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2016-09-29姚源清
姚源清
抢抓机遇 推进水生态文明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题中之意,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贵州具备哪些优势和机遇?
王 扬: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促进水资源有效利用和合理化配置,对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改善民众生活环境和提升公众水文化意识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带,山川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地区特征显著,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这是贵州的先天优势;其次,贵州是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省份,工业化、城镇化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不突出,生态环境基础相对较好;再者,对于后发赶超中的贵州而言,国家在开展相关工作有适当的政策倾斜,有利于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贵州还具有相对丰富的试点经验。面对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及水利部推进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贵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并申报相关试点,这些都是贵州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难得机遇。
:“十二五”是贵州水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期,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贵州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和突破?
王 扬:为全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快推进以水生态文明为核心内容的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贵州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纳入2014年省人大颁布实施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要求在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
“十二五”以来,贵州水资源节约保护有关工作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效提升,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其中,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得到落实,2015年贵州省总用水量97.49亿立方米,比计划用水量117.35亿立方米少19.86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当年价)71.8立方米,比2010年下降61.7%,比2015年目标(35%)多下降26.7个百分点。2015年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51,完成“十二五”期末0.446的目标任务。贵州列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的水功能区110个,2015年考核的水功能区为75个,水质达标率为82.7%,比“十二五”期末77%的目标任务提高了5.7个百分点。在2014年度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情况考核中,贵州名列第7。
此外,贵州还先后成功申报了黔西南州、贵阳市和黔南州两批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确定了12个省级试点。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在防洪减灾、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水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批成效突出、特点鲜明的项目,如黔西南州“引马入兴”工程,百花湖、红枫湖等水源地水环境治理和保护,黔南州民族水文化品牌创建等,取得了良好效果。
顶层设计 完善水资源管理
:作为水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三条红线”为贵州确立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控制,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全省水利系统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创新之处?
王 扬: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要求,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我们把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前编制完成了《贵州省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总体工作方案》和“三条红线”实施方案,明确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业务管理、能力建设等主要任务。按照“分级负责、尊重历史、严控增量、留有余量”的原则,完成了2015、2020、2030阶段性管理目标由省到市(州)的分解确定工作,同时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三条红线”指标体系,为今后贵州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二,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确定息烽县、红花岗区等10个县(市、区)为全省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创建重点县,并推进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省级节水型企业和省级节水型学校等节水载体的创建工作。同时,推动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贵州山区现代水利创建,目前已完成息烽县红岩试点区、思南县塘头试点区等17个山区现代水利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了农业节水。
第三,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通过加强水资源状况监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严格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和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等相关措施,做好水资源保护。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治水思路,围绕这一思路,贵州在推进水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上有哪些成效?
王 扬: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治水思路,贵州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方面,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在水务一体化改革方面等各方面均开展了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为例,截至2015年6月底,全省成立县级以上水务局97个,其中市(州)级水务局9个,县级水务局88个,占全省地、县级行政区总数的100%,实现了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立健全水资源的取水许可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解决作为公共资源的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问题,实现自然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使用等方面,贵州也完善了有关顶层设计,局部水资源紧缺区域更是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水利的要求。
深化改革 培育水文化意识
:当前贵州水资源管理存在哪些短板,如何破解?
王 扬: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贵州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历史欠账、实行时间较短等原因,各项工作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项目前期工作与最严格管理要求还有差距,另外,基础水资源管理队伍也还不适应新的管理要求,水务体制改革还需向纵深推进。可以说,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
当前,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已进入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破解贵州水资源管理存在短板,一方面要加大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从每年的各级水资源费中安排经费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训基层水资源管理人员,有效提升管理人员水平,并从管理体制、工作职能、资金渠道、人员配备等多个方面继续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保障职能划转后能够更加有效实行。
:水生态文明强调“人水和谐”,培育公众水文化意识也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请谈谈“十三五”贵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
王 扬:水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文化载体,是人与自然沟通的载体,体现人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以及和谐程度,可以说,水生态文明建设最终也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因此,“十三五”贵州除了继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构建水资源安全体系,以及改善全省水环境和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以外,培育水文化意识,让公众能够充分认识水的文化价值,从而提升城市的品质和人居环境,也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非常重要的目标。
围绕这些目标,下一步贵州将重点结合骨干水源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等具体项目实施,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和监控体系,推行公众参与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监督管理机制,全面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建立水资源承载功能预警机制;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推广,紧抓贵阳市、黔南州和黔西南州等3个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机遇,建设一批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积极探索符合贵州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切实提高贵州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和质量,让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