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才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2016-09-28许婷婷
许婷婷
试题出处:湖北襄阳四中2016年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企业招聘专职遛狗员。要求遛狗员条件为大学本科学历,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做事认真。企业承诺给予遛狗员3000元的月薪,并且遛狗员不必坐班……负责人表示,此招聘信息属实,但尚无人应聘。
对此,有人认为聘用本科生遛狗是不尊重人才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对人才的考验和磨炼,还有人认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立意方向
一、不赞成“招聘遛狗员”:不尊重人才,这是对人才的亵渎
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应该是具备一定学识能力和道德素养的人才,而遛狗的工作较为简单,可能使人用不上大学本科所学的知识。如果让一个大学本科生去遛狗,未免有不尊重人才、亵渎人才之嫌。从此角度可立意为“尊重人才”“拒绝人才的浪费”“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杀鸡焉用牛刀”“人尽其用”等。
/夺分素材/
谷歌的“重才”之道
谷歌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公司,比它自身更出名的是位于谷歌总部的谷歌餐厅。谷歌餐厅有着世界上种类最齐全、最美味的美食,环境的舒适程度使得很多谷歌员工选择在那里办公。谷歌高层建造如此人性化的餐厅就是为公司里众多技术天才、营销高手服务的。每一个在谷歌的员工,无论离职与否,都对谷歌公司对员工无微不至的服务而津津乐道。在高价的薪金、极大的激励制度之外,谷歌公司以周到的服务延揽人才、尊重人才,从而产生了对所有IT从业人员强大的吸引力,最终缔造了“谷歌帝國”。
点拨:在人才日益成为一家企业、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新时代语境下,“重才”、惜才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力筹码。好的引入人才和挖掘人才之道,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尽其用,把人才优势变成经济和科技优势。
刘备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治世之才,就和关羽、张飞到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而回。不久,刘备又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前去拜访,不料诸葛亮又外出闲游去了。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山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局的诚意。过了一段时间,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当他到达诸葛亮家时已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等了两个时辰直到诸葛亮醒来。诸葛亮见刘备有如此虚心求才的态度,所以决定一心辅佐刘备跨过危局。
点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放低自己的身段去礼贤下士,诸葛亮因感怀刘备的知遇之恩而尽心尽力辅佐其成大事。可见,主政者对待人才的态度决定了其能否招纳到可用之才。
/名言·链接/
待士不敬,举士不信,则善士不往焉。——尸佼/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孙中山/近代革命家、政治家
二、赞成“招聘遛狗员”: 实干不浮躁,从小事做起
遛狗这件小事恰恰是对人才的一种考验,因为它需要人的爱心、耐心、责任心等。我们进而可联系到社会上一些大学生找工作眼高手低、浮躁不踏实、不愿从小事做起、不愿从基层干起的现象。从此角度可立意为“人才不一定要‘大用”“眼高手低,无以成事”“别让学历成为枷锁”等。
/夺分素材/
柳青下潜蛰伏
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的女儿柳青从哈佛毕业后,历经重重考验,最终进入摩根大通。用了十年时间坐上了高盛亚太区头把交椅的她,成了高盛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之一。正当他人仰望都来不及时,她却回头去了民营企业“嘀嘀打车”。许多人为她感到惋惜,认为这纯粹是浪费人才,可柳青却认为,与其与钱打交道过一辈子,不如“从低做起”,见证一个企业的成长。在她的带领下,如今“滴滴打车”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夺得了O2O的半壁江山。
点拨: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有着先天的优势加持,人生的高起点足以让人羡慕,可柳青却没有让父辈的光环和已取得的成就成为阻碍自己继续前进的绊脚石,仍能下潜蛰伏,从基层做起,再创辉煌。
陆步轩放下北大毕业生光环当屠夫
陆步轩,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才子。对于这样的介绍,人们眼前浮现的或许会是一个儒雅的教授、一个稳重的官员或是精明的成功商人。然而,陆步轩都不是。命运并没有给他一帆风顺的人生。在他34岁时,他被迫操起了杀猪刀,开始了杀猪剁肉的行当。在这个人生最黑暗的时期,陆步轩放下北大毕业生的光环,无视别人的嘲讽和不屑,把卖猪肉这件事做到了“北大水准”。2016年,陆步轩再次起飞,赶上互联网的大潮,把自创品牌“壹号土猪”放在天猫上销售,成为第一个面向大众消费者的“互联网+”猪肉品牌。
点拨:陆步轩没有让学历和名校的光环成为自己前行的枷锁。他放下这些虚的头衔,脚踏实地地干实事,终于给了那些质疑者一记最响亮的耳光。
/名言·链接/
一旦我们不停地关注那些我们能够完成的小事,不久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我们不能完成的事情实在是微乎其微。——塞·巴特勒/英国作家
雨里孤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关汉卿/元代戏剧家