生回答,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提高层学生。对发展层的学生,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基础层学生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他们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3.练习分层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设计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促使知识的内化。对于提高层次的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对发展层次的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课后作业分层

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同样要有层次性,可分为模仿、变式、发展三种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做题只要求发展层的学生或提高层的学生完成。

三、考核评价的隐性分层

在评价中,我采取了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期末质量检测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分别占60%、20%、20%。除了由教师讲评分析试卷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试卷,找出错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自动化班及格率为77.5%,平均69.4分,测控班及格率为85%,平均73.2分。

四、思考体会

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普通学生能基本掌握学习的内容,但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对他们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优秀学生要指导他们横向拓宽,夯实基础,对于学习数学确有困难的学生扶他一把,通过课后个别辅导及时补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2.分层教学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隐性分层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的不同数学水平和思维水平实际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处理好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班级授课与个别辅导的关系、分层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关系等。

参考文献:

[1]叶 林,邓筱红.高等数学分层教学尝试[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6,29(1):52-53.

[2]孙 凤.浅谈如何实施隐性分层教学[J].科教文汇,2008(32):96- 97.

猜你喜欢

高等数学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卷首语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