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卖瓜记(外一题)

2016-09-29鹏君

飞天 2016年8期
关键词:卖瓜西瓜

鹏君

词曰:

夜深灯暗不还家,影瘦弄残瓜。哪怕空消冷月,将愁拭去尘沙。风吹雨打,今生谁怨,不在天涯。曾记少儿如梦,只当此恨无瑕。

——朝中措

某年某月某日,刚刚凑合着吃了晚饭,有朋友打来电话称:一商家有意到本地投资发展,现来考察投资事宜,正在某酒店,问我是否愿意到房间接触一谈。

当然很是高兴,我在电话里先是对朋友表示了万分的感谢,诚恳地甚至有些迫切地说:马上到。

但欣喜之余,匆忙出门,不慎将钥匙锁于家。

晚无归处,坐于办公室至凌晨,无聊之中不觉想起几日前的一个情景:

深夜回家途中,在一巷口看到一男一女两个卖瓜人。像是妻子的人已在瓜车旁的地铺上准备休息,像是丈夫的人借着昏暗的路灯还在摆弄车上的西瓜,好似在归整,也好似在用毛巾擦拭西瓜上的灰尘。看样子白天并没有卖掉很多,车子还满满的。

我站在巷口静静地看着,看了很长时间,像是妻子的人已经在地铺上蜷缩着睡了,像是丈夫的人还在那里侍弄,并喃喃地说着什么,不觉有些凄然。好在黑漆漆的天空还有几颗星星眨巴着眼睛,不像有雨的样子。心里想,明天一定是一个好天气,准能实现卖瓜人的希望。至此,自己便趁着有气无力的灯光向巷口另一头的黑夜走去,留下死一般的寂静于身后。

一路走一路想,或许在安慰自己,或许在默默祝福卖瓜人。相比之下,卖瓜人能在城市管理非常严格的当前,拥有这么一块“自由地”在城里白天黑夜地卖瓜,已是很幸运了。或许卖瓜者还是有背景之人,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样悲情。不觉有些释然,便自顾自地摇摇头,算是笑自己多情,低着头快步往家里走。

时过多日,此时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又突然想起这件事,心里还是酸酸的。思绪连动,因这件事又想起了自己卖瓜时的情形,一股悲凉之情不觉涌满心头。

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我不知道自己卖了多少次西瓜。当然,我卖西瓜主要是在暑假期间,是为父母亲分忧帮忙,以减轻他们的压力。

那个时期,我们村几乎家家种西瓜,主要品种是“P2”和“忠于一号”。“P2”瓜大籽少,长长的像是番瓜;“忠于一号”瓜小皮薄,圆圆的像是皮球。记得好像是年年丰收,但也总是“瓜贱伤农”,不好卖,有收成没有收入。

曾记当年卖瓜,兄弟作伴,逢集赶集,无集则走乡串村。或几分钱一斤,或以粮食交换,一天下来,数着破旧的毛票,提着干瘪的粮袋,心中的酸楚自不必多言。每每这时,总觉得无法面对父母,而当听到父母理解而又无奈的安慰,更觉得惭愧。每当此时,只觉自己不争气,不能为父母分忧,更为兄弟几人开学的学费犯愁。

当然,也有让人高兴的时候,这个高兴也是有苦味的。有一年“忠于一号”卖得特别好,一个假期心情格外的好。只是有一次卖瓜让我终身难忘:兄弟二人各自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后座上挂上两个大铁篮子,装满西瓜,后座上横放一个装满菜的袋子,到几十里外的镇子上去卖,只是弟弟车上的分量比我轻些。出奇的好,整个西瓜和菜让小贩子全部“挂”了,价格也比平日好,十几块钱,简直成富翁了!兄弟二人心情之好不言而语,便骑着破自行车顺着下坡路一溜风地往家里赶。当路过另一个小镇子时,已过中午,兄弟二人便商量“下馆子”吃碗烩面片,吃得是心满意足,心里美滋滋的!

回到家中,自豪地把钱交给父亲。父母亲也很高兴,又打算着第二天卖瓜的事,我和兄弟便出门到瓜地里去了。

时间不是很长,父母亲也到瓜地来摘瓜,并顺便摘些菜,准备第二天去卖。一见面,父亲便问:你们两个把秤砣放哪里了?我说:在菜篮子里。父亲说:没有!我找过了,没有!此时,我猛然想起:回来之时,怕丢了秤砣,放在篮子里不放心,便挂在了自行车车把上,好时时看着它。肯定是自行车一颠,绳子断了,秤砣掉了!加上自己兴奋过头,根本没在意。便如实告诉了父亲。父亲苦笑一声说:你们呐!卖了没几个钱,倒把秤砣丢了,卖的钱还不够买一个秤的。父亲不再说话,便摘瓜去了。母亲也一言不发地去摘菜了。兄弟二人的高兴顿时烟消云散,只是低着头跟在父母亲身后往放在地边的架子车上背菜、背西瓜。

添乱!乐极生悲!得意忘形!

