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脱贫的毕节路径

2016-09-29豆文君

当代贵州 2016年24期
关键词:德华毕节市毕节

豆文君

毕节,是贵州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3年脱贫125.9万人”“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同时也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这是毕节面临的艰巨任务。

毕节的脱贫攻坚与改革发展,事关全省大局。3月25日,贵州省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毕节市工作汇报,研究指导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会议提出,毕节要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和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全力建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高地,建设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高地,建设对口帮扶、多党合作的高地,建设实干作风、奋斗精神的高地,与时俱进打造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

高效推进精准脱贫

按照毕节市委市政府所提出的目标,毕节要在2018年实现全部脱贫,这意味着每天约有1150个贫困人口要走出贫困。对毕节而言,这的确是个很大的考验。

怎么做?精准识别是前提。

以“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为内容的“四看法”,是毕节市威宁自治县迤那镇驻村干部在大量入户摸底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体系。好方法,大家用。通过“四看法”,毕节对125.9万贫困人口信息进行更新、补充,为41.14万贫困农户建立“一户一档”,构建了一个信息完善、动态监控的精准扶贫信息平台,有效解决了“帮扶谁”的首要问题。

找准了贫困户,怎么帮?“问需式”扶贫方能引来源头活水。

“问需式”精准扶贫的核心,是政府出资金、出政策、出思路,根据贫困农户的情况、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个体差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问需式”原则,让贫困户自选扶贫项目,极大激发了贫困人口“我要发展”的积极性。

“我前些年外出打工伤了腿,回家后啥都干不了,就靠爱人种二亩点地过活,日子越过越差,一到过年心里就不是滋味……”郑德华是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兴隆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之一,父母年老多病,家里3个孩子都小,自己又干不了重活,里里外外只能靠妻子操持,生活十分贫困。

2013年,村里建起了村办养鸡场,优先安排贫困户在养殖场务工,郑德华的妻子就被考虑在内。养殖场务工人员工资按劳分配,每月最少2500以上。去年,郑德华将家里的几亩地流转给了村里的刺梨种植合作社,自己被安排在种植园里打点力所能及的零工,年底还有分红。说起这些,郑德华高兴得合不拢嘴,对将来的好日子充满了期待。

在兴隆村,像郑德华一样通过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农户有220余户。今年,村里最后62户精准扶贫户也通过多种扶贫方式实现全覆盖。

目前,兴隆村已创办了规模较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家畜家禽养殖场、经果林种植合作社等村办企业20多家,各种产业发展良好,解决近500人就业。

“我们村今年建了蛋托加工厂和砖厂,用不完的卖出去,既节省成本又增加收入。2017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1万元!”创业致富带头人、兴隆村村支书刘廷荣说。

毕节市七星关区推出的“一市五金多套餐”,是“问需式”精准扶贫的典型代表。“一市”指建立“免费苗木超市”。“五金”指建立大病医疗抵垫周转基金、产业发展扶持基金、精准扶贫风险兜底基金、小额贷款贴息基金、壮大产业发展担保基金;“多套餐”指精准扶贫多套餐。“一市五金多套餐”问需式扶贫模式涉及具体操作流程、管理办法等方面,明确了政策支持,解决了扶贫工作开展措施无力、办法不多等问题。

绿色是底线也是起点

在织金县板桥乡幸福村鹌鹑养殖场四周的山坡上,以前被村民开垦出来种庄稼的“薄田”,如今退耕还林种上了艳红桃,桃园积肥就来源于鹌鹑养殖厂。据板桥乡党委委员李天杰介绍,养殖场日产蛋1800斤,日产日销,从不存货,每天纯收入6900元左右,解决了幸福村5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户20余人。桃园挂果以后,村民的收入还将增加。

对毕节而言,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既是生存根本,也是发展需要。

早年,受私挖乱采、滥垦滥伐及石漠化影响,毕节生态环境一度极为恶劣,曾被联合国有关专家称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近年来,毕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把生态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整合林业、扶贫、畜牧、移民等项目和资金,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高山生态有机茶、中药材和乡村旅游等产业,逐步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尤其是最近几年,毕节探索出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横耕聚拢栽培“拴带子”、坡地种植牧草和绿肥“铺毯子”、山下发展多种经济“抓票子”、大田推广良种良法“收谷子”的“五子登科”立体生态建设模式,遏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打造出中国“核桃之乡”“樱桃之乡”“天麻之乡”“竹荪之乡”“皱椒之乡”等品牌,促进了经济发展。2013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2015年,毕节市森林覆盖率达48%。

多方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毕节的发展,离不开统一战线和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

28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等统一战线、10个东部城市的对口帮扶,为毕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特别是在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大方金门陶瓷工业园区里,贵州海美斯科技有限公司宽敞的标准化钢结构厂房内,几十位工人正在细细打磨已经制好的坯器,另一边是精品陶瓷展示区,精致的陶瓷艺术品栩栩如生,在灯光照射下温润如玉、流光溢彩。

今年31岁的张邦兰是大方县雨冲乡红旗村的一名村民,到贵州海美斯上班后,在公司技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拌料、拉坯、贴花、上釉等工序,一日三餐在公司吃,每月工资收入2500元左右。

“以前在湖南打工,没有技术,只能做服务员,一月2000元,除去生活开销根本攒不下钱。”张邦兰说在家附近打工,既能攒到钱还可以照顾家人。

在大方陶瓷工业园区,仅海美斯一家企业就解决了附近几个村200多人就业,其中20多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园区管委会书记李志介绍,海美斯是从内蒙古引进的一家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也是民革中央参与毕节建设示范企业,公司三期建成投产后,可带动当地1000余人就业。

康骅集团是织金县城关镇一个以农资化肥销售起家的本土民营企业,在县级统战部门的牵线搭桥下,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产供销一体化的合作帮扶模式帮扶当地群众。目前公司已建成一千亩冷水稻米基地和一万亩油菜基地,为基地农户免费发放测土配方化肥,并以高出市场价0.2元的价格回购农产品,把附近几个村的20多户贫困户带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同时,企业负责人周其模还担任了附近两个村的“荣誉村主任”,为两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资源、出谋划策。

从1988年到2015年,毕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26元增加到6945元,增长30倍,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62万,贫困发生率从65.4%下降到17.9%,“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历史性跨越”。

猜你喜欢

德华毕节市毕节
拔杂草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收工
“我拍祖国好河山”摄影大赛第二批入选作品
毕节留守儿童的新家
测谎器
补足区域交通短板
张德华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