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坦克”芦继兵访谈录

2016-09-29

兵器知识 2016年10期
关键词:坦克比赛

王瑾

[编者按]2016年8月13日,俄罗斯“2016国际军事比赛”在莫斯科郊外阿拉比诺军事基地落下帷幕,中国代表团取得1项第一名、18项第二名、2项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总分名列第二。虽然从名次上看,中国代表团和去年、前年一样同是第二名,但今年的第二名包含了更多的成绩,得到了更多的尊重与荣誉。

今年的国际军事比赛戏剧性情节层出不穷,引起很多军事爱好者和网友的热议。单车赛里我参赛队首车107车为何连打三发射击不中?半决赛里109车怎么会掉轮子?因无端修改规则我们多次屈居第二,为什么还要坚持参加俄罗斯的军事比赛?带着一系列问题,本刊记者又一次来到装甲兵工程学院,请原指挥管理系芦继兵主任为我们解读此次比赛。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王):芦主任好,感谢接受本刊采访。2016年6月30日的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上校宣布:7月30日至8月13日,我军将组队参加由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联合主办的国际军事系列比赛。陆海空军共派出官兵1 070人,各型车辆装备154台、1艘护卫舰、2架歼轰-7。可见今年比赛动静比较大,您觉得这次比赛和前两次有什么显著变化?

芦继兵主任(以下简称芦):是的,我们从 2014年第一次参加俄罗斯举办的国际军事比赛,当时叫“坦克两项”。比赛内容包括坦克驾驶、射击和乘员体能。当时派了八十几个人,只有5辆坦克和几辆保障车。我们第一次参赛比较生疏,是靠乘员体能赛第一名,才赢得总分第二名的成绩。

2015年第二次参赛,共参加了12项比赛,派出531人,共获得10个项目的第二名,并收获3个单项冠军(分别是炮兵、侦察兵和防化兵比赛)。今年规模更大,派出1 070人,154辆装备, 2架歼轰7和1个护卫舰。可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除了火箭军没有动用,陆、海、空、空降兵、海军陆战队全有队员参加。

王:通过前两次参赛,有人认为参加这类军事比赛没什么意义,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芦:我认为,我们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参加国际军事比赛的意义。

首先,参赛是国际斗争形势的需要。让全世界的国家和军队看到,中俄两国、两军的紧密团结和一致,中俄两军这种全面合作姿态体现了中国军队积极走向世界的战略自信,让中俄两国军队在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道路上越走越深入,成效也越来越明显。

其次是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启发思路的需要,是了解外军先进的军事思想,学习外军有效的训练模式,改进我军陈旧的训练方法的需要。古今的战争从来无公平可言,我军的发展历史从来就是敌强我弱,我们就是要适应随时在不公平的环境下夺取公平,夺得先机,就是要适应在规则随时改变下学会灵活机动,去战胜敌人。平时有思想准备,战时才灵活应招。

第三是检验我们武器装备,发现问题,合理改造的需要。除几次小规模的边境作战,我军已经六十年没打过仗,我们的武器装备发展得很快,大量的新式装备更新换代,已经从摩托化转为机械化,正在向信息化发展,但我们的武器从装备部队,直至淘汰都没有经过恶劣环境及实战的检验。现在有机会,把我们的武器装备在接近实战环境进行检验是必要的、有效的、有说服力的,也是很难得的。

第四是展现我军军事实力的需要。当前国际形势正处于新的转折点,国与国的对垒,最终必然体现在军事力量的对抗上。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日益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天平上最关键的砝码。要想赢得国际尊重,适时展示军事力量势在必行,而国际军事比赛正是国家间军事实力和平对抗的有效展示。

第五是摸清它国军力和战斗力的需要。建国以来,我们曾经和21个国家的军队打仗对擂,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几十年不打仗,过去只能从书本上知彼。现在我们和这么多的边境接壤国家的军队交流会晤,比赛过招,相互学习,相互了解,何乐而不为呢?