想于此,有感于此,回味无穷啊!

最让人难忘的是大学毕业那一年,又是一个西瓜丰收年。记得那一年种的是一律的“P2”瓜,个个是又长又大,籽少瓤红味甜。在毕业后等候领取毕业证和派遣证的一段时间,约同学到我家帮我卖瓜。同学没有卖过瓜,觉得新鲜,一听很是兴奋地答应了。同样,那一年是有瓜无市,根本卖不出去,最便宜时一斤二分钱,也还是无人问津。卖不及的时候就摘来扔给猪吃。起初猪还愿意帮忙,连瓤带皮一块解决,后来就只吃瓜瓤,再往后连看都不愿看,只是爬着哼哼,像是很委屈的样子。

那年印象最深的一次卖瓜,是由小弟开着手扶拖拉机,我与同学、三弟同行,拉着一车西瓜去串村,以粮换瓜。我们一个村又一个村地吆喝,太阳火辣辣的,人困马乏,但没有一点效果,好像这个世界上的人从此不吃西瓜似的。终于有人端着半簸箕秕麦子来换瓜,同学很踊跃地介绍西瓜是如何如何的甜,却不料换瓜者说了一句:谁会说自家的瓜不好?今年的瓜连猪都不吃!心想,我们家的猪吃怕了,他们家的猪为什么也不吃瓜?我们几人还是很耐心地介绍,并说:不相信打开一个尝尝!但那人着实有些刁钻,嘴里不三不四地说:前几天换了两个也是你们村的瓜,都是骗人的,一点也不好吃!只听“啪、啪”两声,两个西瓜在地上开了花,溅了那人一裤子一鞋的红瓜瓤。一回头,只见小弟立在车上黑着脸抱着一个西瓜,“啪”,又扔了下去,瞪着眼吼道:你自己看,哪一个不好?你再看看你的麦子,那才叫猪都不吃呢!不换了,你走!见的人多了,没见过你这号的。便下车拿起摇把准备发动车。我们几个也齐声说:不换了,不换了,回家。就这样,结束了一天的卖瓜生活,一个瓜没有换出去,倒扔烂了三个。

趁着夜色回到了家,如实向父母说了一遍一天的情况,父亲对着同学说:不习惯吧,晒坏了吧?饿坏了吧?吃饭,吃饭!母亲便去给我们端饭。

第二天,同学留下一句:没想到卖瓜这么难!便回去了。

从那年开始,家里再不种瓜,整个村子也再不种瓜。即使种,也只种一点自己享用的香瓜、蜜瓜之类的小物件。

自那天开始,也结束了我的卖瓜生涯。

这或许就是我看到卖瓜人有所感触,并不能忘怀而多次回味的原因吧。

正是:少年识尽苦何愁,笑问几层秋。新雨不知旧恨,人生几度春游。闲情似醉,云深如梦,酒醒难求。寄语西风归路,欲说往事还休。

大年三十记

诗云:

除夕随年寄语时,凉州瑞雪兆佳期。

玉羊辞岁金猴对,紫气迎春遇故知。

乙未即去,丙申将至。

已是大年三十,实际上是腊月二十九日,此月是小月,没有三十日,但人人都说今天是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是中国人血脉里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大年三十,是中国人思想深处特有的精神载体;大年三十,是中国人内心凝铸的全部寄托和最大情结。

一大早,一家三口人紧张地各自干活。我打扫着书房里一年的成绩,特别是一些桌底墙角的默默沉淀,虽辛苦却很满足,因毕竟收获颇多:为新的一年清理出一个干净的开始。猛地发现书房也很宽敞、明亮,不觉对平日的埋怨有些叫屈,书房并不是那样令人窒息的方寸之地,打扫一新,也很是引人。

