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汤罐说起

2016-09-29宋汉炎

新闻前哨 2016年9期
关键词:苏格拉底新闻报道马克思

宋汉炎

有一次,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向他的朋友请教“什么是美”,这位朋友答道,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苏格拉底又问:“一匹漂亮的母马呢?”这位朋友想了想,承认母马也是美的。苏格拉底接着问:“一个打磨得很光,做得很圆,烧得很透,有两个耳柄的汤罐,美不美?”他的朋友又不得不承认汤罐也是美的。他们这样讨论着,可以说出许多具体事物的美来,但要在哲学上回答美是什么,没有结果。

“美是什么?”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吸引着人们也困惑着人们。解开这个千古之谜,那是哲学家、美学家的任务,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想到的是,既然哲人们早就承认汤罐有美,那么新闻报道可不可以有美呢?

这种联想不尽荒唐。汤罐是生活中普通的用品,新闻是报刊上常见的内容;汤罐不想登大雅之堂,新闻也不期求进入艺术之宫;汤罐出自陶工之手,报道出自记者之笔,即都是人劳动的产品。人“造”出它们来,又都主要不是为着好看(审美),而是为着实用(功用)……

尽管“美是什么”有待探讨,但“美是怎么来的”早有定论,这就是马克思的伟大命题:“劳动创造了美。”在我国美学界坚持实践美学的学者看来,人类劳动总是抱着一定功利目的,在自然界中针对一定对象进行的。劳动中,人认识、改造着自然,在自然界打下了自己的印记。人的理想、热情、智慧、力量,在改造了的劳动对象中凝结下来,固定起来。人这样劳动的结果,除了实现功利目的之外,同时还会使他惊喜于自己理想的实现,自己实践的被肯定,因而产生心理上的愉悦与满足,精神上的享受。这样一来,这个凝结着人的创造、理想、热情、才智的被改造了的自然、劳动对象或日常产品,对人来讲,就不仅是实用的而且是美的。人直观这一对象所产生的愉悦、激动之情,就是美感。

生产劳动作为三大实践的主体,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它是人类社会中最大量、最普遍、最伟大而又最平凡的活动。既然美是劳动创造的,那么美也就不神秘了。人类一切实践活动,只要不是应付,除了直接实用的目的之外,都有一定的审美追求;一切劳动的产品,都多少带有审美的因素,不过在文学艺术中体现得更纯粹,更集中罢了。所以高尔基说,“人按其本性都是艺术家。”马克思在把人类劳动与动物的劳动作了对比之后,得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经典性结论。

制作汤罐是一种劳动,采写新闻报道也是一种劳动;陶工是劳动者,记者也是劳动者;汤罐有美,新闻报道又岂能与美绝缘?当然,这两种劳动也有不同,前者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后者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具体讲属于写作范畴。那么写作又怎样呢?在今天美学解放的呼声中,“写作美学”已开始提了出来。作家徐迟就总是以无限景仰之情,盛赞马克思的《资本论》做到了“科学与美学并臻兼备”,提出写文章“还要讲究一点美学”。作为一位老新闻战士,他认为“报纸是应该讲究美的,虽然美本身不是唯一的目的”;记者要学习革命导师的“经济分析和美学的表现力”,“不懈地追求完美的报道”。斯诺夫人海伦在给我国著名记者白夜的信中写道:“一般来说,摄影与新闻工作可称为一种行业,而算不上什么艺术。但是一种行业如果干得出类拔萃,也就变成了艺术。”穆青同志也提出,无产阶级的记者不但要做新闻的传播者,而且要做美的传播者。武汉大学新闻系樊凡提出,好的新闻报道,应该是信息载体加上艺术品。

写报道、办报纸应该讲究美,并不始于今天。毛泽东早就提出报纸“既要有大方向,又要生动活泼”,我们的文风应该是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三性”兼备,刘少奇也主张“新闻要有思想性和艺术性”。打开一本本优秀新闻作品选集,翻一翻改革开放以来一年一度的“全国好新闻”“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许多报道何以叫人爱不释手,有的甚至历久弥新?总的看来,无外乎它们忠实地记录了时代风云,描绘出时代风貌,揭示了时代和生活的本质,所用材料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就是“真”;它们观点正确,主题鲜明,在当时密切配合了党的宣传中心,起到了动员人民群众为新生活奋斗的作用,至今仍有一定认识价值、史料价值,这就是“善”;此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表现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记人记事形象感人,抒情论理入脑入心,为读者群众喜闻乐见,曾经在读者中激起过情感的波澜,至今读来还激动人心——这就是“美”。这些年来,新闻报道的质量不断有所提高,但仍是不尽如人意、不尽如己意的报道居多,这里有“不真”的问题,“不善”的问题,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不生动,不活泼,不吸引人,不感动人,也就是“不美”。

苏格拉底承认汤罐有美,是以打磨得很光,做得很圆,烧得很透,还有两个耳柄等等作为条件的。新闻报道要更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要提高报道质量和宣传效果,看来也存在“做工”“磨工”“烧工”问题,也就是马克思说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问题。新闻报道的“美”在哪里,采写传播与阅读视听中“美的规律”是什么,怎样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就值得新闻界的同行共同探讨了。 (选自《新闻美学散步》)

猜你喜欢

苏格拉底新闻报道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苏格拉底的信仰
苏格拉底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