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器官捐献知识和态度的研究进展
2016-09-29桑瑞孙海燕陆寿娣胡荣
桑瑞 孙海燕 陆寿娣 胡荣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器官捐献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对于器官捐献问题的知识和态度进行研究。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器官捐献的知识了解不充分,但是在器官捐献上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因此还需要针对这一事情进行合理的研究,端正大学生的态度,增加其知识的储备。
关键词:器官捐献;大学生;态度
一、我国器官捐献的现状
1.法律因素的影响
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相关的器官移植法律条例,这样的情况给器官的移植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法律保障。但是,器官的供给人群还有一定的限制,并且对于想要获取器官的病人来说,还有着非常复杂的操作程序,这一点也严重影响了器官的获取和使用。
2.传统观念的影响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国很多人还存在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传统思想,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禁锢,致使很多人即便是知道器官捐献之后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也会因为自身的情感而拒绝器官的捐献。
3.保障机制的影响
器官移植不仅仅是涉及个人的意愿,同时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风险。现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器官捐献工作的体系,这对我国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有着比较严重的影响。
二、有关大学生器官捐献知识的探究
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大学生对于器官捐献问题具有良好的积极的态度,并且有很多大学生在现阶段已经具有非常强烈的愿望,想要在未来成为器官捐献者,仅仅有一少部分学生不愿意加入到器官捐献工作中。由此能够看出,大学生群体对于器官捐献这一工作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还缺乏一定的知识。因此相关部门还应该在网络和电视节目中播放与器官捐献有关的知识,同时校园中也应该向大学生宣传器官捐献的知识。
三、有关大学生器官捐献态度的探究
1.家庭干预
据研究发现,家庭对于大学生器官捐献的态度存在很大的干预。其中包括是否与家人讨论并劝服家人接受他人捐献的器官;是否使家人接受捐献去世家属器官的做法;是否使家人同意大学生本人去世后捐献器官的做法。所以即使大学生本人存在器官捐献的意愿,也往往会因家人干涉而放弃。
2.教育干预
调查结果显示,个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对大学生的器官捐献态度存在很大的干预。
其中包括是否参与和器官捐献相关的宣讲、利他主义思想的课程、奉献主义的活动。这也是影响大学生对于器官捐献态度的直接因素。
3.思想干预
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已深入每个大学生的心中,与此同时,维权意识也普遍提升。部分大学生认定自己器官的所有权,以及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都对大学生器官捐献的态度起到了决定性的干预作用。
综上所述,器官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现阶段最新型的治疗方式,这样的手段给病情严重以及器官末期的病人创造了良好的福音。
现阶段人们的思想还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导致我国器官捐献的效率低下,造成了工序的失衡。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也有责任增强群众的基础意识。大学生是非常具有活力的,也是非常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新观念的中流砥柱。因此,器官捐献工作中,大学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我国大学生对于器官捐献问题保持着良好积极的态度,但是相关的知识还比较少,思想教育的环节也存在较多干预,因此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还应该重点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器官捐献的知识水平,加强大学生对于器官捐献的利他精神的认可,保证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同时也能够发动身边的群众共同开展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清霞,王 伟.医务人员器官捐献知识和态度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4(7).
[2]魏素文,张莉萍,张 萍,等.222名护士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5(2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