大年三十,贴春联是最重要的大事。便与女儿除去门上的旧联、旧福,准备把新春联贴上,但欢欢喜喜的心情突然有些不舒服,让满门、满门框的小广告弄得有些尴尬。看上去这些小广告印刷得很精致,小小的,有圆形的、椭圆的,有红的、绿的、黄的,贴满能贴之处,乱糟糟、脏兮兮的。平常天天回家进门总免不了一观,尽管很烦,并大有日日有增、月月有新之感,奇怪的是总能原谅自己的无视与慷慨,到了今天还是满门满框的张牙舞爪。如再熟视无睹而不去理它,便与过大年的喜悦心情极不协调,也与即将张贴的对子和福字格格不入。但想收拾干净它,着实不好办,粘得牢不说,单就粘的地方就很难让人痛快地一撕或一抠。着实让人对贴小广告者有些敬佩,他们对老板的负责和对自己工作的执著,对我们这些干“公事"的人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思来想去,还是找出一把改锥一点一滴去消磨它,但又轻不得重不得,让人难以拿捏。轻则没有任何效果,只是被划得比原先更难看、更杂乱;重则损伤到门框及门面的烤漆,更让人无法接受。弄得人是满头满背的汗,胳膊酸困酸困的。妻子笑我一年不干活,干一点儿活就受不了,并说我与女儿是在绣花而不是在贴对子,一上午贴不了一副对子。她哪里知道我们的辛苦和无奈。终于完成了任务:小广告清除了,对子也贴好了。可与对门人家一对比,我与女儿贴的对子是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左左右右,极不规正,好像咧着嘴在笑,大红福字也有点低、有点偏,没有贴在门的中心,很不成样子。爷儿俩只好互相安慰:也可以啊!还行!过得去!内容重于形式,意义重于内容嘛。也就很满足地欣赏一遍: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迎春接福。很是不错,符合心中所想与社会所愿。

总算幸福地完成了一年一度的大事。

匆匆吃了点午饭,已是下午二时左右。

今年老爹老娘在小弟处过年,便早早计划到小弟家去团聚。网购的火车票是下午三点一刻出发,看看仅有一小时了,该出门走了,便夫与妻、妻与女、女与父地转着圈儿的互催。

终于两点二十五分出门。出得小区,等了好一会不见有公交车来,出租车也不见踪影。真是过年了,着实让人着急。总算坐上了出租车,为出门还算顺当而自喜,对出租车司机心里也很是感激,真好!乙未之年即逝,世间温暖总就这么让人留恋、让人感动,也真为生活和工作的城市有这样解人之忧之人存在而自豪。出租车司机为了方便别人,此刻不与家人团聚,还在为他人服务。真是人间自有幸福事,为他人劳动者大有人在。我有意地多看了的哥几眼,他很是年轻,眉清目秀,很有些流行的韩版范儿。但好心情很快就没有了,因为出租车收费高于平日甚至上午,女儿问一声,被冷冷地甩过一句:嫌贵就下去等便宜的吧!妻子忙说:过年了,收费就高些!人家司机也很辛苦。我赶紧补一句:过年了,心情最重要,收多少不要紧。意在让女儿不要再问第二句,免得大年三十落得一个不和谐。好在女儿也不再说什么,收了找回的钱。我反而为自己的无原则与无故的妥协而惭愧。人啊人!不可急于貌相矣;人啊人,不能急于感激也。

到了车站,倒也清静,入站口空无一人,与满满的回家心情显得极不相称。爬上几十级台阶的站台,很惬意地进了站。候车厅里倒有些人,不一会,工作人员高声通知检票了。本来人就不多,也没有检票便进入了站台。车已飞着进站,不多的几个人分散在几节车厢,稀稀拉拉的。与我们一家三口同在一个车厢的另有两人。上车后,发现前站已有一人上车,共有六个人。空荡荡的,都自不按座号地选择座位坐下。女儿给我一个耳机,让我听音乐消磨时间,我便戴上耳机,打开手机上的名家散文,欣赏着张家声朗诵的朱自清散文《背影》,林如朗诵的朱自清散文《匆匆》,倒也很是与今日情形相连,引人感慨许多。不长时间包括《荷塘月色》《绿》《春》在内的一个专题结束了,耳机里没有了声音,便取下耳机开始看着窗外。

车窗外是北方特有的旷寞与寂静,平行不远的高速公路、国道上偶有汽车通过,大概也是匆匆回家的。远远近近、或片或点的残雪在火车的流线中于天地间慢动、旋转,很是可看可赏,其苍茫浑厚、高天阔地的感觉,让人有些激动和自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古道景色尽管与眼前的景象有些差别,但也令人激动不已。

