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准基层脉搏?创新党建扶贫机制

2016-09-29陈绍奇

当代贵州 2016年25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集体经济村级

陈绍奇

初夏,走进地处佛顶山麓的石阡县坪山乡尧上仡佬族民族风情文化村,百年老寨里游人如织。“乡村旅游+党建帮扶”精准扶贫机制的快速推进,让这里的如画山水价值陡增,脱贫后的村民脸上写满了喜悦与幸福。

这是石阡县创新党建扶贫机制,把准基层脉搏“望闻问切”,倒逼“脱贫攻坚”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创新是裂变之源、活力之本。自2015年8月以来,石阡县立足实际持续将创新元素深植党的建设工作中,统筹整合各方资源解决主要、重难点问题,促使基层党建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决胜脱贫攻坚夯实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基层基础。”石阡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敖华说。

“十好”行动

提升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2016年以来,石阡县全面实施培植好主导产业,组建好专业合作社,链接好龙头企业,发挥好乡贤会作用,兑现好惠农政策,打造好绿色庭院,实施好基础设施项目,创办好乡村幼儿园,培育好集体经济,选配好村支两委、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的党建扶贫“十好”行动,116个党建扶贫部门扎根农村,解民忧、纾民难。

该县要求每个党建扶贫部门结合帮扶村的资源条件、市场行情和社会需求,从农村种植、养殖、农特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方面入手,帮助村级至少培植1个主导产业,贫困户参与主导产业人数不得少于产业总人数的60%。

采取“支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帮助村级成立1个以上专业合作社,确保全村贫困户不少于50%参与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人均每年在专业合作社分红收益不得少于200元。

帮助村级与龙头企业建立好农特产品供销关系,协助建设电商平台,解决农特产品销售难问题。积极协助村级组织成立乡贤会,每季度组织乡贤会召开1次村级发展专题讨论会,协调办理1件以上民生实事。

协助配合并监督村支两委发放兑现涉农补贴、民生低保、农村危改、移民搬迁、社会保险、防灾减灾等资金。发动群众在房前屋后植树造林,种植花卉苗木、蔬菜水果等,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帮助村级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难题,协调实施一批脱贫项目,确保每个项目惠及贫困户不得少于10户,由党建扶贫部门派出“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全程参与项目的实施和监督。至少帮助5名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对建有乡村幼儿园的村要为其办理2件以上实事。

帮助村级发展集体经济。至少建立1个集体经济组织,确保2015年底已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今年收入增加10%;2016年50个出列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目前,石阡已整合134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和初始积累渠道。相继在19乡镇(街道)组织成立乡贤参事会,规范制订参事议事流程及资金管理制度。县委组织部组织佛顶山周边村组干部、精准扶贫户到赤水市实地考察学习林下养蜂产业及国家级保护区旅游产业成功经验。县扶贫办帮助国荣乡建英村建成食用菌大棚,在茶园套种脱毒马铃薯200余亩。县编委办帮扶石固乡公鹅坳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流转10户精准扶贫户的35亩稻田用于发展水产养殖,现已投放鲤鱼、草鱼、花白鲢鱼苗2万余尾。县投资促进局帮助龙塘镇山得才村改善办公环境的同时积极抓产业,现已种植生姜300亩。县农牧科技局帮扶花桥镇坪坡村通过土地入股、财政资金入股、个人入股等方式建设食用菌大棚。

“十好”行动实施第一季度,就让全县129个贫困村和27289名贫困人口得到实惠。

“四子”工作法

成“第一书记”行动指南

2015年,石阡县探索创新出选准好路子、住进好房子、养育好孩子、过上好日子的“四子”工作法,解决“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四子”工作法成功入选2015年贵州省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赢得干部群众的好评。

今年,47名省市级、135名县级、343名进驻石阡129个贫困村和44个2015年已出列贫困村的驻村干部(含县级以上选派的“第一书记”),继续“四子”工作法的生动实践。

石阡县政协派出的“第一书记”杨华根今年已是第三年驻村。2014年、2015年,他连续在偏远的大沙坝乡金星村驻村。通过两年的真心、真情服务,昔日以穷、乱、远闻名的金星村于去年底如期出列。2016年,杨华根被改派到邻近的余家寨任“第一书记”,在遍访村民后迅速为该村拟定了“四聚焦”的发展路子,即聚焦村级班子建设和村民素质提升、聚焦村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聚焦脱贫攻坚。建立了困难群众和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台账,通过走访调查,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贫困学生送关心、送温暖。在县政协协调项目资金支持余家寨村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杨华根还为110余贫困户争取到家禽养殖项目,找准脱贫增收途径。

“精准识别贫困户,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要求,我们通过多次入户摸底调查,统计了解到,深溪村共有贫困户100户368人,大病患者20人、慢性病患者53人,残疾人10人,学龄子女50人,全家外出户5户,需改建住房户20户……”石阡县公安局今年派驻河坝镇深溪村的“第一书记”席运强,在村里服务两个余月,厚厚的民情日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的实际情况。他长时间住在村里,逐一上门核实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是否可行、具体,为县、镇两级和单位同事精准帮扶贫困户当好参谋。

“两例会”制度

帮助乡村两级排忧解难

今年初,石阡县建立完善党建扶贫工作例会、“第一书记”工作例会“两例会”制度,准确掌握并及时解决党建扶贫和“第一书记”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发挥组织部门、党建扶贫部门、乡镇三方的联动聚合作用。

“两例会”每两个月分别召开一次。党建扶贫工作例会负责对全县党建扶贫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及时下达党建扶贫阶段性工作任务;收集、汇总、分析党建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对驻村工作分队及党建帮扶部门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分析和研判,并及时进行调整和调度;对县直部门党建帮扶项目、资金整合情况及乡镇党委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形成党建扶贫县乡联动的强大合力。

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例会由组织部部长、县驻村工作队队长召集,驻村工作队队员、驻村工作分队队员、县委督办督查局主要负责人、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党委负责人、组织委员、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含挂任的乡镇党委委员)、县委组织部联乡包片成员及县委党建办全体人员参加。

“两例会”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动力。

“三个到底”机制

促使包保责任落到实处

2014年12月起,石阡县探索运行一包到底、一抓到底、责任到底的“三个到底”机制,使重难点工作快速全面推进。铜仁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陈代军认为:“石阡县探索的‘三个到底机制是一个‘可行、落地、实效的工作机制。”

今年开始,该县将这一机制创新运用到党建扶贫工作中,出台了《石阡县党建扶贫、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三个到底”考核办法(试行)》,将党建扶贫部门包保贫困村按期出列情况、党员干部包保贫困户脱贫情况与单位绩效考核、个人年度评先选优、提拔使用干部等一一直接挂钩。

目前,全县116个党建扶贫部门、8761名党员干部正开足马力、卯足干劲,对标致贫原因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成效精准,加速推进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步伐。全县党建扶贫部门和党员干部共拟定帮扶措施2000余条;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项目500余个,开展技术培训10000余人次;有效调解矛盾纠纷263余起,济困济贫1000余人次,讲解政策法规1433人次;硬化通户路、产业路150公里,解决了3万余名贫困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党建创新融合领跑脱贫攻坚工作永远在路上,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进一步量化、细化考核机制,以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精神,确保党建扶贫工作机制落地生根,确保脱贫攻坚的军令状克期完成。”石阡县委副书记、县长田运栋说。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集体经济村级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驻村第一书记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
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的朝阳探索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