王:此次参赛的18个国家的军队,可谓各有优长和亮点。仅俄罗斯军队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您具体谈谈。

芦:第一,俄罗斯军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俄军将军级的高级军官基本都参加过阿富汗战争、车臣战争等,上校级的军官大多参加过俄格军事冲突等军事行动。这次参加比赛的俄军骨干指挥力量中,很多都不止一次上过战场。

第二,有强烈的战备观念。俄军力求将军队打造成一支时刻处于战备的现代化军队,具体标准是:“战斗警报拉响后1小时开出驻地,8小时全员全装向集结地域机动,24小时内完成战役部署”。在赛场上,所有警戒人员始终全副武装,右手的食指始终位于保险机和扳机位置。

第三,具有过硬的综合素质。虽然俄罗斯经历各样的政治波折,但俄军的战备演训等活动依旧运转正常,显示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过硬的综合素质。

第四,务实的工作作风。俄军身上既有俄罗斯民族固有的自大与固执的性格,更具有简洁、果敢的民族特性,不绕弯子、不兜圈子。他们骨子里瞧不起华而不实的东西,行事简约高效。赛场上,不挂条幅不插彩旗不贴标语,一切从实战出发,很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可靠的装备性能。俄罗斯武器简单可靠、皮实耐用、价格低廉、历经战火考验,是俄军武器装备的最大亮点。有些装备虽然样式老旧,但“新式的不等于先进好用”、“老式的不等于落后与过时”。此次参赛的T-72B3主战坦克虽然型号老旧,但发动机马力大,速度和加速性能优异,故障率极低。虽不可排除主场作战更加适应环境的“地利”因素,但从另一方面看,其装备建设以实用、可靠为先,不唯新、不唯高(科技含量)的理念值得借鉴。

王:您一直密切注视军事比赛,随时和前方参赛的学生保持联系,请您谈谈此次军事比赛的总体情况。

芦:今年的比赛项目比去年增加了11个,达到23项。分别是:“坦克两项”、“苏沃洛夫突击”、“狙击边界”、“侦察尖兵”、“炮兵能手”、“晴空”、“航空飞镖”、“天空之钥”、“海洋杯”、“潜水”、“海军陆战队”、“空降排”、“厄尔布鲁士之环”、“开阔水域”、“安全路线”、“工程方程赛”、“安全环境”、“忠诚朋友”、“军械能手”、“修理营”、“汽车能手”、“野外炊事”、“军医接力”。比赛项目涉及陆、海、空各军兵种,专业涵盖装甲、侦察、炮兵、步兵、防化、工程、汽车驾驶、后勤保障、装备维修等,参赛的既有直接作战的各兵种,也有支援和保障兵种。

自带装备的主要有“坦克两项”的96B主战坦克、“苏沃洛夫突击”的86A步兵战车、“侦察尖兵”的“勇士”侦察汽车、“工程方程赛”的GQL111履带架桥车和GCZ1121履带工程车、“晴空”的车载ZSU双23防空高炮,“军医接力”的89式装甲救护车、“汽车能手”的北奔重卡1928A汽车、“海军陆战队”的05式两栖步战车、“航空飞镖”的歼轰7和伊尔76、“空降排”的03空降步战车和米8直升机。

王:今年96B主战坦克在比赛中赶超了T-72B3主战坦克,有媒体评论这款坦克就是为了这次比赛专门定制出来的,是这样吗?

芦:当然不是。主战坦克的改造升级需要整套计划,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所以参赛的96B坦克也是有计划的将96系列坦克的性能大幅度提高,为未来的军事需求做下一步打算的。我们也犯不着为一次比赛而改造武器装备。

此次参赛的96B主战坦克更换了功率强大的发动机,与之配套的传动系统也有所增强,安装了综合传动系统。还有一项重要改进就是其火控系统。通过前两次比赛证明,我们坦克火控系统总体表现要优于俄罗斯的T-72B3M坦克,96B坦克的火控系统采用了更先进的总线设计,火控计算机的目标解算速度和能力更强,坦克具备更好的移动和静止射击能力。因此,96B的射击性能,已经站在了世界最先进的位置上。它的履带板也换成了双销履带板,更可靠、更结实。

在这里我们应该讲清楚,96式主战坦克是我们国家自行生产的第二代坦克,不是第三代。但96B已经开始向第三代发展,我们叫“准三代”,其火控和炮塔相当于第三代,现在底盘也开始向第三代坦克发展。

王:说到96B的火控系统改进了,可今年参赛的射击成绩却不是很好。单车赛和半决赛有两辆坦克三发脱靶,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芦:这次比赛,我们的射击成绩明显不如前两次,但并不能说我们坦克的火控系统性能不行。客观的讲,参赛部队是新疆部队,今年是第一次出境参加国际军事比赛,缺乏比赛经验。武器装备经过长途输送,俄方对武器校正也没提供满意的条件,校炮只给了3发炮弹。