抬眼看,没有一丝云的蓝天蓝得有些逼人。耀眼的太阳在蓝天里显得更白更亮,一尘不染地悬在空中,车厢里的暖气颇似夏日的火热,照在冷冷的雪野里,更是刺眼。随着火车流动而过的山村,卧在山的雪里,散落在雪的山里,静谥而安详,缺少的是城市的喧闹,存放的是童年的记忆。山间村头两三棵裸着身子的高大白杨树,干的枝条寂静地向着碧天白雪,很有斗士的样子。扑棱梭,一对喜鹊落了上去,抖着身子、翘着尾巴,身子一仰一低,像在欢叫。阳坡处的太阳像是更威风,照得山坡有些发烫,更是没有一点生机的焦黄一片。近处几户人家,院门上、房门上、畜牲棚门上、车子前后都已贴上了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的红对联,在雪的映衬下格外入眼。远处近处,高处低处,或多或少的上坟祭祖人,点着纸钱、泼撒着祭品和酒水,排列着跪在坟前的雪地里,很是虔诚,极具中国传统和乡村的独特魅力,从中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引人入胜、感慨颇多。倏地,火车进了隧道,只听见呜呜的风声和火车穿越隧道时特有的抖动声,便什么也没有了,车厢内更是寂静无比。一节车厢里坐着六个人,还都在睡觉,迷迷糊糊的,时间长了,把身子往舒服里再扭动一下,便又安静地睡了,尽情地享受着一年来不多见的甜甜的滋润。

火车又猛地出了隧道,天是一样的蓝,太阳是一样的耀眼,只是没有了一丝的雪影,一个隧道隔开两重天,这也算是时空的力量。山是秃的、地是黄的,冷冷的、静静的。因没有雪的映衬,显出另一番寂寥,空旷得让人有些无奈,只有火车的晃动在证明着一些什么。此景此情,怎么也与大年三十这个日子联系不起来。

火车正点到达,小弟来接。回到小弟家,见到父母,也无多言,像是天天见面一般,自是有种回家的感动从心底升起,便与父亲开始聊天,母亲自去做年夜饭了。

年夜饭讲究的是气氛和亲情,承接的是传统和文化,享受的是记忆和感觉,昭示的是美好和希望。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习俗,不同的习俗有不同的年夜饭,不同的年夜饭却有相同的感动和意义。在其乐融融中吃着妈妈味道的年夜饭,不时与父亲喝上一杯,欣赏着“一年又一年,陪您过大年”的春晚,可以说是这一年之中最幸福的时刻。

今年的春晚展示着浓浓的中国味,体现着悠悠的中华情,充满着深深的民族魂,不乏浸透传统文化的精彩节目和现代科技节目的恢宏表演,既有年味,又有冲击,极具感染力。借用一个特写来表达:董卿充满激情地说,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撒贝宁紧赶着说,震撼!

这不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的问题,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激动。我自认为董卿是想用一个“牛”字来形容,撒贝宁的“震撼”也是由衷而发。中国的“牛”和中国的“震撼”是那样的让每个中国人自豪。

今年除夕之夜也多了一个项目:咻一咻,集五福。几部手机都“咻咻”不止,或叫或笑,倒是其乐融融,急切的“咻咻”声中充满着和谐,也为春晚节目增添了不少忘我的感觉。最后一盘点,各个手机上都显示只有四福,并以爱国福与和谐福居多,共同独缺一福:敬业福。因支付宝的游戏规则允许互赠五福,同缺敬业福,无法互相帮助、传送祝福而集齐五福,便在一片遗憾声中告一段落,不再关心几个亿的事,继续欣赏起春晚。小女却突然喊出声:有人宣称,拥有敬业福500个,以2000元一“福”售与愿购者。大家不约而同地一阵点评,意见出奇的一致,只作为笑料放了过去,不再提它。

时间已近零点,主持人高呼猴年钟声即将敲响。新年新气象,往年的此时是炮声震天、漫空的彩花,整个世界都沉静在喧闹的欢腾之中。今年由于本地禁放烟花爆竹,没有一声炮响,寂静得有些怕人,甚至让人怀疑是否是大年三十、除夕之夜。但,如此寂静的除夕之夜和大年初一倒也是另一番风景。

乙未大年三十已成过去,丙申大年初一已经到来。

岁月流动,如是而已。年复一年,岁月如歌。

猜你喜欢

卖瓜西瓜
OPEC“卖瓜”:2045年石油仍不过时
大西瓜
我爱西瓜
大小西瓜
当夏天遇上西瓜
与卖瓜的老头闲聊
巧切西瓜
余秋雨怎样“卖瓜”
甜的舍不得卖
卖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