在有火控系统的情况下,停止间对不动目标射击(静对静)是坦克射击中,最能体现射手射击基本功,以及对武器系统工作原理理解程度的。有火控时,瞄准基本功的难度相对简易火控和无火控要难得多。单车赛的第一车组,初次上阵就三发脱靶,从主观上讲,应该是射手瞄准基本功不扎实,平稳跟踪的水平较低,加上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以至于操作动作变形失误。炮长射击,首发近弹,次发偏左,三发远弹偏右。全无规律,射弹散布那么大,射手操作有问题的可能性最大,武器和火控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我们总说,打仗比的既是装备,更是使用武器装备的人。今年96B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性能比以前更好,但成绩不理想,更加说明新式武器,没有会使用的人照样没有战斗力的道理。

而半决赛中第三车组的三发脱靶,则是炮膛及闩体室因过水障多次进水,掺加了泥沙,导致炮弹不到位,无法关炮闩,击发电路接不通,无法射击,最后只能在车辆行进中人工清沙,排除故障。在距离限制的跑道上手动击发射出炮弹,当然三发脱靶了,炮弹要是打不出去,不但要罚6圈,而且卸炮弹的时间也要计入总时间,那就亏大了。

王:您再给分析一下,比赛中坦克负重轮掉了的事情?

芦:在决赛中,第二组坦克在驾驶过程中跑掉了左侧的第一负重轮。但指挥组及时发现,预备车及时赶到,第三组及时上了预备车,所以基本没影响比赛成绩。

在以前的训练中,因为驾驶员操作不当,车辆造成剧烈的磕碰和颠簸,负重轮被颠扁和跑丢是常有的事情,不足为奇。这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也属于此类原因。客观上讲,装备本身设计的可靠冗余度有问题,不容回避。复杂的路面情况产生的颠簸、磕碰的巨大撞击力传导到坦克行动部分,第一和最后负重轮受力最大。坦克为了避免剧烈震动,在经常遭受磕碰的第一和最后负重轮装置减震器,以吸收和释放冲击能量,保持车体稳定。

96系列坦克在所有负重轮都装有能够起减震作用的扭力轴外,还有专门在左右第一、第二、第六负重轮安装了摩擦片式减震器,用以吸收和释放地面的撞击力。如果撞击力超过减震器强度和扭力轴的扭力,吸能不够,地面传导上来的冲击力就会通过负重轮让曲臂轴超角度扭转,使曲臂轴和扭力轴扭断,负重轮脱离。参赛的96B坦克安装了大马力发动机,并改装了变速装置,又换用了新的双销履带板,按理说坦克的悬挂装置也应该相应强化,如增加减震器的摩擦片或把扭力轴的强度加强。行动部分若没有全部加强或加强不够,个别相对薄弱的部(组)件就肯定会因强度不够而受损。

跑掉负重轮的路面是一段俄罗斯独创的连续“大搓板路”,这种大搓板路起伏大于搓板路,小于大起伏路,不像土岭、弹坑、车辙桥、崖壁等是自然界里自然形成或战场爆炸力形成的障碍物,是用水泥浇铸成的。这种路在现实战场上不会出现,在我军训练场上也没有设置。一般常用在特种车辆检测场来测试车辆的减震系统,把它作为障碍物来反复通过,肯定毁车。特别像96系列坦克这样的小负重轮,在这种大搓板地上反复行走,的确是对主战坦克车减震系统的严峻考验。

但从主观上讲,这里面肯定也和乘员检查不周到有关。假如乘员赛前对车辆检查不细致、不周到,就会导致故障出现。按理说,参加这么大强度的行军比赛,检查行动部分应该提高到重要位置,曲臂轴断裂有一个量变过程,是有预兆的,如认真检查保养行动部分时,可以及时发现。

这次跑掉负重轮,应该是减震器在单车赛和半决赛时因为猛烈撞击造成拉臂断裂,负重轮再次受到撞击后起不到减震作用,导致曲臂轴反复撞击缓冲器,使曲臂轴产生裂纹最后折断。这些都可以检查出来。检查车辆可用撬杠撬动第一、第二和最后一个负重轮,检查扭力轴,平衡轴、摩擦减震器的使用情况。估计乘员在这方面工作经验不足,在赛前检查不够,再加上决赛是三组共用一台车,跑圈又从三圈变四圈,一台车连续多次遭受剧烈的冲击,最后摩擦减震器损坏,造成扭力轴、平衡轴断裂,否则不会出现这种事情。

王:明白了,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那么,坦克的轮子掉了之后对行车会有什么影响呢?

芦:一般讲无论哪一个负重轮脱落,都不会影响坦克的行动,但会影响速度。我们专门有一课,就是战损坦克的行驶。专门讲解负重轮、诱导轮掉了,如何短接履带行驶。一条履带断了,如何单带行驶等问题。

从比赛视频可以看出,109车负重轮损毁的全过程:减震器坏-平衡轴坏-扭力轴断-负重轮甩出。从画面里看,行动基本没影响,估计乘员根本不知道负重轮掉了。但实际上第一负重轮脱落,肯定会对坦克的转向、加速性能上产生影响。

王:都说俄方为了使我们得不了第一,多次无端修改规则,这次又提出咱们的坦克加配重,速度要加系数,是这样吗?

芦:应该讲俄方在经济低迷时举办大规模的国际军事比赛,是下了大力气的。相对讲场地设置合理,比赛安排周到,裁判也比较公平,规则改变也会讲出理由,参加裁判、保障、服务、警戒的官兵就达7万人,仅”坦克两项“比赛就出动110辆T-72B3坦克做保障工作。

当然,我们是俄罗斯既喜爱又畏惧的,有实力的主要对手。在与俄方人员的接触中,中国实力的进步让对方感到震惊,俄方明确表示赛场因有中国而精彩。“他们从内心里佩服我们,第二名同样享受着第一名的荣耀”。但在他们的主场地,不得第一他们也不好交代,所以在规则的设置里处处是有针对的。比如2015年”坦克两项“比赛中,俄方提出了修改的规则:取消体能赛、射击环节所占分数权重下降、要求各参赛队伍统一使用破甲弹,以及限制各参赛队的换车次数为两次。

不难了解俄方改变规则的深意:中国队是2014年体能赛的冠军,96A坦克装备的火控系统优于T-72B3坦克,中国队是去年唯一使用穿甲弹的队伍,其精度显著高于俄军手中精度较高的破甲弹,中国队2014年因为履带和发动机损坏而被迫更换过备用车。

这次比赛规则里坦克射击不用行进间射击,采用静对静(停止间对不动目标)方式,就使中国坦克先进的火控系统没有用武之地。决赛中的接力赛,改变以前的车组接力为目前的换人不换车,也是针对前两次96坦克故障率较高,坏车及换车次数多而设立的。但是我们的96B坦克一改以前故障率高的形象,很争气的一次都没坏,反而是在决赛里,亚美尼亚和印度几次因车辆故障而换车。

加配重是因为96坦克前装甲板有许多螺栓,本来是加装复合装甲用的。因为参加比赛,就没有安装,俄方提出意见,我们加装了几块履带板示意了事。

其实在40多吨的坦克上加个几十千克的履带板,对坦克的速度没有任何影响,至于咱们的时间加马力系数,就是那么一说,最后不了了之。终归除了咱们和白俄罗斯自带装备外,俄军方发给各参赛国的都是840马力的T-72B3坦克,而他们自己使用的还是1 130马力的T-72B3M,要加马力系数,反而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王:通过这次国际军事比赛,您作为武器装备的长期使用者,对武器装备使用方面有什么希望?

芦:我认为通过这次比赛,不仅对军队,对于武器装备设计部门也很有启发。首先,应该在如何加大武器装备可靠性冗余度上下大气力。在力争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一些部件的精度,使武器更加皮实,适应性更好。

第二,对武器整体设计时,应考虑实战环境,不能对武器装备的使用附加各种条件。

第三,应该鼓励部队大胆使用武器装备,欢迎部队在武器装备使用中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提出改进意见,为未来战争多加保险。可以想像,未来的战争会更加残酷,武器装备的使用环境会更加苛刻。

王:再次感谢芦主任给我们的精彩讲解。

在采访最后,芦主任专门为本文题了“砺剑淬火”四个字。他语重心长地讲道:“砺”是一种坚硬的磨刀石,用这种磨刀石磨出的刀剑特别锋利。“淬火”就是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突然浸在水或油中使其迅速冷却,以增加硬度的过程。

淬过火的刀剑,最坚硬。我们自带装备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就是在砺剑、淬火。这样,可以让我们军队的实力更加尖锋锐利,让我们的武器装备更加坚硬结实。

猜你喜欢

坦克比赛
健美比赛
选美比赛
超级坦克大乱斗
比赛
96B坦克的精彩瞬间
最疯狂的比赛
赛跑
坦克新杀手
谈天说地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